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用一篇《少年中国说》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起了多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寄托了多少对中国之少年的热爱和期望。文中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字字句句,如今读来仍铿锵有力,催人奋进。如今,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
长余 《学习导报》2014,(24):44-44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闲时重新捧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仍被字里行间横冲直撞的方刚血气所打动。遥想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人心委顿,梁启超先生一声滚烫的呐喊,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为美好未来奋勇进取。如今,昔日的“老大帝国”早已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3.
加强青少年的底线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青少年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一个社会生活迅速变  相似文献   

4.
王谦 《党的建设》2011,(8):39-3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道德、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总体上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青少年思想道德主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青少...  相似文献   

5.
近代思想启蒙者、戊戌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人民领袖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极其重视,先后16次为少年儿童题词。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童们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了作者对中国少年的热爱和期望。19年后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各界民众用热血甚至生命谱写的青春赞歌。"五四运动"传递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浩气长存,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  相似文献   

7.
正1988年,肩负着"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探索的毕节试验区成立。同年,民盟中央结对帮扶毕节市七星关区。从此,一条统一战线与贫困山区密切合作、同心同苦、助推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延伸开来。露珠在花瓣上跳跃,晨曦透过薄雾洒下,经历一夜雨水洗礼后的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干堰村显得格外明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在干堰小学二年级一班"同心助学"爱心课堂上,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顾江龙 《世纪桥》2009,(4):23-23
在从事鲁迅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中,皖籍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是首开先河的第一人。 李何林祖籍安徽霍邱,他青少年时代便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进步报刊的引导下,投入革命的怀抱,迫求光明和真理,树立了马列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胡静 《学习月刊》2014,(9):31-32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奋笔一篇《少年中国说》,慷慨以陈,将人之青春与国家民族之强盛相比附,明确指出旧中国之衰败屈辱将一去不复返,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性话题。为了交流少年司法保护的经验,不久前,北京市法律界人士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巴西。智利和阿根廷。访问中,三国少年司法保护的一些做法,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依靠社会力量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仅靠少数司法人员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进人80年代,很多国家逐步把司法预防为主转变为社会预防为主。南美三国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智利“国家少年司法保护服务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设立的…  相似文献   

11.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对各社会形态人的自由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明社会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的真正开启,而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则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是谋求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少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读得心潮起伏,激情喷涌。悟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之深意。在梁启超的笔下,少年之中国,中国之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是那么美好、“有力量”、“思将来”、“能进取”、“敢创新”,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作国工具化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枢枢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个性发展是指个性系统结构诸林素的全面发展,关键是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青少年时代的思想特点及形成诸因蔡庆新一、少年弼时自强自振精神的发展轮廓自振自强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植根颇深。反映在任弼时身上则是从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到不断充实其时代内容、从自强到强国,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1913年,不足10岁的少年弼时在...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每当歌声响起来,都会激起人们无限感慨,都会让人血脉偾张、豪情满怀。当时光回流到1900年,"戊戌六君子"上了断头台,百日维新宣告失败。这激起一位27岁年轻人的愤慨和豪迈:"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相似文献   

19.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18):66-66
在“少年精神”的鼓舞下,1918年,贵州建立“少年贵州会”。它把中国的前途和贵州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主张“省自少年其省。则国自少年其人”。  相似文献   

20.
时代在飞速地进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思想政治素质、高尚道德修养、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当代的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教育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