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烟民戒烟记 邓小平原来每天要吸两包熊猫牌香烟。在江西下放劳动的日子里,工资停发,只给生活费,他改为每天抽两包前门牌香烟。再后来改为每天只抽5支。  相似文献   

2.
体制     
《人事天地》2011,(1):45-45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分。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又组成了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相似文献   

3.
宜都市聂家河镇凤凰池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到集镇要走15公里山路。1987年,16岁的胡庆林初中毕业后告别父母,背上一床棉絮,拎着个旅行袋,沿着山路走到城市寻梦。开头很长一段时间,他在餐馆洗盘子、刷碗,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混个肚子饱之外挣不到几个钱。他不甘心这样的日子。几年后,他尝试做推销,每天东奔西跑,增长了见识,明白了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美与痛苦     
画家亨利·马蒂斯年轻的时候,每个星期都会去大师雷诺阿的画室拜访他。后来,雷诺阿患上关节炎,马蒂斯就开始每天都去看望他,给他带去食物、画笔和颜料,总是想劝说大师,说他工作太过度了,需要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5.
无须表白     
佚名 《人事天地》2007,(4):36-36
他是个农民,但他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后,他修改了又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社杂志社。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  相似文献   

6.
水莲 《人事天地》2008,(7):48-49
78岁高龄,对他并不意味着安逸的晚年生活,他现在还身兼国际奥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等多个职务,每天工作不少于5个小时。 他不赞同被别人称为“中国奥运教父”,他更喜欢的称谓是——“中国年龄最长的奥运会志愿者”。  相似文献   

7.
庄佩金 《人事天地》2010,(34):48-48
销售大师乔·吉拉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总共售出了13000多辆汽车,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部汽车。为此,他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位专门经营地毯的阿拉伯商人,他对自己地毯店外表装潢、内部陈设十分上心,每天在店里四方巡视,发现不妥的地方马上纠正。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秘诀     
日本有个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每天他都一大早就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0.
孝子杨利伟     
靳冬 《人事天地》2007,(8):37-37
1994年,20岁的陈天桥从复旦经济系提前毕业,风光无限地选择进入了上海名企一上海陆家嘴集团。但进去以后,工作状况却并非他满意的,他被分配去从事“放映员”的工作,具体说来,就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集团简介的录像片,这一放就是10个月。  相似文献   

11.
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在1995年的时候,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6小时,给他的著述做笔录。  相似文献   

12.
河北井陉县62岁退伍伤残老兵马三小每天早晨5点起床,收拾后出发上山,遇有陡峭的上坡或下坡时.他就把假肢取下,双手着地匍匐前行。到达目的地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镐头、铁锹,坐立在地上开始刨坑,然后将树苗放进坑内,再细心地培土夯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窍门     
他是一名出生在美国的牙买加籍黑人。当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大公司里谋了一个清洁工职位。当然.在当时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里,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那就是清洁工。能够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他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因此.他每天总是乐呵呵地、很卖力地把公司打扫得一尘不染。不久,他还发现了一种拖地板的姿势,不仅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而且不容易累。不起眼的清洁工作成为他的拿手活儿。  相似文献   

14.
在葛洲坝集团六公司院内,每天上午都可以看到一位鹤首老人,往来于各栋住宅楼之间,将报刊信件送到收件人家中,几十年来风雨无阻。他,就是葛洲坝街道樵湖社区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丁明辉。  相似文献   

15.
陈亦权 《人事天地》2010,(34):62-62
1948年,一位美国小伙子来到华盛顿州的一家电子测试工具公司上班。这家公司刚创办不久,老板是一位拥有丰富电子知识的专家型人才。他每天都努力地在办公室里分析着生产和市场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没有取得什么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片随时可能倒闭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节前夕,一个普通农村党员干部的生命牵动着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镇宁堡村人的心。在同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走廊,每天挤满前来探望的乡亲.他们为昏迷不醒的他默默祝福。然而,2月1日19点40分,经过数天抢救后,英雄还是离我们而去了。他就是蔡甸区侏儒街镇宁堡村副主任周又山。  相似文献   

17.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相似文献   

18.
周跃兴是中建钢构公司一线的工段长。车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不停穿梭忙碌的身影。清明节期间,为了确保深圳创投Y节点交工,他连续5天加班到次日凌晨4点,精心调配生产任务.及时安排人员装车发运……每天巡查中,从不放过影响安全生产的蛛丝马迹,发现问题及时喊话,始终把工友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尽管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9.
华先翔自1995年到通山县委组织部工作以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他边看书边记学习笔记.每年所做的读书笔记都在5万字以上。他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而且勤于钻研业务知识,坚持每天2小时学习制度,每年都有10篇以上信息和5篇以上调研文章在省、  相似文献   

20.
职场幽默     
戒烟 保安人员发现一个工人每天都在车间的椅子上小憩,大约一袋烟的工夫他就走了。这一天,保安员上前问他:“你天天来这里,有何贵干?”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别的意思,我到这里是来戒烟的。”说完指了指墙壁上的警示牌,保安员定晴观瞧,只见上面写着:“禁止吸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