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以防止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准备发动对伊战争的目的是铲除萨达姆政权.铲除萨达姆政权在于重新确立中东的地缘政治版图,逐步消除中东各种反美的激进世俗或宗教势力,巩固美国的中东秩序.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挫败石油武器,防止弱势国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恐怖反抗",在世界范围内清除伊斯兰复兴运动对美国的挑战,保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问:你发表了许多文章。近几年发表的我也看了不少,感觉你侧重于研究国际政治和安全、对外战略等“高政治”领域的问题,比较偏重于现实。那么,你是不是现实主义者? 答:我不是国际关系理论思想领域的现实主义者。在基本的国际政治哲理观念方面,按照我的自我界定可以说近似于马丁·怀特讲的“格老秀斯主义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与美国保守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雨凡 《美国研究》2002,16(2):7-30
近年来美国政治风向在缓慢向右移动,保守主义有兴起之势."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布什政府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为由,对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社会控制,蚕食公民权利,扩大行政当局权力,并削弱立法和司法部门的权限.这已经引起美国公众的警觉和自由派势力的抵制.但预计近期内一个活跃而武断的行政当局将会成为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公民的隐私权将受到一定限制,美国社会的宽容、开放、司法公正和独立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布什希望延长"反恐战争",重振美国保守主义运动,但美国多元政治中的约束力量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21,36(1):40-58
兰克的论著在拉丁-日耳曼大家庭和欧洲国家体系的意义上呈现了欧洲的统一性.兰克政治上的欧洲是一个封闭的由大国主导的均势体系,均势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霸权、维护各国个性和独立.他重视国家个性,但又尽可能展现迥然相异的各民族共属于欧洲舞台.统一性中的多样性是兰克所描绘的欧洲体系的鲜明特征.兰克是明确将精神文化作为国际关系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素并清晰展现欧洲体系中的文化竞争的首位历史学家,准确地预见了 20世纪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全球时代的来临.兰克的国际体系观有其地缘政治视野上的欧洲狭隘性,但他描绘的欧洲国家体系本身却细致、完整和丰富,他的文化观念更出奇地带有一种预言式的全球宏大视野.我们不能以后人的历史眼界苛求1833年发表《论列强》时的兰克能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全球体系观.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基点,在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之间徘徊.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华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反倒变得更加浓厚.这种局面在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中达到一个高潮,而在福田内阁时期重新进入低潮.21世纪日本的对华外交究竟将做出何种抉择?目前日本还在几种选择方案之间动摇和彷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对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11事件"对东南亚的最大影响之一,是使该地区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发生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该地区主要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进而危及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还有可能改变地区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现在搞学术太不容易了,各单位都一样。办好一个刊物实非易事,既然你们那里已有基础,就应该抓住学术性和现实性这两个大的方面。去年《东南亚研究》第1、2期上有不少这方面的佳作,几个大的栏目办得特别好,如政治、经济、中国与东南亚、青年园地、求索等。几篇译作也不错,但控制在现在的份量也就可以了,有的则显得单薄一些。  相似文献   

8.
雷蒙·阿隆是国际政治经典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隆认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的悖论首先是伦理与效率的矛盾。对外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一个国家拥有合法行使暴力权力的世界上,寻求和平与安全。终其一生,阿隆都在探究1945年以来国际体系发生的变化。他认为,核武器笼罩下的两极和异质是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由此也造成核时代国际战略、国际伦理的两难困境。尽管阿隆的分析和思考连同冷战都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他的政治、历史和哲学智慧对我们今天认识当代的国际政治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开始的 2 1世纪 ,世界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从富含哲理的意义上最概括地说 ,可望是全球国际体系之基本性质的继续与其变更趋势两相并存 ,① 而要形成对于这“继续”和“变更趋势”两者的深切理解 ,并且判断和构思在其中具有最直接的现实价值的战略和政策取向 ,就需要 :1 .尽可能深刻地领悟和选择性地运用国际政治理论思想 ;2 .借助历史这么一个“对先前已逝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和“不应当被轻易抛弃的教益源泉” ,②并且实现对国际关系的历史性理解与理论性思考的有机结合 ;3 .从大战略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出发 ,讨论当今和未来国际…  相似文献   

10.
政党·公民社会·国家——以瑞典政党模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政党模式是北欧五国中最为典型的“五党制模式”。其政党体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政党组织文化 ,在组织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二歧性。而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中间道路”实验正在于试图克服这种二歧性。然而 ,无论是瑞典国家财政对政党的补助金制度 ,还是社会民主党的长期在位 ,都在客观上促使各政党组织与国家之间日趋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政党承担了国家的主要功能 ,代表群体性的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 ,从而为政治系统提供维持自身的正当性根基 ;作为交换 ,国家则为政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和法律保护。瑞典政党组织模式的变迁相当程度上在于响应国家的“号召” ,而非公民社会对政治参与的渴求 ,也非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党作为政治代表机制的传统功能。政党在组织上日益成为一种“准”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11.
泰国南部"4·28"事件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4年4月,发生在泰国南部的"4·28"暴乱事件是50年来泰南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流血事件.此次事件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它将对泰国政治和社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1994年1月28日的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选举中,经过两轮投票,原议会国家防务、安全和反犯罪斗争委员会主席梅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格里布以绝对优势战胜其竞选对手,一举当选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白俄罗斯独立后第二任国家元首(根据白俄罗斯现行宪法,最高苏维埃主席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格里布任职后宣称,白俄罗斯对内将推行“渐进的改革政策”;对外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淮 《东南亚研究》2004,(5):48-52,57
"9·11"恐怖袭击的血腥和残暴改变了布什政府对安全威胁的认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9·11"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存在,影响力大大增强.本文认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与军事部署的调整一方面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1,16(4):11-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德国政府在内政、外交及军事等方面的反应,并对"9·11"事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德国的近期影响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周顺 《美国研究》2022,(5):67-85+6-7
“9·11”事件构筑起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青年共通的政治认同与独特的社会体验。美国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变迁体现在进步主义意识愈加明显、身份认同取代“经济—阶层”认同、心理感知取代言论自由权与妥协/磋商机制三方面;呈现出政治认同主体两极化、议题巴尔干化、渠道多元化、表达暴力化四个基本特征。“美国式恐惧”未能使民众释放政治认同与团结的积极力量,反而激发出其惧外排外情绪,进而为国内极端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激化了内部对抗。政治生态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美国青年的政治认同,使其政治认同主体进一步分裂,政治认同表达方式更为激进。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与价值观问题不仅是加剧美国国内政治撕裂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传统学派 ,伦理思想最能体现英国学派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义。英国学派游移于伦理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逐步向后者偏移 ,经历了对格老秀斯理性主义国际伦理传统的继承、修正与复归历程。在实践伦理上 ,它试图以维持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保障生存与安全等基本人权为伦理底线 ,以非完美主义的形势伦理观来处理各种伦理困境 ,避免绝对主义 ,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既有别于超级大国也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存在历史观与政治哲学的保守性、价值尺度的西方主导性和中间立场的伸缩与模糊性等缺陷 ,英国学派仍表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稳健并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雪峰 《东南亚研究》2003,(3):23-25,32
"9·11"事件后,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以及出于东盟自身反恐和寻求安全的需要出发,东盟成员国之间,东盟与美、中、澳等大国之间,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但由于受到宗教、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东盟联合反恐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9·11"事件后美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R6sume:Une6tudeconccrnantiesliensentreieslangues,ieshommesetlaTerse.L'auteurexamineiesdimensionssocialesetspatialesdupanerenmettantl'accentsursoncaractereethniquefondamentaldesindividuscommecimentdesgroupessociaux.11donneparallelementunaperCugeneraldelarepartitiondcslangucssurlaTcrrc.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门研究地表语言现象的新学科,被称之为“语言地理学”。语言研究历来被看作是语言学家的事。语言学家确实在语言现象的研究如发音、词汇、语法及其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语言存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1日,白俄罗斯政坛上发生了一起不寻常的事件,在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第二轮选举中,原议会反贪污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以80.1%的绝对多数选票,战胜了其主要竞选对手原任总理克比奇,从而成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卢卡申科就职后宣称,将团结国内一切政治力量,共同为振兴白俄罗斯经济而努力,扼制通货膨胀、制止物价上涨、防止居民进一步贫困化,惩治贪污腐化分子,打击黑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