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指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对外政策中,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人权外交作为美国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和最大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都爱标榜维护人权,声称要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根本目标,它们都注意利用人权这个口号为自身谋利。所不同的只是鼓吹人权的调子高低不一,利用人权的手法不完全一样。这样一种以维护人权相标榜并且以此为手段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就是所谓人权外交。美国政府的人权外交往往表里不一,名不符实,唱的是保护人权的讽子,卖的却是强权政治的黑货。它往往在推行人权外交的名义下,干涉别国内政,在许多外交场合,俨然摆出一副人权最高评判官的架势,时而指责这个违反人权,时而训斥那个破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折志凌 《当代世界》2012,(11):48-51
美国人权外交在实施"人权外交"的国家中,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与思想传统,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最为引人注目。"人权外交"一词虽然尚属新生,但作为实践,该种行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已成为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美国学者所言:"较之其他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5.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人权攻势"的主要目标。从此至今,人权问题就一直与军控、贸易等问题一起成为中美关系议程表的主要内容,并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方式、人权外交与战略利益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以反恐为第一要务的新霸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一、新保守主义势力 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明显增大 布什政府本来就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布什内阁中的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冷战后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外干涉,发源于美国文化传统中“美国例外论”所产生的强烈使命感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传统。冷战后美国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且干涉的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为由利用联合国对外进行军事干涉。由于借助联合国的名义,美国的干涉行动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美国所拥有的巨大军事实力又是其他国家难以抵挡的。因此,“新干涉主义”对主权原则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纵观几十年来的美苏关系史,人权外交是美苏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权外交在美苏实现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继卡特时期的"人权外交"之后,里根在人权外交方面颇有建树。人权问题仍然是布什时期美苏关系的重要议程之一,且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认真研究美苏两国如何利用人权外交实现其国家利益,对于我们了解美苏关系的总体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力图在这方面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9.
苏联崩溃后,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消失了。美国在冷战时期所制定和推行的专门对付苏联的战略和策略自然要进行调整和改变。美国认为现在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弹道导弹)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美国必须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制  相似文献   

10.
拜登政府将延续前两任政府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基本路线.结束"无休止的战争"、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推行价值观外交,将成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三大优先任务.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重拾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多边主义,淡化军事作用,突出价值观外交,重视外交的机制化而非"私人化",将构成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特点.拜登政府或将难以摆脱21世纪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宿命,美国在中东"欲离还留"的趋势恐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