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称雒志俭为农民画家,有两层含义。其一,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家种着八亩地的庄稼;其二,他画的是精彩纷呈的农民画,在画室里构筑民间绘画的艺术殿堂。陕西户县农民画驰誉世界。这是户县的骄傲,而雒志俭是农民画的骄傲。他不仅继承了农民画传统的美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同时大胆创新,独标一帜,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全才毕竟是极少数。 据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除了精于绘画,擅长雕刻、音乐之外,对数学、天文学、生物学、解剖学、物理学和化学都颇有研究。他还是个水利专家,曾参加过伦巴底大运河的设计。象达·芬奇这样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记得是初夏,一位萧性画家来到编辑部,希望能对他和他的画进行报道,说哪怕文字短点也行。 对此,我不以为怪。新闻界外的人,想出点名,扩大点影响,无论是自己找上门,还是托人捎口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值得一写,有新闻价值。 一周以后,当我从同事手中拿到有关这位画家的介绍材料时,我怔住了:那材料上说他是“国际科学艺术巨星、重彩壁画新艺术创始人宗师”,说他“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开创新的绘画艺术领域,总结吸收了西方12世纪至19世纪油画、粉画、水彩画、壁画大师如: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50多位著名画家的不同画法和中国古代3000多年工笔重彩画及近代抽象写意画、民间电烙工艺画等诸种技术精华,巧妙汇合推创出高于世界诸画种的最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7)
正结识赵连志是5年前在一次朋友举办的画展上,他英俊中透着阳刚之气和坚毅的眼神,一种穿透力和沉静,完全是一个标准的文职军人形象。几经寒暄,他送给我一本他自己作品的小册子,翻看他创作的作品,你就会感受到这是位有良好的功底和有创新理念的画家,笔墨语言很丰富,而且非常有灵性。  相似文献   

5.
宋红斌 《侨园》2011,(4):30
表现人物是绘画的永恒主题,而表现领袖人物又是这个主题中的重大选题。虔诚的曹永平,在这条既宽阔又艰难的路上勤奋地行走。之所以说这是一条既宽阔又艰难的路,是因为作为绘画表现人物毛泽东特殊的价值。由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由于众所周知的文革"红海洋"的特殊年代,毛泽东的肖像画被十多亿人民大众所熟知。作为画家,倘若沿袭老画法,无疑会滑入照搬与复制的窠臼,造成大众审美的熟视无睹。那么,想开创一种新画法,一改众多民众对毛泽东肖像绘画固有的视觉习惯、凝固的审美思维谈何容易?可是,我们把目光移到曹永平2010年9月的一次个展上,就会惊喜地发现,他的这种新绘画在北京"798艺术区"《艺术》杂志画廊一亮相,立刻给这个题材领域吹进一股清新之风。7天展览吸引千余名中外观众,人们以惊奇的目光观赏这种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领袖题材新绘画,到场的艺术评论家、画家们给予较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艺术界资深专家欣喜之余对曹永平寄予厚望。应当说,他的这种绘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从艺术理论角度讲,他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简约、明快、大方、庄重,又不失热烈。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则是最大的亮色。品读他的毛泽东肖像油画,虽然别开生面,但还是在明显地汲取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最主要的就是线条的使用。他的线条是重新建构人物的基本手段,简洁、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6.
李瑾鸽 《学理论》2013,(18):210-211
索芙尼斯芭·安圭索拉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有名的肖像画家,她最大的贡献就是她开启了女性艺术家进入艺术世界的先例。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所以索芙尼斯芭不能画裸体,也不能研习解剖知识,所以她不能绘制大型的宗教画和历史画。这使她绘制了大量的肖像画,由于绘制了大量的家庭成员的肖像画,从而使她形成了一种新绘画风格——表现的人物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7.
孙雪冬 《学理论》2010,(7):129-130
法国画家夏加尔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与解读夏加尔的多幅绘画作品,详尽地论述了其画作中所蕴涵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揭示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并系统地探讨了夏加尔绘画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手画手     
《党政论坛》2010,(22):57-57
在现代艺术里有一位很独特的画家,他不属于任何流派,只是埋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世界”。他对身边的自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其许多作品都源于悖论,幻觉、矛盾空间和多重意义,他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法师,利用缜密但又出人意料的逻辑,将绘画变成与人的视觉做的一场游戏。首先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画家,而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9.
尹根德  阮小娟  覃玖英 《学理论》2013,(24):173-174
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47岁的中学美术教师李文奎拥有70多把电烙铁。这些电烙铁粗细不一,形状各异,烙铁头有铲形的、锥形的、圆形的、钢丝刷子状的、袖珍笔式的。李文奎并不是有收藏电烙铁的癖好,他象画家要用笔墨油彩一样,这些电烙铁是李文奎做画的工具。他能用它们在木板、纸板甚至是薄薄的宣纸上,烙出一幅幅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来。 李文奎的烙画创作始于1972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