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凭借其简洁、新颖、多样、含蓄的风格受到许多青年学生的喜爱和推崇,这种全新话语体系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语境的严肃性、话语的规范性、语词的固定性、叙事的宏大性等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利用网络流行语重塑教学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话语主导,消除教师话语霸权,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对话式话语交流方式,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多维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建立清新鲜活的思政话语范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是网络时代政治经济变迁、社会文化变革、生活方式变化的现实折射,同时也是群体话语权力的隐喻和表征。面对因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制造出的教育话语新图景,作为一种文化责任教育形式,思政教育需要正确审视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青年群体的文化认知和心理需求,以开放的心态和对话的精神,核准隐喻其背后的思想价值观,把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触发点和契合点,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网络流行语存在双向创造、引导与运用的问题。网络流行语如同一面"双刃剑",对于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建构的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接地气"与"治愈系",但也存在"内容庸俗化"与"娱乐化"的隐忧。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开辟对网络流行语取舍、包容与规范的新视角。围绕价值导向、语境和文风,创造性地运用网络流行语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吴琼 《求知》2017,(10):65-65
吴琼在《红旗文稿》2017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一、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互联互通。官方传播媒体在生成主流舆论、引领社会前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官方话语风格沉稳庄重,但其模式化的话语体系往往会形成先在性的框架,并对人们的话语方式形成了支配与控制。网络流行语进入主流媒体和领导人的话语体系,说明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正在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6.
孙一鸣 《学理论》2014,(33):288-28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从建设话语向复兴话语的历史转换的发展路径。深刻透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和复兴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才能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入手, 结合一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实证调查, 对青年流行语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认为青年流行语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迁,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青年本身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环境话语是试图明确环境价值承诺、定位环境制度、引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活动、形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语实践。西方环保主义基于话语框架理论特别是话语即权力与权利的理念,把环境问题裁定为危机、困境、灾难,进行归因分析,然后从伦理修辞、政党规训、仪式话语和全球动员多个维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消解,建构了包含环境问题性状话语、归因话语和路径话语于一体的环境话语体系,是我国环境话语建构的有益养料。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需要从三个转换着手提升自己的教学话语:第一,话语背景需要进行转换,话语背景主要是"全球化""地球村"的国际背景、"社会转型"的国内背景、"网络实时"的身边背景。第二,教学内容的话语转换。要把教学内容话语转换好,需要注意理论自身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自身的历史性,达到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第三,课堂语言的日常转换。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运用理论解决新问题、能够熟悉网络语言、能够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日常语言。总之,话语转换的依归就是更加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邓广全 《学理论》2015,(5):61-62
通过信访者的观察和访谈发现:生活话语和法律话语呈现一种分裂、冲突状态,这是众多社会矛盾难以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生活话语与法律话语联结十分必要。生活话语与法律话语联结应当以理性和尊重为基础,以平等和信任为原则,改造话语情境、建立释明机制、引入中介人,实现平等沟通、效率对话。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运用话语进行理论宣传、心灵沟通、引领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有序运作和取得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合理运用密不可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社会现代性和社会结构转型中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文化大交融下的多样化内容解构了其主导力,大数据时代下的多维化选择降低了其吸引力;传统思维观下的单向化传输阻滞了其亲和力;生活化语境下的情境化错位减弱了其辐射力。现代性境遇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从一元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整合,从政治工具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威权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集体规训型到个体发展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共生。  相似文献   

13.
话语研究是当前国外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取向,把制度理论和话语理论结合到一起,以制度、信息、利益和资源这四个因素为基本分析变量,就将建立一个关于公共政策言说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是普通人手中的心理学,是普通人对自身的心理生活、他人的心理生活、及相互关联的素朴的理解和解释。从心理生活、认知和语境、对话和体验验证等方面回答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和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科学话语形态的心理学应该深入心理生活。对常识话语形态心理学的探索孕育着心理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流行语”的初步界定何为“青少年流行语” (或称“青年流行语”),目前还没有(也暂时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的字面理解,“青少年流行语‘大概就是’在青少年中流行的语言”吧。所谓“北京青少年流行语”、“上海青少年流行语”、“广州青少年流行语”、“天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能否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媒体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新媒体语境的即时性、共享性和虚拟性等,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地位、话语方式的调控力、话语内容的吸引力和话语环境的感染力都受到一定的冲击。为此,高校要结合新媒体语境,从关注大学生生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树立平等对话意识等方面来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创新与生活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摒弃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分离的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通过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创新,从而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邹连方 《学理论》2012,(28):156-157
网络流行语作为近十多年来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日新月异。通过对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收集整理,分析出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五大特点,即表达方式的娱乐性,意义的泛化,传播范围的扩散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折射出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需要从理论源头、历史演进、实践反思等维度对其进行前提性考查,构建包括主流话语、专业话语和生活话语等基本内容的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框架,要从深耕文本、面向生活、协同研究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可行性路径。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将为中国学者提升学术自信以及在激烈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中赢得话语主动权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和教材话语由于言说主体的不同和生成的具体时空语境不同,内涵、功能和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生成需要教师依托于教材话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应时语境,并对其进行拓展、延伸、补充和提升,加上个体性话语和控制性话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