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系统和形式背景是数据库中对象与属性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粗糙集理论对两者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每个信息系统均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形式背景,通过这个形式背景可以确定信息系统的分类知识及由此划分形成的集代数.最后,文中给出了形式背景中所有概念外延组成的集合与信息系统中由划分形成的集代数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由此,利用形式背景中的外延即可获得相应的粗近似.  相似文献   

2.
师华  韩子燕 《德国研究》2021,36(3):98-116
废弃物法律概念是废物越境转移监管的基础与关键.通过"视差"方法审视废弃物具有多维性,以致废弃物法律概念在结合了废物管理现实利益衡平与博弈后变得更加复杂.现有规制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对废弃物概念采用了三种定义方式并涉及不同的概念要素,这关系到废物与非废物的判断,以及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的区分.据此,基于中国生态利益立...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冲突是相关各方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俄罗斯与美国以及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地缘政治冲突的现实.冲突也相应地在三个层次上产生了反映地缘政治冲突的力量格局和平衡的现实结果.俄格冲突也在地缘政治层面对今后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冲击,对北约未来发展的冲击以及对国际能源局势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帝国无论是作为一种历史现实、概念范畴还是分析工具都是很重要的。然而,学界关于“帝国”的概念存在许多的混乱,“帝国”一词被政治家和学者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而赋予迥异的涵义和褒贬色彩。本文试图摆脱当代关于帝国主义的两极辩论的限制,详细考察从最早的罗马帝国到现代“帝国”概念发生的历史沿革以及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政治涵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讨历史上的帝国和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格俄关系的走向,主要由俄罗斯政府及其政界对格鲁吉亚所持的态度决定.俄地政治家的思想和观念长期形塑着俄罗斯的政策,他们的核心主张是抑制格与西方的接近,分裂格鲁吉亚,最终消除俄在南高加索地区的障碍.在格鲁吉亚方面,虽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恢复其领土完整是不变的目标.俄格不同的定位,使得后苏联时期双方的关系异化,并导致了2008年的冲突.糟糕的是,这场冲突并没有改变俄格任何一方的立场,反而强化了各自固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日本的社会教育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不仅考证了社会教育在日本的由来,确认了社会教育乃日本明治以后出现的特有的教育形态;并从教化型、民主型、终身型等三方面厘清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社会教育的多元界定;而且对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国家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日本社会教育概念的五个特征,即丰富多样性、暧昧模糊性、服务主体性、法律健全性、实践追求性等。  相似文献   

7.
鉴于经济学家已经将交易的概念一般化了,即交易的实质是权利让渡,我们把国家间交易定位为国家权利的让渡。作为一种制度,国家主权使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至少具有了一种最低限度的秩序,从而为国家权利的界定、行使与保障提供了可能。根据操作主权的维度,主权和产权一样具有可分解性,国家为换取更大的国家利益可能会让渡自己的部分国家权利。作为一种具备有限理性的行为主体,国家在权利让渡的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称,不得不因之付出成本。由于在无政府状态下缺乏对国家行为的有效约束,国家对外机会主义行为经常充斥于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从而产生了显著的国家间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8.
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1):51-5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不同文化成员间的交往和理解.欧洲对文化范畴的界定和文化理论发展至今仍影响欧洲人的文化范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确定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层面和文化理论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解读欧洲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一、威权主义概念“权威”亦称“政治权威” ,指某政治领导人或政治集团以其功绩、才干及其它特有的影响 ,使其属下愿意接受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颁布的命令和要求 ,服从自己的权力。这种接受和服从虽然没有成文法律 ,但对服从者来说 ,却被视为正当、合法的 ,而且是出于自愿。古往今来 ,权威对领导者、领导机关或集团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实施统治的必备条件。一百多年前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就强调了权威的重要性 ,即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1] 。“权威主义”即权威政治 ,也称之为“威权主义” ,英文均是aut…  相似文献   

10.
科学区分“党的自我革命”与“全面从严治党”两个概念,对于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党的自我革命”是党的建设学科核心概念,其内涵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交叉重叠。但是,二者在构成要素、精神实质、对象性观照、内在逻辑关系处理、具体内涵的展开等方面存有差异,切不可轻易混用。同时,我们又要坚持党的建设学科研究的开放性,科学把握二者的有机联系,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是全面深入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理论升华,全面从严治党以其丰富内涵诠释了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党着力推进的最深刻的自我革命。正确理解二者的应用场域,有利于拓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路径,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12.
简论新经济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示精神,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新形势,创立新经济安全观.新经济安全观,是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对客观的经济安全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经济安全观念.其具体内涵丰富而复杂,具有综合性、国际性之特点,金融安全是核心,产业安全是根基,发展是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应该制定和实施"发展型"安全战略,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维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The idea of European identity has grown in significance and specificity over two millennia. Earlier, the advance was largely generated by opposition to outsiders,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religion. Those who thought in European terms were long a tiny minority of rulers, clerics, financiers, men of learning and the arts. Only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did bourgeois participation broaden consciousness of European community, linked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gress.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European identity has gained official sanction as a diplomatic and legislative set of entities. Efforts to underpin existing and to spur new mutuality at the folk-level lag, owing to a host of persisting problems — linguistic diversity, disparities of resources, unforgotten grievances, doubts about the scope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a felt imbalance between administrative goals and popular allegiances.  相似文献   

14.
东亚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应该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以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为纽带形成的一个区域.具体范围应该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这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的相似性上不管以任何标准划分都应该是东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概念,体现的是政治语境的互动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为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行为而施加的影响或施加影响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体现为强制方式还是非强制方式,最终都是要使他者的意志发生改变。判断行为体互动是否是权力关系,有两个维度,一要看行为体是否具有政治意图,二要看互动结果是否体现了权力的影响。由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可能把权力作为目的,也可能作为手段,因此在权力政治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During the early 1990s, the Hawke and Keating Labor governments promoted Australia's diplomatic credentials as an activist and independent middle power. Labor claimed that by acting as a middle power Australia was constructing a novel diplomatic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post-Cold War world. But a closer reading of the official foreign policy record since 1945 reveals that previous conservative governments have also taken a similar view of Australia's place and posi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is essay trac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middle power concept in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and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Howard government's more recent reluctance to use this labe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s future middle power credentials. Although its use has waxed and waned in official policy discourse and it is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Labor governments, the middle power concept itself and the general diplomatic style it conveys have been one of the most durable and consistent elements of Australia's diplomatic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张小明 《美国研究》2005,19(1):20-36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软权力”思想,他所说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奈的软权力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之重要思路,它引导人们关注那些抽象和非物质性的权力因素,有助于人们克服那种过于依赖物质性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物质主义和简单化的倾向。软权力思想既有创新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权力思想的继承,因为传统权力思想既重视具体和物质性权力因素,也关注抽象和非物质性权力因素。奈把权力简单地一分为二,使其软权力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因为他无法阐述清楚软、硬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软权力的大小也难以被测定和衡量。  相似文献   

19.
20.
2008年12月11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与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联合召开了关于"中国的国际责任观"的小型研讨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军事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围绕中国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际责任观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