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各国经济起飞后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大国 ,若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造成的不仅仅是整体经济的增长乏力 ,而且将深刻影响社会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为此 ,必须正确处理区域非均衡发展中的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方合作对于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地方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地方政府之间,行业协会、商会、公益团体和思想库等各类民间组织也开始在地方合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同时需要重视对民间合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5):94-95
柳建文、唐永峰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地方合作对于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地方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地方政府之间,行业协会、商会、公益团体和思想库等各类民间组织也开始在地方合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同时需要重视对民间合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在制度上基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逻辑之中,这主要包括,超大型社会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如何实现稳定与活力的并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国家自主性的困难;以及在压力型体制状态下的地方政府体系又如何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泛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区域发展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基础、区域发展格局与未来走向;在分析泛珠三角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口与劳动力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泛珠三角各省区的产业空间结构、城市体系特征,以及区域间人流、物流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6)
改革开放所开启的中国千年变局正式启程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经济社会演进的基础内容是思想解放,指令性计划调整,重构对外关系,民生富国为重的城乡、区域、民族发展现代化要素全面活跃与展开。中国发展的核心经验是体制机制创新,一心一意奔小康,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现在解读"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并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制度创新为重要标志"这一命题,仍然有助于增进对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发展安全、发展利益分享,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综述熊彼特创新理论、弗朗索斯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赫希曼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弗农的梯度推移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以及国内对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体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财政创新、区域非均衡治理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纪瑜  张宇蕊 《求索》2007,(11):9-11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是处在市场力量日益成熟,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和谐、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的重要时期。政府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下,摆脱对政策“红利”不均衡分配的路径依赖,有效治理区域非均衡,进而推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区域非均衡治理的创新离不开财政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必须以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财政创造经济发展环境、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运行等方面的职能,释放潜能、整合资源、创造优势、激活全盘,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不仅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浙江省采取了一些措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区域发展协调性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构筑和谐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地方政府制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这里既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包括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异化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从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总特征是非均衡发展。其基本依据是符合生产力布局规律,其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先富带后富,正确把握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是归宿,适时转移发展重点。其基本原则是立足自身又坚持开放。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重要内容、指导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功不可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逐渐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顿。因此,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在新的形势下予以适应性的调整和转换。这就需要实施政府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事务国际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以来,特别是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以来,青年事务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适时回顾这一进程,研究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In the wake of repeated crackdowns on the 'three disorders' and 'small treasuries', it is obviou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collect substantial amounts of illegal monies. What is not immediately obvious is how illegal monies matter. In this article, I assess both the amount of illegal monie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collect and their significance relative to local autonomy. I find that because illegal monies are not rival to legal monies but rather complementary, although illegal monies may give local governments a greater ability to pursue their own particularistic agendas, they do not fundamentally alter the principalagent structures that link the localities to the center.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方自治中的居民权利问题一直是地方自治制度中的核心,并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及完善中。本文将基于最新资料对日本地方自治之下的居民权利的整体性与特别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我国当下公民权利体系的相关研究与立法提供有效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地方保护主义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痼疾",学术界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产生的危害、孳生和蔓延的根源,以及遏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理论分析.但存在概念混淆而产生研究和认识上的误导、横向的比较研究不够和学科的综合研究不足等局限.因此,加强地方保护主义研究要从正视我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存在的长期性,与时俱进地加以剖析;紧扣学术前沿、跟踪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研究的积极成果,多学科交叉综合进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18.
Thomas Heberer 《当代中国》2009,18(61):491-515
Frequently, civil society is identified with an increase of associational life. Yet,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e emerging of citizens and citizenship is a vital pre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a civil society. Here I will focus on a concept of citizenship grounded in a local context. Accordingly, it focuses on both the public discourse on citizenship and the institutional effects with regard to citizenship generat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ipation. The author's hypothesis is that by virtue of newly established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in urban areas, a gradual transition from ‘masses’ to citizens seems to manifest itself.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will be examined in four central fields: (a)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grassroots elections; (b) self-administration (autonomy) and the attitudes of residents thereto; (c)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d) value engineering by the party state. As the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a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re widely lacking, the party-state conceives its role in initiating them. It is precise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op-down establishing of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nd grassroots elections, mobilized participation and volunteers, which gives evidence of the party-state's intention to generate structures of an (illiberal and controlled) civil society. Citizen statu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achieved in China; yet the state-led activation in urban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shows that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has decided to chart this course. Finally the article classifies the concept of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s a model of ‘authoritarian communitarianism’.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一年 ,也是一个领导着拥有近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光辉而曲折的奋斗历程 ,从中吸取智慧、力量、经验和启迪 ,这对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很有意义的。8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小的一段。但是 ,在这80年不同寻常的岁月里 ,古老的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  相似文献   

20.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既定国策,当今中国在谋求和平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美日军事威胁,以及国内的分裂势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新的社会风险威胁、对世界认识的不全面等诸多障碍,有效克服这些障碍是顺利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