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当前,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事件呈增长之势。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侮辱和陷害人民警察,阻碍和攻击、干扰冒犯人民警察执法等。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不力既有社会矛盾突出、法律保护滞后、媒体舆论误导等外部原因,也有公安机关自我保护观念不到位、队伍管理模式不适应、警械装备落后等内部原因。加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对策:一是完善立法,强化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保护;二是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观;三是健全制度,完善公安机关民警维权机构与制度建设;四是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警察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引导舆论,培育良性和谐的人民警察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2.
监狱人民警察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是对自我的分析,能够对监狱人民警察在人际交往中的三种心理状态构成进行剖析,可以使监狱人民警察在人际交往中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不同的心态、交往方式以及如何使交往顺利进行。在监狱人民警察心理训练中可以充分利用PAC理论加强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可以对监狱人民警察人际交往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征候集合而表现出的心理病变状态.监狱人民警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包括:工作劳累导致"心累";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社会不理解,遭人非议;人际关系紧张、冲突;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埋怨等.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调适,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地有效调整,使监狱人民警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对监狱人民警察中出现的心理失衡现象,其克服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自我心理调适;家庭的心理调适;监狱领导机关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民警察依法执法的客观需要,是人民警察自身的迫切愿望。加强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警察维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完善法律,健全机构,建立保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认真学习,强化训练,切实提高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能力;加大力度,协调配合,严厉惩处侵犯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宣传,争取支持,营造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警察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与手段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展现出了集团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诸多特征,使得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的过程中伤亡情况严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警务实战能力是减少警务伤亡的最有效途径。人民警察应提高执行公务中的安全系数,以确保人民警察进行有效自我保护,达到保障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价值观念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念是反映人民警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意识。”也就是人民警察意识。其内涵包括公仆意识、法律意识、民主专政意识、无私奉献意识。人民警察价值观念的框架是三维的,即人民警察的价值心理、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估标准,其中居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评估标准。人民警察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依照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递进层次为信念、信仰和理想,理想是最高层次的价值观念形式。人民警察价值观念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培养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既宏伟又细微的浩瀚工程。一般要抓住三个灌输,即信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教育;五项基本原则,即持久、计划、垂范、激励、疏导原则。人民警察价值观念培养和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修养,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约束、自我警戒、自我提高的过程,其特点是:慎独、自我意识、实践。文章指出,人民警察价值观念的培养教育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公安教育事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的治安形势下,违法犯罪正在向暴力化、集团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对人民警察的人身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警察伤亡率的逐年升高,暴露了警察在警务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薄弱。强化警察人身权自我保护的途径有:更新观念,制度管理,规范执法,强化查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公安行政执法中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提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途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加强有关警察权益的立法保护;努力改善全社会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9.
良心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能够使人们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人们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整体中起主导作用。人民警察的职业良心,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加强对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反省、经常开展积极的自我评价活动;还应该在职业工作中,正确处理法律与职业良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理素质是人民警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公安院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加强心理卫生检查和教育;进行磨练教育;注重学生实习环节的心理素质;建设高素质心理教育教师队伍;营造良好教育心理环境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第三条 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 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 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一章第五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法》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警察临战心理是指人民警察面对突发的、不确定的、危险性较高的违法犯罪行为前的心理状况,是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表现,是心理的特殊存在形式,对警察临战行为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能与其他心理行为混为一谈。警察临战心理是建立在人民警察内在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警务实践的锻炼培养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人民警察执法权益、暴力袭警、故意伤害民警的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藐视和对社会的敌视,也是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正常管理的行为。只有从法律法规体系上、保护措施上、自身素质上完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有效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人民警察自我防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并指出了在人民警察进行自我防护问题上必须澄清的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服刑人员的人权保护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服刑人员的人权具有权益主体的特殊性、人权的不完整性和人权内容的特定性等特点,在对其人权保护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监狱及其监狱人民警察在对服刑人员人权保护方面,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其人权保护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加强其人权保护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使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所享有的法定人权切实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人民警察因其职业特点,经常面临压力或逆境,对其进行心理弹性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心理弹性对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影响行为的机制,并提出了人民警察心理弹性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雷杰 《公安教育》2007,(4):27-29
<正>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的要求,这充分强调了增强民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那么人民警察的素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业务、法律、文化、心理、身体等素质。究竟如何提高民警素质,这既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民警全面素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暴力袭警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公安研究》2007,(7):19-20,37
目前,暴力袭警事件不断发生,人民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民警察行使职权与其人身权利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为加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加强警察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袭警罪立法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袭警罪的立法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切实可行。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攻击或人身强制的方法,致使正在进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行为。这种行为既侵犯了人民警察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活动。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加强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