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确认识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龙 《求实》2001,3(2):17-20
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是在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可以推动企业快速持久发展。实行委托代理制度 ,代理收益必须大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是对代理收益的侵蚀或扣除。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必须健全激励机制 ,完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 ,近年来 ,国家围绕着产权制度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突出的问题是产权关系不明晰 ,产权制度体系不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委托代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冯彩 《理论建设》2004,(3):48-50
层级结构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本文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层级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委托代理链过长、信息传递失真、激励机制不完善。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政策建议—扁平化组织结构、网络化层级组织以减少委托代理层级、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传递、完善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信任托管和委托代理关系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缺陷。按照合理分工、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妥善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等是规范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就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产权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经营者是代理人。为了实现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有效监督并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除了靠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行政、法律等  相似文献   

8.
李剑力 《学习论坛》2004,20(12):20-22
地方政府有效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就必须转变观念 ,自觉地消除对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 ;明确界定各级各类产权 ;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 ;积极探索和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及模式 ;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和依法监督 ;建立和健全地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制度经济学框架内,区分和界定了理论和现实中常混淆的三个概念: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治理公司,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企业管理是公司既定产权结构下资本与劳动这两大生产要素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公司治理是企业产权分解后,公司所有者(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体现了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对立统一;治理公司是所谓的"利益相关者"通过某种外部机制对公司的制约和监督.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公司治理决定企业管理的绩效,治理公司可以通过外部约束和监督保障一个积极、有效的公司治理与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委托人缺位,委托代理关系是不对称的,而其研究的重点是委托人如何激励约束代理人。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重新构造了委托代理关系。组织经济学因囿于经济人的假设和效率取向的方法论基础,使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因此,吸收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术领域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成果,超越经济人假设才是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朱延福  胡义 《学习论坛》2004,20(8):29-31
不同产权制度的企业都是替代市场的契约形式,产权清晰是建立企业这种契约关系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建立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不同产权制度的企业,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并增加全社会的福利.合理地布局公有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同时带动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公有制企业存在着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了由于会计制度不完善、产权各行为主体利益冲突、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从明晰产权、加强会计规范建设、理顺各方利益以及强化契约关系等方面,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政府组织体系中,上级政府-基层政府-编外人员之间存在着二重委托-代理关系。在科层制控制日趋强化的背景之下,编外用人是基层政府主动进行组织调试、创造忠实履职条件以维持稳定委托-代理关系的行动选择之一。同时,编外人员管理的"弱约束"和编外人员忠实履职条件的"弱支持"的同存共生,使得基层编外人员"谋利"和"避责"倾向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对基层政策执行和基层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认为,应通过规范事权下移过程、动态调整基层编制来缓解基层政府中的人-事矛盾和权-责矛盾,采取严格录用、优化薪酬、增强培训和考核等方式规范编外人员管理,进而发挥编外用人对基层政府运行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蕴含着道德风险,即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国企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以及职工的道德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必须从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强化监控力度、构建国企代理层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偏远山区的农村供水只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来提供.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工具,结合实例,分析了农村水利工程经营权的代理人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结论是由于能够明晰产权、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委托-代理层次,选择县农村供水协会作为集体产权的最终代理人是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形式.本文的结论可以推广到涉及公共品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实施MBO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产物,其出现有其合理性,因为MBO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与约束管理人员,尤其是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过程中,定价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通过总结国外上市公司MBO实践经验,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进而突破“定价”这一阻碍上市公司实施MBO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2,(1)
殷德生在2001年11月15日《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委托——代理理论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虽然存在经营者行为偏离所有者目标的问题,但这种偏离会在市场运行中得到校正。相对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目标却是二元的。从代理人一方来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偏离国家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目标追求额外收益的行为取向十分明显。从委托人一方来看,反映国家利益和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体系中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问题备受瞩目.行政合法性是影响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资源,政治关联作为组织获取行政合法性的重要渠道而影响其信息透明度.同时,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大众从信息披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解决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在...  相似文献   

19.
任弘毅 《求实》2006,(Z3):82-83
一、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设计,说到底,是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的有效性问题。”构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起有序而清晰的法律关系。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明确一系列委托代理与授权的法律关系。因此,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二、国有资产委托代理与私人资产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股权结构的重大改变,规范和创新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并购整合后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规范和创新法人治理结构,应建立符合股东权益的组织机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权利和义务,分清各自的职责范围,严格按照企业章程行事;应形成有效有序的委托代理关系,把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作为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来看待;应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