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流行语”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及其普遍化,是现代社会、开放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价值多元程度的扩大,求新求异心态的泛化,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等等,都成为“流行”现象得以形成与扩散的社会基础。应该说,作为一种独特语言现象的“流行语”,在任何时期都会存在。但是,在社会、文化、心理变化加剧的时期,“流行语”现象不仅会更加丰富,而且常常更加突显。由于社会性和文化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因此,流行语总是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与动态。就“流行语”的兴起与传播而言,素有标新立异特征的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所创造的“流行语”最为引人注目。“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从而也就成为了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语”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需要警惕并密切关注的是:“流行语”背后当代青少年特有的、流动的、真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流行语:源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套最重要的符号体系。它既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载体。它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必然地使语言产生相应的演进和流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特定历史时期,这种演进与流变会表现得尤为显著和突出。当前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即青少年流行语的盛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对青少年流行语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已经出现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昨天流行的是“潇洒走一回”、“我想有个家”,今天流行的则是“爱你  相似文献   

3.
梁华凝  曹立波 《前沿》2011,(22):158-161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大众流行语通常被看做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真正的书面表达很少涉及,但是它却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且近几年流行语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传播途径也在增加,影响日益扩大。通过探寻流行语的发展进程、应用转型和发展前景,以期对重新认识大众流行语这个特殊的语言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善华 《前沿》2008,(2):75-76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脑的一种特有功能,口语表述中,不仅要活跃脑细胞、开发左右脑能量还要科学用脑。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成功的口语交际,在开发智力因素(思维的灵活和敏捷等)的同时,还要提高人的非智力因素(自信、积极的心态等),因为,口语交际需要的综合素养中,心理素养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强  李文良 《人民论坛》2014,(8):24-27,256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流行语通过高度浓缩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所要表征的社会现象。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窗口,这些词语在一定时间内被大家接受和大量使用而成为流行语。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梳理30多年来日本流行语,有助于勾画日本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和变化,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中日文化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消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讯问被告人,是一种在讯问人和被讯问人之间进行的特殊的社会交际活动,不但离不开语言,而且使用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专门用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话”。预审人员的讯问语言不仅要符合现代语言规范,还要符合讯问工作的要求,讲究讯问中的语言艺术。讯问语言区别干其他社会语言的特征,是它体现着讯问工作的性质。讯问工作是预审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对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的人,依法进行审问的一种侦  相似文献   

8.
民族语文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同时又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文字则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形式。由于文字的发明,使人们的交际范围豁然扩大,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而传递信息和感情,有利于对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所以,文  相似文献   

9.
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它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简洁性等特点。流行语经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念、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冒出的新事物。如80年代的“下海”,90年代的“上网”。一批“数字族”、“字母族”的出现,如“886”、“584”、“TMD”、“BBS”也反映了流行语新颖的表达形式。再如“恐龙”这种形容人非常丑的说法,十分生动夸张,把人与恐龙联系,讽刺效果非常强。此外,流行语的字数大都在4个字以内,且多为一个词语,如“灌水”、“恐龙”、“牲口”等。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高校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为了搞清流行语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笔者于2002年1月对北京一些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访谈。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交际语言及其原则姚永奎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密度信息的社会,信息获得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广泛的交际。而语言是沟通信息,增加感情的纽带、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把“舌头、金钱、电脑”视为三宝。而以“舌头”即人的语言,奉为三宝之首。在日...  相似文献   

12.
黄楚新 《人民论坛》2020,(1):116-118
文明互鉴成为2019年度社会流行语,意味着其不只停留在国家外交和主流媒体话语中,而是开始受到来自普通民众的积极认可;硬核、区块链、5G作为流行语被大众所接受,代表着人们对优质事物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酸”“柠檬精”“我太难了”等年度流行语,反映出自我调侃成为一种流行减压方式;从融梗、996、霸凌主义等流行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规范意识的普遍增强,社会规则、国际秩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警察交际口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交际口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类型 ,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 ,而有着自身的言语特征 ,即警察语言的可接受性、逻辑性、灵活性、策略性、言语交际对象的对抗性及不合作性。为了使语言达到得体的目的 ,警察语言必须遵循以下修辞学的原则 :合境原则、礼貌原则、警察言语与交际对象的相互协调原则、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4~2016年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历时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近13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并由此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的变迁规律如下:其来源由传统媒体经典语言主导转向网络原生特色语言主导,期间经历了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语言的短暂黄金期;其功能是交际功能始终占主导地位,政治功能降低而娱乐功能上升;使用者始终以青年群体为主,逐渐纳入低龄群体和高龄群体成员.社会阶层间、群体间话语权力的竞争,社会大众心态自我弱势化与积极进取并存,以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成为网络流行语变迁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5.
手语新星“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这些词已星星点点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告诉我们社会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他们也想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而交流则是第一障碍。我们知道手语是应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一种社会的文化现象,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可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高质量的要求,高校日语教学除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之外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加强日语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胆实践口语、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材。  相似文献   

17.
苗族情歌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苗族文学篇什中,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而情歌又占绝对优势。它是苗族民间采用得最多而又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情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具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谢冕说:“事实也许是:在未有文学之前,便有爱情的讴吟。”这种讴吟爱情的语言形式就是情歌。苗族人民在古代社会里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人们有了情绪,有了爱情,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是直说的话,不但没有韵味,而且也达不到目的,所以选用了“诗歌”的语言方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相似文献   

18.
我对交际能力的理解姚雅锐外语教学的目的归根结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从语言教学角度讲,就是指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它通常包括四个问题:1、形式上是否可能,即语法要正确。2、实际上是否可行,人们是否这样说。3、语言是否得体,这里包含语境,对话者的...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指出:“劳动促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促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占的产生和发展,也促使意识内容的日益丰富。”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怎样?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往,交流思想,以达到彼此了解。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产生语言。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而劳动都是带有社会性的,所  相似文献   

20.
梁爱民 《青年论坛》2010,(4):133-136
语言是一个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交际是一个信息在交际者之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信息的共享是交际活动的目的,信息的互动是交际活动的本质,语言的运用是交际的主要形式。“情感过滤”是一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和信息输入、输出产生的影响。学习动机、语言焦虑、语言态度、自我意象、自信心和移情等是造成“情感过滤”的主要因素,关注交际意义而非形式、关注交际情境、实现可理解性信息输入是降低“情感过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