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3.
我家“美眉”今年五岁,满头卷发,圆圆的脸蛋,活象个芭比娃娃。两年前刚上幼儿园时,有天回来对我说“老师叫我胖妹,过来一下”,我们都哈哈一笑。前段时间,她颇为得意地告诉我们老师叫她美女。几天前,问我:“妈妈,老师什么时候叫我魔女?”然后嘴里哼着“年纪小小,花样多多,神奇的小魔女”。  相似文献   

4.
脑筋遗传     
一个父亲得意洋洋地夸他的儿子聪明。“你知道,亲爱的,”他对太太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脑筋传给了我们的儿子。”“当然,”妻子冷冰冰地回答道,“‘所以,现在只有我和我们的孩子有脑筋。”脑筋遗传  相似文献   

5.
我十五六岁时曾痴迷于“农事”。我们家有个大院子,院里的菜地,被几户人家“分而治之”。我家那块地.由我和哥哥“躬耕”。我们在地里种了青菜、萝卜、南瓜、茄子、辣椒等物。自此,我懂得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道理;每到清明,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句“农谚”。  相似文献   

6.
迎接奥运,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投身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当中去体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相似文献   

7.
我到农工党江苏省张家港市委办公室工作已有些年头了。最初听到民主党派成员说:“统战部是我们的娘家”时,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随着工作中与统战部的不断接触,我感受到“娘家”的热情,体会到“娘家”的温暖。我发现,“统战部是我们的娘家”这句话,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触。  相似文献   

8.
此城与彼城     
广州那次他来见我的时候,我正走出公司大楼,我们在花坛旁相视而笑,互相打量分别三年后各自的模样。他胖了一点。摸出一根烟,问我:“可以抽吗?”我说随便。他眼睛里的光华如同魔幻的小手抓住我的目光,一向如此,八年来没有改变,我们认识八年了。他说:“秦青抽烟吗?”我说:“不,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秦青是我老公。他吐一口烟,嘿嘿一乐:“瞧,幸亏没嫁给我,嫁给我有什么好?”他连这调侃的性子都没有改。我心中有不可名状的柔情,不得不压抑的柔情,我说:“走吧,请你吃饭,叫上秦青。”我们三个是大学同学。他停下来,说:“…  相似文献   

9.
荣辱观的教育非常重要,也很切中当前问题。但是我们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八荣八耻”指示的修养的大方向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怎么着手才好?是否牢记荣辱观的内容我们的修养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飞跃?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资源。由平凡人手而修身成伟大人格的,首先当推孔子。孔子说过,我这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不是圣人,也不敢自居为仁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我只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孔子一辈子就是从这个“不厌”、“不倦”入手,  相似文献   

10.
自我和谐     
记得,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我的父亲)在黑板上先是用蓝色粉笔画了一幅“公鸡形”的简笔画,接着用红色粉笔在图画中央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那是我学生时代认识的第一个现代汉语词组。我的父亲在教会我们看图、认字、发声之后,又写了一个大大的“國”(“国”的繁体字)字,然后像讲故事一样讲解给我们听。  相似文献   

11.
几年以前,我读大一。一天,同班的男生拿来电影票,说是请我们所有女生看电影。问其原因,他们故弄玄虚地指着日历让我们看,“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你们的节日!”我们几个女生听了还真有些发楞,原来,我们已经是“妇女”,可以过“妇女节”了!那天,我注...  相似文献   

12.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彪炳史 册的“五四”,屈指算来已八十多年了。回望八十年前,我们既为前人奋勇“赶潮”,振臂呼唤“德先生”、“赛先生”的睿智与热忱感动,仍然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我们至今仍然需要这种“呼唤”甚至“启蒙”的现实像然而惊。现实让我们不能不警醒:时至21世纪之初的今日中国,“德”、“赛”二先生真的“落户”、“生根”了吗? 单说这科学(扩而大之曰科学技术)。 现实真的不容我们太过乐现。 科学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赛先生”应是何种面貌?我一直在认真思索。思索的结果,我把它分为“科魂”与“科知”…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14,(4):5-5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个耗能高、污染严重的水泥厂,最近被关停。我和一百多名工人,全部被辞退下岗。根据《劳动合同》第四十七条,相关部门正帮助厂方筹集钱款准备给我们发经济补偿金。我们的工资有“基本工资”“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厂方要按三种工资中基数最低的“基本工资”发给,我们要求按基数最高的“应发工资”发给,可以吗?  相似文献   

14.
程锐辑 《中国保安》2012,(24):55-55
自信心态等待“否极泰来”古语讲:“百日小成,登堂入室;干日大成,登峰造极”。我们大都是普通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想“我能成功”,遇到困难一定要想“我能克服”。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了望》杂志上有一篇时评叫“忧患者生”,我觉得写得很好。我们描绘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制定“十五”计划也必须有这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工作我们都要预见于先,未雨绸缪,方能成竹于胸。对于我省“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也始终认为,我省经济的后劲与结构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隐忧,“十五”期间必须全力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我想谈几点感想。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也可能包括了我们以后的几代人,对于五四运动的精神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了解的并不多,或者说很不了解。我们只知道五四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说不清楚了。比如“五四”是否导致了全盘西化、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17.
周孟贤 《新东方》2000,(1):78-80
那年,我去了宁波“天一阁”,它让我惊叹又让我感奋,更让我沉思:它给一代一代人提供知识之氧气、文化之精气和历史之浩气;它给这个城市以厚重感、书卷气;它像一块活的绿地,每时每刻不动声色地向整个城市漫溢。多少年过去了,不才的我,自信那里还有我灼热的目光和“笃”在庭院的身影。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与古老文化的民族,我们能在世界彪柄的恐怕这一点最为过硬了。现在,我们不妨把目光从远古收回,投注在现实的土地上,想一想,我们在非常注重市场经济的同时,对“文化”关注了多少?几年后的巳卯初春,正是油菜花开…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万能句 老师:“XXX,你用‘高兴’造个句。”’ 我:“今天,老师让我用‘高兴’造个句。” 老师强颜欢笑,夸了句“不错”。 从此以后,我们班的同学只要造句,都用我发明的这个万能模式。  相似文献   

19.
林淑珍 《台声》2011,(9):60-61
我们的“家”成立30年了,“孩儿恋家”的感觉也伴随着我度过了不平凡的30年。自从有了这个“家”,我就不再孤独,不再迷范这个“家”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力量:这个“家”时时关心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关怀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凝聚着每个台胞的心。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9-19
网上最近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问哲人,“我很富有,却不开心。我该怎么办呢?”哲人默然,握住年轻人的手。青年顿悟道:“大师,您是想告诉我,我应该心存感恩,回报他人吗?”哲人说,“不是……我是想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