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3):71-72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月份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以经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了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左右(按经济现代化定量评价);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到二0一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在下个世纪发展的头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左右,前五年将有近万亿美元的进口货物。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在六个方面完成战略任务的转变,这不仅会为中国人带来更高的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怎样看待中国的“穷”人们说中国穷,是指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说的,中国目前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认为在300美元左右,属世界穷国之列。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讲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居于世界第八位,也算是一个世界大国。但按11亿多人口平均,就在世界100位以后,又算是“小”国“穷”国了。人口因素是很重要的,美国人口2.5亿,不及中国的1/4。如果美国的人口同中国一样多,美国的人均收入至少减少3/4,人均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中心。长江与黄河同为“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从历史变迁的视角来看,长江流域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世界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希望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地区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长江经济带。中国的经济学家则预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轴”和“最大的增长区”,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与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为了推动长江流域的开放与开发,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5.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2,(10):7-7
中国经济,今后20年是关键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2012年开学典礼上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我们没理由相信中国不能在未来20年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能挖掘出潜力,2030年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50%。“如果我预测正确,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林毅夫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50%的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这表示我国经济规模为美国两倍。”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武汉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宋明时期形成了“九省通衢”的兴盛。武汉作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的武汉,在文教、军事、外贸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当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集中投资、地理优势、西方列强重点投资以及张之洞坚韧不拔的行政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管理经纬     
“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多年的经济奇迹,同时掩盖了一些社会问题。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调整中国经济政策势在必行。课题组认为,未来50年,中国经济战略需要完成两次转变,一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05年至2020年,二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21年至2050年。质量进…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他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英国开启的工业革命。现代化理论的知名学者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1898-1995)从历史解释学的角度做出定义:“就历史的观点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就现代化开启和扩散的具体过程,艾森斯塔特认为它从17世纪至19世纪形成于西欧和北美,而后扩及其他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战略思维转变的客观必要性 1.战略思维转变是重庆新时期特殊经济地位决定的。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的巴山渝水,近代的开埠通商,抗战时期的陪都,当代的重庆直辖,记载了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历史。从19世纪开埠通商,历经百年,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由此决定了它在中国跨世纪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窗口”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地位。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加强了重庆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使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地位得以确立,同时,开启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航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发展比较慢、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进入21世纪后,内蒙古GDP增长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但人均收入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国家新出台的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的扶贫标准,全区仍有66万贫困人口。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内蒙古立足于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措施。自冶区副主席任亚平说,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富民”、“增收”是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领导》2010,(5):40-40
康乾盛世:中国GDP世界第一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3.
一、一场跨世纪的“长江战役”长江是通江达海的名川大江,其长度居世界第三,其通航能力强,灌溉面积厂,资源蕴量丰富,流域腹地广阔,是一条得天独厚、举世少有的黄金水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在东移,海内外有识之士一致认定:21世纪的经济增长看好亚太地区,就亚太而言看好中国,就中国而言看好长江沿岸。我国国土经济规划把长江沿岸划为三个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过热”的动因与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泡沫是一种经济过热现象,它干 扰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秩序。因此,在我们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际,对我国经济中的过热现象作出透视,并由此分析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则是很有必要的。 一、近年来中国经济过热的泡沫性特征 1、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长率,1988、198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8%和4.8%,而1990年——1992年的3年间则分别比前一年度增长9.2%、5.1%和8.8%。从人均GNP的实际额来看不过373美元,但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却远不止于此。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5.
对于僭主政治的历史地位,一贯众说纷纭,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历史家希罗多德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像僭主政治那样不公平,那样残暴不仁”;而生活在他以后一百年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则认为僭主是“极端倾向于人民的人”;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者又说僭主政治是非法的个人独裁统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者比较正确地评价了僭主政治的历史地位,认为它是打击氏族贵族的,具有进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9月金秋,在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由美国《财富》杂志最新评选的世界销售排行榜前500名的主要公司总裁落座’99《财富》全球论坛,探讨共同关心的事关世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并对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走势发表各自的高论。把“论坛”设在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财富》杂志从1954年开始持续至今的世界经济霸主评选活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现在,“财富排行榜”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和最科学的排名”。从1995年起,《财富》又开始组织500强首脑年会,称为《财富》全球论坛,邀请榜上有名的企业首脑聚会,开启了一扇把握世界经济走向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撰文认为: 世界工厂这个题目与中国产生联系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中国加入WTO,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政策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研究,将对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不仅是“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仁伟一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度增长已经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从1992年开始,某些重要的国际思想库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把中国列为世界经济前3位的经济大国。这种夸大的估价在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在经济领...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保持稳定而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吸引了世界众多学者关注的目光。入世使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合作与分工之中,并为世界繁荣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但是,在世界汇率的稳定性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前提下,中国与世界货币体系的改革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入世后的中国是仍然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还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走高新科技发展之路?入世对中国经济既带来了冲击,又提供了机会,如何平衡比较其中的损益?在上海大学上海经济管理中心5周年庆经济论坛上,3位世纪级的学者:蒙代尔(美国…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伦敦前副市长罗斯义先生前不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预期,上海在50年之内不可能与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比肩。理由是伦敦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经历了200年的风风雨雨,纽约用了15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才短短30年,就雄心勃勃地要争取“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难以企及的。我们无须争议罗斯义先生所言是否就是举世公认的金融中心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