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浩 《前进》2014,(1):62-62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给领导干部念了一副关于官德的对联。这副对联源自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内乡县衙,全文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对联的作者为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诚如习总书记所言,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笔者以为,品读这副官德对联,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副对联,言简意赅,让人颇有启迪。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又纳谏告诫自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自己跟百姓的舟水关系。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是封建王朝时代的突出代表,历史上的每一位开国皇帝,开初莫不重视自己与百姓的关系,只是到后来,逐渐脱…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一副古代对联这样写道:“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已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是古代为官者的自勉,勉励自己感恩百姓,为百姓掌好权、用好权。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尚有如此淡然之气,我们党员干部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群众,以怎样的感情对待组织?答案就是当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4.
赖晨 《政协天地》2014,(12):62-63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河南内乡任职9年间所撰写的楹联。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赞赏了这副对联。高以永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撰写此联的背后,他又有哪些故事呢?在豫西三县高以永出生于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它不仅精妙地阐述了官与民的关系,而且还告诉人们,为官须息息省身克己,长于理事,以己之辛劳,报之于民。 领导者首先是一名普通群众,权力来自群众,担其职当负其责,在其位当谋其政,掌其权当管其事。职位越高,群众对领导者的期望也越高。权力的增加,只会给领导者增加责任,不会增加智慧和能力。一个人担任要职,  相似文献   

6.
作为县长这一岗位,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当好县长呢?作者以为当好县长的关键是“读懂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每一个县长的最大心愿。那么,县长“造福一方”的关键是什么?从地方角度讲,当然是地方经济社会得到最快发展;从百姓角度讲,当然是百姓经济收入迅速提高:从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讲.关键是“读懂百姓”.  相似文献   

7.
俭以养廉     
我上中学时,见一位革命长者座右贴着一副对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觉得很有意思。长大后阅读了不少书,又通过社会生活和革命工作的实践,越觉得这副对联意味深长。特别是“俭以养廉”一语,真可谓经验之谈。试看古今清廉正直的为官者,哪一个不是俭朴生活的?反之,那些生活上奢侈的人,又怎可能清廉自守? “俭以养廉”的道理,说起来并不难懂得。一个人,官做得再大,俸钱再多,总是有限的;而穷奢极侈的高消费却是没有底的,当俸钱满足不了高消费,欲罢又不能,廉政这道关口就免不掉被冲垮。因  相似文献   

8.
川西大地传颂着爱民县长徐自斌的动人事迹。人们赞扬他是“活着的焦裕禄”,“人民在他心中”、“人民需要这样的官”,“共产党送走一穷二白,徐县长带来万紫千红。” 彭冲同志接见徐启斌时说:“你是有名的县长,抓公路、抓水利水电、抓防洪、抓场镇建设,都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办实事人民就拥护,不办实事,只为官求利,人民就不拥护我们。” 徐启斌同志是四川省眉山县复盛乡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72年先后在眉山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书记,区委副书记。1973年任眉山县副书记,1980年任眉山县委副书记、县长。1987年任洪雅县委副书记、县长。现任乐山市政协副主席、槽渔滩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长。 “治国有常,利民在本。”徐启斌就是这样一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领导者。时代需要更多的徐启斌! 为此,本刊从第11期起,将向读者推荐“徐启斌的故事”。无数事例表明徐启斌同志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拥戴的优秀干部,是我们各级干部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富民·遵宪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那么,这副对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代学者流沙河认为,这副对联是“代圣贤立言,垂训万世的大事”。他模仿诸葛亮的口气解说这副对联:“七擒孟获,我能打攻心战,所以南方的叛乱终于敉平了。我虽然善用兵,但是并非好战。我只攻心而已。”“本人治蜀,严刑峻法,那是因为蜀地偏僻,各地多有豪强,不从严,搁不平。后世官员…  相似文献   

10.
“你当选人大代表后有何感想?”“我的感想是当代表是赶考。”这是前不久,笔者在湖北省当阳市市直第二人大代表选区,听到媒体记者采访一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时的对话。这位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将当人大代表视为“赶考”,真是意味深长。笔者听罢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从网上偶然见到一篇文章,读后颇有感触。大意是,某县要招考税务干部,消息一出,“后门”挤破。面对这种情况,主办人想出一招。考试那天,考场大门上赫然出现了一副对联:“只招十一名干部,你也找他也找,叫人为难;不徇半点儿私情,你也行他也行,谁好取谁”,横批:“考场见高低”。考后,仍有人活动,可当他们走到“招办”门口时,看到门上又有一副醒目的大红对联“:正党风,秉公办,光明正大;拉关系,托人情,理应知羞”,横批:“敬请止步”。结果再也没有人说情了……看罢文章,在佩服对联作者的睿智之余,更是对“招办”同志敢于向不正之风挑战的…  相似文献   

12.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各共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7日)  相似文献   

13.
提起张伟,长沙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她是迄今为止已在市政府领导岗位上连任了三届副市长的唯一女性。“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女市长。如果说我这副市长也算“官”的话,就要多为长沙的市民百姓办点实事“当‘官’就是责任。”张伟块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十分随和地与记者聊起了她的为“官”。为人之道。1986年,张伟当选为长沙市北区副区长时,就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全身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她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1991年被选为长沙市副市长。她说,党外干部同样是…  相似文献   

14.
肖杨 《两岸关系》2010,(2):31-32
1956年出生的杨秋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30岁进入高雄县政府担任技师,32岁升任高雄县政府的新工处副工程师。年纪轻轻的杨秋兴凭着专业、不靠派系,因为勇于挑战工程弊病,大胆揭露工程绑标弊案,赢得很多普通高雄百姓欣赏。之后,他又转任澎湖县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94年成为台湾省议会议员,5年后成功挺进“立法院”担任民进党籍“立委”。2001年,杨秋兴1.254馏%的得票率击败国民党参选人吴光训,当选高雄县县长。  相似文献   

15.
清人高廷瑶《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巡抚钱培山问高廷瑶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瑶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16.
“你当选人大代表后有何感想?”我的感想是,“当代表是赶考”。这是当阳市一位人大代表当选后与媒体记者的对话。这位代表将当选视为“赶考”,真是不同凡响,意味深长。笔者听罢为之叫好!言为心声。“当代表是赶考”,凸显新时期代表素质的新追求。首先,当代表要有学习的欲望。学在前,考在后。新当代表,学习尤为重要。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特  相似文献   

17.
考勤问题     
<正> 笔者五官多疾,唯有一双亮眼,每到一个单位,总喜欢盯住考勤表,借此弄清姓名,方便采访。这也许是职业习惯吧。看得多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单位的考勤表上压根儿就没有领导的姓名。考勤表考“兵”不考“官”,此乃考勤问题之所在。分析此问题,可发现三种情况:一是不能考。“官毕竟是官嘛,这也算特殊化?”(我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1):58-58
清人高廷瑤《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有一次,巡抚钱培山问他:"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瑤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19.
1985年6月12日晚10点09分,蜚声国际数学界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华罗庚教授实践了他生前多次表示过的意愿: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不仅是位著名的数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言志,写下了许多铿锵有力的诗篇。笔者收集整理了报刊书籍上引用的华老诗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1962年春节前夕,华老拟好了一副对联,请在他身边工作的应以明书写后贴在他家大门上。这副对联连横批共7个字。上联为:“敢、干、赶“;下联为“严、研、验“,横批是个“党“字。春联受到和华老同住一楼的范文澜的称赞。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真可谓是他“意真、品贵、神远而含藏不尽“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早在60年代,毛泽东曾在复信华罗庚时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这同华罗庚心目中的“党“字是一个含义。他曾写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听到两位“新官”在情情议论,甲云:“我们这班人上任不久,没有什么官僚主义可反”。乙云:“反官僚主义,我们听听看看足矣,何必……”。言下之意,“新官”无反对官僚主义之必要。诚然,“官”和官僚主义并不存在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更不能说当“官”的必然是官僚主义者,何况按照干部“四化”标准提拔和录用的一大批新干部,大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