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约束条件,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中国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就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就业的增长点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民营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地方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必然要依托地方金融层面的创新。本文以中部特大城市武汉为对象,通过研究武汉民营经济融资的现实特点,探索构建地方性民营经济融资体系的思路,并提出地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要在金融体制优化方面,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变,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在金融机制创新方面,明确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度,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金融租赁等产品创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4,(9):26-28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湖北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大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上进入了快速发展、快速提高的新阶段。 (一) 规模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初步显现。据统计,2003年,全省民营经济(不含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统一战线》2013,(9):20-20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到2012年底,民营企业发展到6.8万户,占我市企业总数的9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00亿元,占GDP比重44.4%;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100亿元,占全省40%以上;民营企业上缴税金300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33.8%;民营经济就业人员达到19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5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点,成为就业和创业的主要渠道,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最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以来,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过去的“拾遗补缺”身份发展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蓄水池”,民营经济成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制约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地方政府行为已成为关键性变量,政府规划、组织和协调水平甚至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规范和优化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6.
李勇坚 《人民论坛》2023,(22):44-47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仅是促创新、稳就业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成立,对统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全面疏通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堵点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将围绕政策、交流、合作、监测、评估、宣传搭建六个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2004,(5):34-35
解决民生问题,越来越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吸纳就业的最主要渠道,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修宪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环境,保证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2,(1):30-30
1、切实提高认识,优化发展软环境。切实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抓民营经济就是抓转型、抓跨越,就是抓就业、抓增收,就是抓民生、抓和谐,形成广泛共识,突破各种束缚,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生力军,成为扩大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浙江由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的主体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相似文献   

10.
孙永平 《政策》2004,(10):37-38
近几年来,鄂州市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振兴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实施环境促动、改革推动、园区拉动和骨干带动的“四动”战略,加速推进民营化进程,民营经济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目前,除鄂钢等几家中央、省属企业外,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实交税金、从业人数分别占全市的71%、84%、88%,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  相似文献   

11.
今年,吉林省松原市实施“一增,两个强化,三项活动,四个注重,五项系列服务”,简称“12345”工程,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增”: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兴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造中国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加入WTO和十六大之后,中国民营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我国的私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以及稳定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民营经济大发展鼓与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是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是鼓励和吸纳民间投资的载体,是地方财政收入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来源,是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风起云涌,异彩纷呈,进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正确把握形势,增强竞争能力,营造外部发展环境,再上新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可以预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民营经济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委统战部认真谱好“创新、融资、服务、管理”四部曲,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全力助推全区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谱好“创新曲”,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奖励机制,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拿出20万元作为创业激励资金,鼓励和扶持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  相似文献   

16.
张晨强 《前进》2008,(7):50-52
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挖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产业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肖菊华 《政策》2009,(6):32-3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推动经济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创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经济在金融风暴重创下全面衰退,受此影响我国民营经济也面临着30年来最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民营经济要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耀辉 《政策》2002,(8):21-23
近年来,仙桃市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公转民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大力营造发展环境培育民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仙桃市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就业主体。2001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37.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1.9%;吸纳就业人员25.2万人,占二三产业从业总人数的89.3%;提供税收26032万元,占工商税收的84.4%。民营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给仙桃注入了巨大活力,使仙桃名噪荆楚。  相似文献   

19.
正川人社发[2019]5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促进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20.
郭忠 《政策》2002,(8):17-18
近年来,老河口市坚持把提高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例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来抓,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公转民营,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民营,优化经济环境培育民营,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就业主体和经济发展的主体。2001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1%;完成投资5.71亿元,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