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顾土 《同舟共进》2012,(1):65-69
我国内地的电视剧创作,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电视剧在大陆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力及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位置,都远超其他国家和港台地区。在这里,电视剧可以作为纪念日的献礼,可以当作文化思想的接受渠道,也可以被视为历史的再现,被多数人看作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甚至是许多人唯一的艺术享受。从电视剧的播放、创作和收视率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个时代的普遍心理和政治、社会的风向。  相似文献   

2.
林家旭 《今日广西》2007,(17):54-54
最近几年。柬埔寨各大电视台大量播放中国电视剧。不少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几乎是同步在柬埔寨上映。还没来得及配音,只有字幕,但人们仍看得津津有昧。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1999,(3):1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即在每晚黄金时段播放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44集,直播放至春节前夕。电视剧中丰满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广大观众,每晚不辍。一时间,雍正皇帝的昭彰业绩成为了人们闲时的谈资。甚至竟有人谑称:雍正帝堪为勤政廉政的典型,在今天,完全可以被评选为优秀领导干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此叫座,近年来不多见。所以能够如此,首先是全剧创作的整体成功,是艺术的魅力。然而,作家笔下自然有甘苦寸心,百姓眼中则更有秋毫明辨。历史上的雍正毕竟是个封建皇帝,绝不是如此完美;文艺作品中的雍正当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而观众(包括不同层次的观众)眼中的雍正,可能更多了一些理想色彩。人们赞赏雍  相似文献   

4.
彭万荣 《人民论坛》2012,(16):66-67
与国外历史剧相比较,最大的缺憾是我们的宫廷剧没有思想和立场,没有灵魂中国这两年的宫廷剧最缺少的就是文化钙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汇集如此之多的宫廷剧,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电视剧怎么了?从收视率来看,这些电视剧大抵算成功的,仅以网络点击率而言,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真有点全民参与味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46集电视剧《康熙帝国》。由于电视剧以历史正剧的面目出现,许多人便以为剧中所演的故事就是历史的真实。笔者研究台湾史,因为剧中清初统一台湾的故事占了不少的份量,所以也就经常会碰到友人询问:历史是这样的吗?甚至一些其它专业的教授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有鉴于此,对剧中所涉及到的那一段历史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澄清。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六月电视片《河殤》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以来,尤如在一潭平静的春水投进了一块巨石,顿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誉之者有之,贬之者有之;爱之者有之,憎之者亦有之(本刊上期对此已作简要介绍).何以一部六集电视片《河殤》的播放,会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论呢?引发一声迄今未止的《河殤》热?这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的.诚如《河殤》主要撰写者苏晓康所揭示的那样,《河殤》的构思目的在于"呼唤全民族反省意识",在于引发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全面反思.而作为一个拥有十亿多人的泱泱大国的不同文化层次和政治观点的人,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性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有着差距很大的感情与感受,因而进行反思的角度也就大不相同.要求所有的观众在《河殤》的内涵方面达到共识,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有一点是《河殤》的欣赏者和反对者、赞扬者和批判者共同肯定的,那就是它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是博大而又深邃,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是否能科学而又正确地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改革事业的命运.我们认为,在今天推出《河殤》这样气势不凡,敢于触及种种敏感问题的电视片,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不论是多么激烈、尖锐的论战或争辩,都是一种可喜的文化现象.《河殤》一至六集的标题是《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和《蔚蓝色》.限于篇幅,我们仅将《忧患》的解说词选发,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上半年,我开了门新课——"中国电视文化评论",涉及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却听到了另一种"讨伐"声。这声音说:这是一部在精美的包装下,实质极为反动的电视剧,是为地主资本家招魂,是刻意淡化甚至抹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所谓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8.
1.盲目乐观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青年人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开店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开店者都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开店以前,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也有很多的挫折和失败。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相似文献   

9.
1958年6月15日,中国电视出生后的第45天便开始了首次直播,播的却是电视剧。虽然离世界上首部电视剧播出晚了28年,且观众极其有限,但这毕竟是中国电视剧迈出的第一步。这部时长约20分钟的《一口菜饼子》,一切调度和表演都严格按分镜头脚本执行(200多个镜头),通过摄像机和话筒把图像和声音变成信号,再由导演“一次性”切换组合成直接播放出去……  相似文献   

10.
祁丽 《前沿》2014,(21):205-206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的部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旅游文化是一种非原生型文化,历史文化则概念宽泛,甚至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而言,对这两种文化的关系论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论证,人们对这两者也常常出现混淆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与关联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内在转化关系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安题材电视剧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公安题材电视剧好戏连台,社会反响明显,群众反映突出,体现出了警察文化特有的影响。一应该说,新时期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起始于电视剧《便衣警察》(以下简称《便》剧)的拍摄成功。不能说《便》剧就是最好的,但的确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五六十年代也有一些公安题材影视作品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如《铁道卫士》《徐秋影案件》《国庆十点钟》《寂静的山林》《激战前夜》《羊城暗哨》《跟踪追击》《今天我休息》等。这些影片大多围绕巩固和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宣传需要,取材于真实的斗争生活,以惊险故事的式样制作,受…  相似文献   

12.
招商引资中派两部桑塔那之效应王宏杰“招商引资难”,这是许多地方,许多部门共同犯愁的问题,有的招商者谈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也难成功,时间上拖数月数年者也屡见不鲜。而我们禹州市今年8月份的一次招商却在数日内一举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派出两部桑塔那轿车...  相似文献   

13.
王朔的“媚俗”与“反智”王东成几年来,王朔在以出色的才华继续潇洒地“玩”小说的同时,涉足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影视,连续“玩”出《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几部电视剧。这几部电视剧,无论是形式(室内剧)还是长度(多达几十集),在国内都属首创,并且皆由最具权威、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内首播或重播,获得了极高的大众传播效益。从而,本已令人关注的王朔更加引人瞩目,原本十分燥热的“王朔现象”更加红火。一时间,王朔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几部电视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街淡巷议的热门话题。人们以各自的眼光、标准品评它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王朔的电视剧不是单纯的文学艺术现象,而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关注它们,品评它们,大概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艺术上有怎样的发现与突破,有多大的价值与魅力,而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某种有人很是喜欢,有人颇为厌恶,有人亦喜亦忧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体现了某种有人热烈赞扬,有人坚决否定,有人难于全取全舍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爱你没商量”,但王朔有商量,王朔的电视剧所反映和体现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及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大有商量。商量它们,有益于当代中国人尽快  相似文献   

14.
《思想工作》2004,(6):11-13
如今在未成年人中,有对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茫然无知者,甚至竞有不屑一顾者,这都已不是新闻。一些新事物、新环境在让未成年人感受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条件,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灵遭到严重腐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现状令人惊心、痛心。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缺失,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警防“公仆”变“老爷”□湖北冯柳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周恩来在大连》,有不少镜头使人感动流泪。周总理到大连是休病的,可是他置病体于不顾,每天总是工作到深夜。他当时的浮肿病相当严重,腿上一按一个凹,十分需要营养,可他在生活上毫不特殊,住招待所和同志们一样进...  相似文献   

16.
韩流与汉风     
韩流与汉风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火爆荧屏, 似乎并不怎么令人感到意外。中国有太 多的哈韩一族,只要编剧和表演还过得 去,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便不愁没有市场。 崔仁浩为中国人所熟知,就是源于 他所创作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国 热播。崔仁浩说:“在邻国之间进行文 化交流,文化传播中,首先是连续剧、 影视作品还有现代流行歌曲等首先会传 播,在此基础上,会有更高层次的交流, 比如小说等。而用小说来交流文化很可  相似文献   

17.
走向华人文化的“共生圈”陆新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港台文化对大陆青年冲击的第一波是1978年、1979年。中国当代的城市青年文化也正是在那时萌生根芽的。其主要象征是长头发、喇叭裤、花衬衫,以及如此打扮的年轻人手提“四喇叭”(录音机),高声播放着邓丽君小姐的甜蜜歌声,在夏日的街头来回溜达。他们是最早的港台文化传播者。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外关系。作为港台流行文化的代表者,邓丽君最早对大陆青年进行了“改造”,这是从他们的“音乐耳朵”开始的。紧随其后的是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清新悦耳、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小姐的甜歌蜜曲一起培养了大陆大年第一代“歌迷”。在以后的10年中,他们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大陆第一代的独立音乐人和大陆自己的歌星,创造出真正属于大陆的流行歌曲。他们还培养出今后来的港台明星们兴奋不已的大陆“追星族”,构筑起整整10多年大陆青年流行文化的基本框架。几年以后,又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掀起了一阵波澜,此人就是周润发。电视剧《上海滩》的播出,引得全上海的时髦小伙们一个个全戴上了礼帽,穿起了长大衣,互相间称呼起来也一个个“文哥”、“阿力”的,连拿香烟的手势也改成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08,(9):1-1
奥运会过去了。不管中国面临来自西方社会的这样那样的批评,也不管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有怎样的不同,国际社会都会认同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和辉煌的世界盛会。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应当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08,(5):37-37
五·一节,各大媒体都在炒作“黄金周”。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文学创作也难看到工人们的身影,工人这个群体似乎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为此,我们呼吁,现在的社会文化,应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工人群众。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过我的书,之所以这些书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人们需要寻找一种心灵的和谐。这些书受到欢迎,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因为中国文化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