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犯罪后,控告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属于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要求出于特定的动机或目的;犯罪分子所“揭发”的他人犯罪行为,包括揭发者是被害人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能形式地理解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而应该从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实质根据来理解与认定,作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李秋云 《法制与社会》2010,(19):271-271
本文从具体案例着手,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阐述了立功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最后在文章的末尾对篇首所提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张某因犯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一审判决生效后,被告人张某向看守所管教民警揭发了在案发前陈某诈骗其30000元的事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陈某退出了所骗的赃款3000f)元,且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15000元。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是主要由美国杂志新闻界发起的一场揭发社会转型期中大量出现的社会弊病的社会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批立志改革的社会精英通过其撰写与创作出来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广泛揭露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从反面帮助一个民族发现了它的良知,促进了美国社会全面变革。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诸多与20世纪初的美国颇为相似的社会问题,探讨黑幕揭发运动对其社会变革应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拙著《美国刑法》(1987)犯罪行为一节中说的“占有(possession)”(日本学者也认为在刑法上持有与占有是同一概念)算是一论,拙文《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的问题之二“充实犯罪构成理论”中提到的“持有行为形式”算是二论(论点未变但论述方法看来不尽妥贴),这里便是三论。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协助抓获同案犯的,在满足一般立功所具有的主体、时间、行为、来源要件外,还需有协助行为、客观上产生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结果以及协助行为与抓获结果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立功。[案例一]赵某伙同熊某实施盗窃,赵某被抓后,于2013年6月27日带领民警前去同案犯熊某住所,因未在住所中找到熊某,民警于2013年7月16日再次去熊某住所附近蹲点,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熊某、陈某。公  相似文献   

8.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1,(20):13-13
2008年11月12日下午,嘉定区检察院驻区看守所检察室会同区看守所召开了立功兑现政策大会。 当法官宣布,夏某在关押期间因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配合公安机关破了大案,有重大立功表现,被免予刑事处罚,当庭释放时,夏某当即表示感谢政府对他的宽大处理,决心远离违法犯罪,重新做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例,就高校内犯罪行为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中的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剥离重叠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行为的侦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犯罪现场,历来是侦查人员认识和分析犯罪现场的根本。但犯罪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存储场所及空间。侦查人员应用不同的认识及方法,力从犯罪现场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线索及证据,这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但犯罪现场的复杂性是难以预料的。有的现场既存有犯罪行为,也还遗留着其他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其他行为,即本文所述的非犯罪行为。将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剥离,从中发现证实犯罪有关的证物及线索,是新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11.
犯罪过程分析贯穿于侦查过程的始终,犯罪行为分析在犯罪过程分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明确犯罪行为在犯罪过程分析中的地位,分析犯罪行为的必备要素,为犯罪过程分析的主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12日深夜,被告人刘某、孙某(盗窃本犯)等人窜至歙县王马电源有限公司盗得蓄电池极板后,孙某通过电话联系了被告人王某,要其收购“废品”。次日凌晨,在孙某带领下,王某驾车到达赃物堆放地点。王某在现场看到了参与盗窃的刘某、孙某等近10人在场,地上摆放着用尼龙袋包装的大量电源极板(重约4吨),便予以收购。经估价鉴定,被告人王某收购的赃物价值9万余元。王某归案后,交代自己收购赃物的事实,并主动供述了出售赃物的上游犯罪行为人孙某、刘某的特征及盗窃行为。  相似文献   

13.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人、成本、收益、偏好、外部性"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这种"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发生过程、社会危害等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去研究犯罪问题,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体系,但无疑为犯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物因素尽管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是犯罪行为研究不能回避的因素。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目前国外关于犯罪行为生物因素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遗传基因、神经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与犯罪性有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报告及结论,但争议较大。其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有相貌特征及皮层部位和脑功能障碍等与犯罪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金其高 《犯罪研究》2003,(3):2-6,13
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人的行为。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专门分析了儒法墨道四家的犯罪行为防治论,涉及激励个人行为,防治违法犯罪;重视群体关系,防治违法犯罪;做好领导工作,防治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犯罪行为与社会影响体制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赞成把犯罪行为规定为社会行为。因为社会行为达一词同时也可以表示一致性行为。就象社会化或反社会行为这样的词所表示的那样,社会行为达一词只适用于按照某种组织起来的文化价值。各人本着互相支持自我和利益的一致关系的行为。破坏以上情况的行为不叫社会行为。犯罪行为在此意义上是反社会行为。是一种否定社会行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18.
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在定罪量刑上是对其至关重要的一个情节。  相似文献   

19.
在不作为犯中,关于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的问题,理论上一直存有分歧。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认为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行行为,但仅限于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李某,男,某日傍晚出外洗澡回家后被人杀死。李家位于居民区中心部位,为一座北朝南二层楼院落(院落面积40斫),东南角为大门,院南侧为一东西走向的小巷。死者位于院中东侧靠近大门处,头北脚南,呈仰卧位(为120医务人员翻转形成),死者面部、衣服上浸润大量血迹,双脚鞋底未见沾有血迹。北屋门挂有门帘,进北屋门为客厅,客厅北侧及东侧为卧室,二楼为空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