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经济日报》2006年2月23日报道,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  相似文献   

2.
太阳辐射     
《求知》2004,(11):43-43
1982年1月,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不但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而且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8):36-36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  相似文献   

5.
蔡永飞 《团结》2013,(1):22-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发布于1982年1月1日,这一文件首次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1月发布的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起,中央在全国推广这一新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若干年实践,《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8月2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实现了法制化。1986年6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分别于1988年、2004年进行了修正)。自此,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6.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8)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这些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进一步部署在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前两年,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在河北抚宁县搞试点,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搞了“粗线条”‘社教”,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一号文件”引领九亿农民增收 《经济日报》报道,中央今年“一号文件”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反映了我们党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种转变。这个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保障好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只有农民的收入不断增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向现代爬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现代农业,应该也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针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研究员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0.
春天,带着生机勃勃的势头来到了神州大地。这是我国农村进入激变年代以后的又一个春天。人们关注着来自各地的信息。我们应《瞭望》编辑部之约,向广大读者报告:——经过三年的风风雨雨,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原来议论纷纷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也在全国半数左右的生产队实行起来。这样,许多地方多年存在的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业上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简称“双包”)生产责任制发展很快,多数人为之叫好,但也听到有人议论:“双包”主要是报纸“哄”起来的。对这种说法姑且称之为“哄起论”吧。 对“双包”责任制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亿万农民已经用实践作出公认的答案。至于在宣传“双包”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的这种巨大变化及时进行了肯定和总结,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中国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个人独资企业法》前后,舆论界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有人将它与80年代初中央决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一号文件”相提并论,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启动瓣一轮民间投资热潮的“催化剂”,并形象地称之为“一元钱也可以当老板”。但是,现实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5)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擂响了“十一五”第一个春天的征鼓重音。 1月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即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农历新春伊始,新华社将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具体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之后,中央将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29日,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从“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从“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人比2010年高出一倍”到“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一个个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5,(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公开发表了。这是又一个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工作的。每一个一号文件都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欢迎,推动着农村改革的形势有如江河奔腾,一浪高过一浪,蓬蓬勃勃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9,(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战略之一。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落地,成为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点。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随后,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着眼"两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新时期农民增收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是指导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审视过去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们感到“一号文件”更加符合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对吴旗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吴旗实际,要尽快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一号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9.
聚焦于农业基础建设的"一号文件"重在落实"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五个着力"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30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阶段性胜利绝非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新征程、新目标的起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与升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