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晓虹 《唯实》2008,(7):38-41
公共政策以“公共性”为其逻辑起点,以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因而,公共政策蕴含着伦理的诉求,影响着政策的目标和执行。公共政策伦理以追寻公共政策之善为旨归,寻求政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政策伦理的失范。通过确定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政策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重视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质建设,提倡公民对政策过程的参与等理路可以寻找到规范政策伦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光明 《理论学刊》2004,(6):122-124
目前西方政策科学研究从整体上呈现一种单纯追求理性化和技术化的特征 ,这种对伦理等价值问题的有意排除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该也是欠科学的。正在起步中的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应正视西方政策科学研究的这种倾向 ,对伦理问题采取正确、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伦理贯穿于公共政策运行的整个过程,其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内核,任何公共政策都深深打着伦理价值的烙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问题缺常常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被忽视,其使得公共政策背离了其产生的基本伦理,而整个社会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成本.本文系统阐述了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的本质联系以及伦理问题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和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政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看,公共政策伦理价值研究的兴起正日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公共政策的公平和正义问题成为理论界、学术界以至人们日常生活中共同关注的话题.从伦理价值角度分析政策问题,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也推动着公共政策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的伦理环境是指围绕公共政策而存在的、并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伦理观念、伦理制度、伦理关系等方面因素的总和。公共政策伦理环境在本质上是公共政策在增进和分配公共利益的过程所受到的潜在的约束性规则,它是无形性与客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多元性与多层次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公共政策伦理环境的本质与特征,有利于政府在行为过程中透过各种伦理现象及其约束,有效推进政府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显得不足.本文试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显得不足。本文试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进行探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必定体现着公共部门的某种价值取向。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凸显是社会治理伦理价值位移与公共政策价值观嬗变的使然。公平公正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基本发展理念和永恒理想,理应成为一个民主、健康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基本伦理价值准则;作为对社会中人的基本问题的回应,以人为本无疑是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核心。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公共政策伦理向度可以通过公共政策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公共政策运作伦理机制的培育以及公共政策主体伦理自觉的养成等一套机制得以体现或实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发展的异化。现代人要对发展的天然合理性产生质疑,区分"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而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政策伦理价值与利益冲突受制于实证主义“价值中立”以及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局限;根源于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妥协。西方学者运用“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概念揭示了公共政策运行中的政治悖论,提出重建“契约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球环境的日渐恶化,引发人们对生态的伦理关注,本文试图在生态伦理关于扩大道德对象范围、自然生态的价值与权利、人与自然生态的平等观等学科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伦理的完善和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全球合作原则、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9)
在投资活动中,投资主体以一定的理性预期为逻辑预设,这种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存在预期收益下降甚至本金受损的风险。人们对财富的无限追求和理性算计必然使人的认知系统和评价系统发生变化,产生拜物意识的精神幻化即财富幻象。财富幻象消解了财富创造的原有意义,把作为手段的财富颠倒成为作为目的的财富,把凌驾于自身之上的异己力量的财富当做自身的本质力量。财富幻象是一种享乐主义价值观和占有主义人生观的彰显,而向人的本真生存状态的复归则是超越财富幻象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崇尚家庭美德的培育。今天家庭关系已经日益凸现为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美德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道德价值,与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结合并且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世纪,必须拓展新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政策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策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政策实践经验以及政策哲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成果的消化与借鉴,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植根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企业传统责任观,借助古典自由主义经济运行理论,排除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伦理动机和市场经济运行的非本质因素,指导企业经营,从而使得企业追逐利润的传统责任得以实现,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道德的贫困,陷入了了两难的伦理选择困境.因此,企业必须走出传统责任观的思想误区,以和谐社会这一价值目标为价值取向,明确企业责任,树立正确责任观.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的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小雁 《探索》2003,2(6):45-47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规定的行为依据和准则,是公共权力在政策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公共政策法治化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政策权力的合理约束和对公共政策程序的适当规定.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在我国,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公共政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基本价值,突出公共性本质特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9.
姜男 《党史纵横》2006,(5):55-55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漫长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资产阶级法制建设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法制的粗略模式或宏观轮廓予以确立,并形成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解体,宣布了斯大林创立的苏式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终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抵制苏式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创立了具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