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人与名人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请被问者回答:“做凡人好还是做名人好?”我估计,被问的人有八九会说:“当然做名人好。”做名人当然好。请看,名人走到哪儿都会被前呼后拥,一大帮粉丝呵着你捧着你,有人会拿个本本挤上来求你签个龙飞凤舞的大名,  相似文献   

2.
美国很多学校有公民教育课程,《公民读本》的教材很多,一般是学者写的,各地学校的教师从中挑选。笔者选了一本看看,那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写的。前言里引用了一个伟大哲学家的话:“了解你自己。”课本认为,你要做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这一部分,一共有四章。从第一章“你:一个人”开始,谈“一个健康的人”、“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相处”,直到“做个好公民”。第二章是“你:一个学生”,谈  相似文献   

3.
特权素描     
两个与如厕有关的小品让人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尿急之人被公厕守门人百般刁难,最后终于被放行,却为时已晚……另一个是。某人习惯用公物送礼,从办公室被降到一线.最后被降去守公厕.在公厕再遇到亲朋时,还惭愧地说着“实在没啥好送你的”,硬给人塞一卷卫生纸……  相似文献   

4.
做人     
正中国文化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做是人。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还是差一些呢?这很难。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对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  相似文献   

5.
做人     
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呢?这很难。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又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时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来征求意见时,是说  相似文献   

6.
贤彬 《当代工人》2011,(19):21-21
北欧某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专程前来这里祈祷的人特别多。传说这座教堂里有位看门人,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金     
恪守信用,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精神更是被一直传诵着。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艺作品中都有许多让人尊敬的诚信者。 可是,近年来人们对此谈得似乎越来越少了。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已为世人所关注。很多不守信用的人富了,守信者依旧过着平淡的日子——我们该如何选择?守信用到底是美德还是一笔沉重的债务?我们还要做个守信用的人吗? 恪守信用表面上看来是件小事,但却是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方面。人活在世上,别人如果相信你,是从你的言行中了解的。你许下的一个个诺言能否兑现,从中可以看出你的诚信品德来。俗话说“好借好还,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富家子弟去京城归来后,一言一行无不夸说京城好。一夜与亲友外出,友人说“今夜月好”。富家子弟答道:“你不知京城之月比这更好。”结果被其父愤然打了一耳光。此后,“京城月亮好”被人发展为“外国的月亮圆”,成了崇洋媚外的代名词。 笔者曾有幸去了一趟西欧,归来后感慨甚多,颇有些言必称希腊之态,友人戏谑问:“难道外国月亮也比中国圆?”鄙夷之态溢于言表。 月亮只有一个是世人皆知的,“哪一个月亮更圆”显  相似文献   

9.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0.
完美旅伴     
皓月 《廉政瞭望》2012,(1):73-73
我几乎总是独自旅行。按理说,这不是个好主意:别的且不说,光说花费一项,一个人旅行就不是聪明人的办法:一个房间一个人住那么多钱,两个人住也那么多钱;一辆车一个人坐那么多钱,两个人坐也那么多钱……还不谈那份寂寞:等你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总要身边有个人理会得你的“登临意”,才不辜负良辰美景。  相似文献   

11.
“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亲爱的新同学,当你唱起这动听的歌仿佛已经漫步在那被白雪铺盖的校园小路上。人生的道路自如雪,不同的人会留下不同的脚印。为了挤过“独木桥”,斗严寒,战酷暑,在你的足下流淌着一串串汗水。如今,终于挤过了“独木桥”,在你为自己的胜利庆幸、自豪的时候,你也一定不会忘记有多少个同龄人被挤掉了。过去“不堪回首”,未来在向你招手,踢好头一脚,迈好大学第一步,走出新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你的孩子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得去找关系;或者是你的家人生了病要得到良好的治疗,你发现不找关系不行;你符合条件的孩子要去当兵,可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找关系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找关系;你的单位要提拔一个科长,你有希望被选上,为了不让这点希望化为泡影,你只好去找关系;你想出一本书,那得到出版社去找关系;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了打赢这场该赢的官司,你得去找过硬的关系;甚至你想举报你单位腐败的领导,你也必须去寻找可靠的关系……有了关系,办起事来就顺水…  相似文献   

13.
同志,淡泊些     
编辑同志: 我到机关工作已10年了,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起早贪黑,无私奉献,还有3年被评为优秀党员。领导赏识我,群众拥护我,可是,在一批一批被提拔的干部中却没有我的份儿。每每想起此事,心中不免有些酸楚,有些悲哀。能帮助我解脱一下吗? 长春 王钟起 王钟起同志: 你能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吗?你觉得你的水平比那些被提拔的人低吗?你认为你的水平比那些“官”职比你低的人高吗?  相似文献   

14.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5.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  相似文献   

16.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7.
宋盈  熊茂伶 《理论导报》2023,(12):62-64
<正>有“丑闻议员”之称的美国前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乔治·桑托斯最近被驱逐出众议院,但他没有就此消停,而是在国会参议员约翰·费特曼的资助下,给另一位卷入丑闻但拒不辞职的国会参议员鲍勃·梅嫩德斯录了一段视频。在这段充满反讽意味的视频中,他为梅嫩德斯打气加油:“这些人让你惹上麻烦,踢你出局,逼你逃跑,你得让他们闭嘴。守好你的领地,先生,别让那些恨你的人把你拉入泥沼。”  相似文献   

18.
语丝     
小宗 《党建文汇》2008,(11):52-52
你可以用一分钟迷恋上一个人,用一天喜欢上一个人,用一年去爱一个人,但忘掉一个人却需要一生。每当有人夸你年轻的时候,你大致可以确信他发现你又老了。  相似文献   

19.
装腔大师     
脱不花 《廉政瞭望》2013,(22):63-63
我有一个研究哲学的朋友,新近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浑身酸软,觉得人生在世所做的一切真的好徒劳啊。  相似文献   

20.
初识你的时候,那是在《厂长经理日报》上看到你写的一句格言:“作为一个企业领导,首先要严格奉行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只有当其一举一动被群众所肯定、所接受,群众才信任你,拥护你,支特你。” 格言,立身处世的座右铭,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时下,有的人把它作为行为准则,有的人仅视为时髦的点缀而已。谭荣泰,你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