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学术界,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市民社会"或"民间社会",其实它们都是同一个英文术语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中文译名。"公民社会"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civil society的重新定位,相对于"市民社会"与"民间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刘绍飞 《党政论坛》2013,(15):34-35
在我国学术界,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市民社会”或“民间社会”,其’实它们都是同一个英文术语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3.
张勤 《行政论坛》2007,(4):68-71
现代政府对新生的公民组织来说,依然是处于强势地位,政府的侵权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利益及其对政府的认同,它还动摇了政府自身的合法统治基础。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和人民生活的民主化,必须首先实现政府和公民的理性博弈。为了使公民社会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中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防止成为政府的附庸;另一方面要防止与政府产生不必要的对立。公民社会组织应当通过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渠道,与政府及其领导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求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公民社会与政府、市场共生共强机制。民主体制下唯一良好的权力配置就是强社会与强政府共存;在这种格局下,政府有能力高效地工作,公民社会也足够强大以防止政府权力过度扩张而侵犯公民权利;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弱小,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并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又经历了国家与社会同结构、国家与社会统一和国家与社会分离三个阶段。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又探讨了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探究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托,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公民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最终通过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合作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     
《团结》2011,(3):38
对公民社会的定义众多,公认的比较权威的是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给出的: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的行动团体。理论上,其制度机构与政府,家庭和市场不同,  相似文献   

6.
张腾 《学理论》2011,(32):33-34
公民社会的成长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民社会成长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但同时也对维护程度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的兴起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关照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社会化趋势、生活化趋势、实践化趋势、双主体性趋势和隐行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杜长冲 《学理论》2010,(17):69-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公民社会获得了自身的发育机制与成长环境,并迅速的发展起来。然而,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我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分析和指出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视野下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与社会支持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应顺应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我国志愿服务纳入到公民社会的视野之中,逐步转变目前"以政府引导的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着力扶持和发展民问志愿者组织,以民同志愿者组织为主体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规模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社会与国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社会是国家与市场经济领域之间的第三域,随着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的主导经济形式,以及国家的民主化改革,我国应当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性的发展。国家的治理需要一个讲道德、愿守法的公民社会。依法治国要依靠有良好公民性的公民社会,才能节约治理的成本。以德治国仅以国家权利自上而下地推行难以奏效,通过培育社区公民和社团成员的道德和价值观,由国家予以分层整合,则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安定与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以至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无不清晰地展现为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是思想、理论活动,进而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化,接着是政治活动,最后到努力发展经济。本文拟就思维方式的转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之间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戊戌变法”作为思想领域的一次民主主义启蒙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开创了先河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中国朝野,一些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吏开始寻求“自强”、“富国”之路,以挽救摇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因子已在中国出现公民社会的概念舶自于西方,却并不局限于西方。它在现代社会中极富包容性和开放性,并随着历史变迁和文化不同而不断变化其内涵。从根本上来说,它与政治社会相区分,强调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社会自我组织、强调社会自身的相对独立和自治。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视域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蕊 《理论探讨》2005,(3):56-58
公民社会主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除了政治系统之外的部分,包括经济、文化等领域。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公民社会是以社会的自治为基础的,所以它可以使人们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由于公民社会是以契约为主要形式的,所以它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公民社会包括文化领域,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中国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成长和壮大,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政治、法制、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各个层面的发展,对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发展视野下高校社团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民社会在中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公民社会"的背景,剖析了大学生社团培养公民道德和公益精神,增强素质教育时效性,弘扬和传递志愿精神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社团结构、强化政策导向、突出社团的公益性、增强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和选择意识、鼓励社团走出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行维稳思维政府、学界、民众均不满意,均强调要从刚性维稳思维转向法治性维稳思维。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界却未能关注到此中正义与秩序价值的争议。为更恰当的迈向法治,必须妥善处理正义与秩序价值之争议。拉德布鲁赫法律理念通过合目的性调和了正义与秩序的价值冲突。引入这一理念妥善处理正义与秩序之争议,并在此基础上重构维稳思维,有助于当前法治实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力量,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促进公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只有通过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价值的改革,促成公民社会的尽快成长,通过公民运动聚集成改革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