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season of the bloom ing Japanese flow eringcherry, I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of Sino-JapanPeople's O rganizations held in Tokyo and m ade afriendly visitthere as a m em ber of the C A FIU del-egation from A pril 11to 17. The conference w aswidely attended and closely watched by the peoplefrom allw alks of life both in C hina and Japan andregarded as on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eo-ple's organizations in the two countries as it washel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60thanniversary o…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中的东盟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璐  周青 《国际观察》2001,(4):45-49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的发展与合作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日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稳步前进,影响中日关系进展的不仅有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同时,作为亚太地区第五大力量的东盟的崛起与发展,也对中日关系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政治与安全角度探讨东盟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日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日本并非南海沿岸国家,作为一个区域外国家,何以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矛盾?本文通过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中的海权论等理论工具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冷战结束后作为东亚地缘政治主体板块国家的中国免除了长期遭受的来自北方的威胁,开始得以放手发展海权,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则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东亚第一次出现了两强并立的地缘政治格局,遂引起日本的强烈猜忌。以此为背景,日本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为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威胁。于是,日本开始在海洋领域挑起争端,两国的海权矛盾由此产生并迅速升级。由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日渐处于下风,并且在短期内看不到改观的希望,因此日本开始围魏救赵,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企图使中国陷入战略两难的困境。而为达到海上围堵并牵制中国的目的,日本采取法律、防务、外交、舆论等多重手段在南海问题上为中国设置障碍。为此中国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制。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的近 30年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新世纪两国的进一步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既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这为判断、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 ,新世纪初期两国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If we u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look a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order and big power relations, we will arrive at different conclusions. Looking at the U.S.’ups and downs, it might look like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order hasn’t changed for the U.S., it is still the only superpower. However, if we look  相似文献   

6.
经过70年的长期合作与磨合,中日经济关系已然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相互投资不均衡、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全球变局背景下,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中美日的大国关系变化也将影响中日经济走向,中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正向影响,美国的战略收缩也在改变着日本的战略选择。另外,新时代为中日经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整体来看,近中期的中日经济关系将保持稳定甚至较快发展,中日两国也将在全球价值链、节能环保、共同应对老龄化等前沿、重点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变局下,中日经济关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This year marks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Sino-Japan relations. Thedevelopment of Sino-Japan bilateral ties is now fac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大量外资涌入我国,而其中日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进了我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一方面,利用日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为了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风险,我国应注意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增加支柱产业的中国投资比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金融环境,以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To commemorate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 10-member delegation of the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对东亚经济合作、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中日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我国却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总价格贸易条件和中日双要素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比较价格水平将得到提升,同时也将促进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从而改善我国在中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但也应积极防御汇率双向浮动给中日贸易利益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正>On November 27 th, 2020, Angkor Secondary School in Siem Reapwas filled with laughters and relaxed conversations when the 1 st China-Cambodia Friendship Chinese Speech Contest was held.Jointly held by China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CFPD), Chinese Cambodian Evolution Researcher Association and Chinese Cultural Center in Phnom Penh, this contest attracted 12 competitors proficient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2.
王秀文 《东北亚论坛》2006,15(5):122-126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分析两种文化物质与精神形态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类似性产生于同一基因,因始于12 000年前的冰川溶化而导致异地生成,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说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交流始于冰川溶化之前。  相似文献   

13.
发扬传统友谊再创辉煌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正值中阿开启外交关系金禧之年。50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历了3次建交高潮。中阿建交体现了诸多涵义,如中阿建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推动了中阿建交过程;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向积极方面发展;中阿相互支持,关系持续发展。在本世纪,中阿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且前景广阔。因为双方都有这一良好愿望,同时也存在广泛和牢固的根基,这体现为双方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互补性强,有深化合作的广阔空间;文化上相互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加强文明对话;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为在国际上建立公正、民主的新秩序而努力。未来50年,中阿关系的局面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球,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事件应接不暇,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局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而在世界格局变化过程中,中日经贸关系必然受到深刻影响,美国与中日两国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必然会影响中日经贸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面临新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认为,虽然中日两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相互深化合作的发展机遇。未来,只要中日两国以诚相待,非仅顾一己之利,双方在众多领域将会有更好更多的合作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外交官看世界》大型系列丛书第一批著作共6本,即《拉美亲历记》、《飞向“世外桃源”》、《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我与越南》、《多瑙河之波》、《在异国星空下》、《女外交官手记》,是由外交部外交笔会组织一批资深外交官撰写的。这是中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束质朴典雅的新花,也是一丛有浓郁的异香异味的奇葩。 这套丛书是一套原创性佳作。 外交和外交官是庄严而神秘的字眼和称谓。由于国际斗争的需要和高度政治敏感性,外交活动、涉外工作一向属于国家机密。有关实录和资料像矿床深锁在地壳中一样  相似文献   

16.
2006:中日"破冰"之旅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兰 《国际观察》2007,(1):57-64
2006年的中日关系波澜起伏,上半年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冰冷时期,下半年则迎来了"破冰"的曙光.自2002年以来,中日关系形成僵局,最主要原因是以历史问题为瓶颈,首次在东亚地区出现"双强"共存的格局."破冰"之旅达成了中日战略谅解的突破性的一步,但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中日文化交流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both China and Japan adopted the close-door diplomatic policy ,however,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ere still carried out, mainly through three channels which were scholars and monks'visits to Japan-a traditional and major channel of cultural exchange, non-governmental trade-an important exchange channel, and war-a special exchange channel.  相似文献   

18.
令战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由于中日两国经历着政治、社会、经济和实施战略的演变,双边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日本身份政治的研究有助于观察日本国家身份和身份定位的变化.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为探寻中日关系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7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17 marks the 45th anniversary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China-Japan diplomatic ties.In order to boost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of China and Japan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from February22 to 26,2017,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Chinese  相似文献   

20.
DistinguishedMr.Chairman,Ladiesandgentlemen,Dearfriends,OntheoccasionofthesecondnewcenturySino-JapansymposiumontheAsiansituationandpeace,IwouldliketoextendourwarmcongratulationsandoursincerethankstotheJapanesefriendsfortheirhospitality.Thesymposiumhasheld12sessionsbynow.ItcanlasttilltodayduetothecareoftheleadersofbothChineseandJapanesegovernmentsandparties,aswellasthestrongsupportbymanystatesmen,ex-pertsandscholarsfrombothsides.Ithasprovidedaplatformforthestatesmen,expertsandscholarstom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