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彦 《世纪桥》2013,(3):38-43
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它缓和了中国面临的美苏南北夹击的极度紧张形势,使中国摆脱了长期的孤立状态,重新走上广阔的世界舞台。这源于九大之后,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老帅对国际局势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四老9rb务虚会”,他们提出真知灼见,对化解中国面临国际危机、打开中美关系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打开中美关系看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刘传增1972年2月,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为标志,关闭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终于打开。这是中外关系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由于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乃至后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以及国际社会中、美、苏“大...  相似文献   

3.
“乒乓外交”是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专有名词.狭义的“乒乓外交”系指1971年4月,毛泽东决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周恩来周密安排了他们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隔绝22年之久的冰河,由此铺设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广义上的“乒乓外交”,还包括在这一时期以中国乒乓球队参赛为契机,中国与尼泊尔、日本等国改善外交关系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70年代初,运用“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终于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往事,可以看到周恩来公关意识、才能和艺术,使人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一直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遏制和敌视的政策,使中美两国关系和人民的交往隔断了20多年。身为中国外交政策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周恩来总理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保障亚太地区和世界和乎,曾表示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中美关系。1955…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2,(12)
打开中美关系是毛泽东主席的重大战略决策,影响深远。这一决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69年在陈毅主持下,四位老帅(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对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建议,为这一决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梦绿 《世纪风采》2010,(12):14-19
1983年,美围寅布了“星球大战”计划。对此,各国纷纷出台对策。中国几位老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反应: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泠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随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发经得住“四个考验”和化解“四个危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17):39
背景:5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胡锦涛说,中国唐代诗人韩愈有两句诗:"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出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出自唐代诗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敌对以后,从1969年到1979年逐步接近,由对抗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中美建交。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邓小平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为推动1979年1月中美建交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从世界全局着眼从7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势头在进入1974年之后就明显地减慢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停滞与曲折的复杂局面。中国国内政局也出现动荡,一段时间内中国领导人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问题。此外,中国对美国的不满,由于美…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近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再次访美,也是奥巴马总统任内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无数事实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  相似文献   

12.
1972年2月,关闭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了。此后,邓小平把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各个领域的中美关系活动,前后几十次会见美国领导人和其他美国朋友,还深谋远虑,发表真知灼见,指导中美关系工作的开展,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一名出生仅10个月的婴儿被打开了胸腔。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专家带领医生们紧张熟练地进行着主动脉插管、阻断上下腔静脉、补片手术……历经四个小时,手术成功,患儿顺利地推出了手术室。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患儿,这位老专家摘下口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就是青海省著名心外科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重点学科首席医学专家、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主任医师祁秉文。  相似文献   

14.
走向和解的中美关系与「文化大革命」刘勇一般来说,外交与内政,内政是主导;外交受制于内政,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但在一定条件下,外交的是与非、成与败,也能对内政起到相当大的反作用。人们稍加留意就可发现,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的冷与暖,与同期中国政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是风云激荡的 20世纪中国的先进分子们呕心沥血、常议常新的百年课题。面对这一切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宏旨的重大课题,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锲而不舍地围绕着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殚精竭虑,激浊扬清,积极引导中华民族昂首迈向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   纵观中国现代化的坎坷途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是近代志士仁人现代化探索和打开中国社…  相似文献   

16.
王冰 《党的建设》2007,(6):37-37
有这样一则故事:锁匠老了,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两个青年中的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于是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结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13):120-120
以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很多学者和媒体都用“未富先老”来概括中国老龄化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未富先老”概念的提出者,是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当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50美元,低于同时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而生育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平均寿命比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7):53-54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认真分析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时,讲到了“四个危险”,分别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个危险”振  相似文献   

19.
自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虽因台湾问题尚未建交,但两国领导人都表现出要克服这一难题的诚意。尼克松访华时曾承诺,他将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14日,我一打开《人民日报》,就看到翟泰丰同志写的《痛失“一团火”——哭柯岩同志》这篇文章。由于这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宣部老部长写的文章,又因为他哭的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著名的人民作家,所以我非常动情地读完了翟部长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