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人质”性行为也在一些角落悄然泛起。“人质”作为国际恐怖的手段,也在当今中国不时出现。研究“人质”性行为现象、特点与运用刑罚手段,实施反“人质”性恐怖很有必要。本文主要论述:(一)“人质”案件的表现形式(类型)。(二)“人质”案件的责任性质(罪与非罪界限)。(三)“人质”刑事案件的责任性质(此罪与彼罪界限)。  相似文献   

2.
“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的成因与惩治对策黎美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各种经济合同、债务纠纷也与日俱增,以扣押“人质”为手段索债追款,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成为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侵权”罪案中的“热门”案件。一、“人质型...  相似文献   

3.
“人质型”非法拘禁案的特点与对策杨桐桂“人质型”非法拘禁罪,是指行为人基于某种目的,非法将被害人扣押作为人质,剥夺其人身自由,并胁迫被害人实施一定行为以满足行为人要求的一种犯罪。本文主要探讨因经济纠纷引发的“人质型”非法拘禁案。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一近年来,为逼还债务而绑架扣押人质的“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已立案查处此类案件一千余件。尽管继1990年“两高”一部发出“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之后,高检院又在厦门召开了查处“人质型”非法拘禁案件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加强了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但是,绑架扣押人质的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案件仍呈逐年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案例启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不是人质型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将被害人作为人质是为了利用第三方对人质安危的忧虑来迫使第三方实行或不实行某种行为.即人质的安危是行为人与第三方进行交易或妥协的介体。同时,基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人质型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并不要求非法。  相似文献   

6.
论“人质型”侵权犯罪案单棠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蓬勃发展,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与之同时带来了经济纠纷的大量增加。而有的人则采取强行扣押“人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以违法犯罪的方法胁迫他人履行一定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10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了一起绑架人质案件。在该案处置过程中,虽然现场指挥始终坚持“确保人质安全,把解救人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但是解救工作还是以失败告终。回顾该案: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解救过程2002年6月10日11时30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案:乌鲁木齐市火车西站安康路飘逸发型屋内发生一起绑架案,绑匪可能携带炸药。接到报案,各级领导以及  相似文献   

8.
所谓“绑票”行为,是指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劫持他人为人质,而向与人质有利害关系的人索取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解放后已基本销声匿迹,但近几年似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如广州市郊发生的一起绑票  相似文献   

9.
刘津慧 《河北法学》2002,20(Z1):121-124
刑法第239条的罪名应统一定为绑架罪。绑架罪与人质概念具有不可分离性,在绑架罪中,被剥夺人身自由者必然充当“人质”角色。绑架罪的行为手段具有多样性和实力控制性,并不仅局限于暴力、胁迫和麻醉这三种方法。用“劫持”替代“绑架”更具科学性。绑架罪是指,劫持、扣押某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将其置于自己或第三人实力控制之下,以杀死、伤害或继续扣押该人质和威胁,强迫第三方满足其一定要求,作为释放人质的明示或暗示的条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4,(21):4-9
近日,湖北一小学发生人质劫持案件.劫持者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结局,且当地校长、纪委书记自愿替换人质的行为也广受好评.但随着劫持者有维权意图的背景被媒体曝光后,质疑警方开枪的必要性也随之而来,在实际操作中,警方究竟该如何用枪呢?此案的击毙很难说不合时宜虽然本案有“弱者维权”的背景,但不改其劫持人质的恶劣性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398条对泄密犯罪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两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2日,一名相熟的同乡持刀劫持银川某饭店老板的妻子,要“借”一笔巨款,闻讯前来的警方选择开枪击毙劫持者,结果子弹却击中人质的头部,导致人质死亡。●7月7日晨,在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刚记广州海鲜大酒店门前,一位年轻的母亲送女儿上幼儿园返回到泊在路边的“宝来”轿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10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了一起绑架人质案件。在该案处置过程中,虽然现场指挥始终坚持“确保人质安全,把解救人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但是解救工作还是以失败告终。回顾该案,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大王     
罗斯福的幽默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之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相似文献   

15.
张明楷教授把盗窃划分为秘密盗窃与公然盗窃,然而“公然”与“盗窃”的秘密性相矛盾,公然盗窃理论令人匪夷所思.相反,从“秘密与公然”角度区分盗窃与抢夺的观点与做法没有问题;盗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秘密”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的行为,盗窃行为具有秘密性.以暴力或者平和的方式公然夺取他人占有的财物,具有致人一般危险或者危险可能性,构成抢夺罪.盗窃与抢夺的区别在于:是否“秘密”与“公然”,行为是否具有致人一般危险或者危险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勒索型绑架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秘密地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将他人挟持到某一地点进行拘禁,并以损害被挟持者 (人质)的生命或健康相威胁,向被挟持者(人质)的家属或关系人强行索取财物的案件。2000年以来,广东省刑事案件一直保持高发态势,年均立刑事案件50万起左右,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1/9,而作为突出犯罪类型之一的绑架案件,年均立案数近1000起,约占全国绑架案件总数的1/3,已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贾雨村听罢原告申诉大怒,欲发签缉拿致人于死命的凶手,门子连忙向他使了眼色。门子秘密提醒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角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后来贾雨村虽然知道了被拐卖的丫头是他大恩人的女儿等情况,却仍然听命于门子,“乱判”了“葫芦案”。  相似文献   

18.
溪石 《检察风云》2012,(19):52-53
一名温州女子在市区遭绑架,绑匪“开价”千万。在交付赎金300万元后,人质获救,绑匪逃脱。  相似文献   

19.
谈判专家的“行规”最高理念是生命至上。在谈判专家嘴里,永远没有居高临下,永远没有最后期限,永远没有蔑视。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劫持者的生命同样宝贵。当着人质的面杀劫持者,对人质是精神伤害。要把每一次反劫持谈判看成是对劫持者生命的最后挽救。  相似文献   

20.
“我可以失去一个不忠的男人,但我不能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啊!”2001年8月中旬,广西钦州市中级法院做出终审裁定,对单亲少女妈妈的她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