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德怀与信、诗、“书”何梓林彭德怀在76个春秋中,不知写过多少信,我们能读到的很少。在已读到过的彭德怀书信中,我对他堪称书信精品的两封短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封是1958年底彭德怀同乡调查返京后写的。在离开家乡前,乡亲们瞒着他送了几斤蜜糖和两只鸭...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水墨画家、词人周逢俊,斋号松韵堂主人,家乡安徽巢湖,现居北京,以山水、花鸟画知名。我与画家素昧平生,但读了他的水墨画和诗词、散文,却犹如旧友重逢,倍感亲切。从他的作品中我读出了类似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他对家乡山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眷恋的深情。因此,我用“诗中意境,梦里家山”来概括他的水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听朋友介绍,去书店买了一本《白石精华》。回家后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有一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这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6.
金中 《新湘评论》2008,(9):64-64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捧读《左权将军家书》,心潮起伏,深深为将军伟大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所震撼.深深为他对人民、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所感动。  相似文献   

7.
正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1915年,杨匏安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思想学说。次年,回到家乡,后在澳门当家庭教师。1918年初,杨匏安举家迁到广州。起初,他在时敏中学担任国文老师,教学生写诗作文。当时,中学教员的薪水不高,广州警局的一位官僚请他当幕僚,他却决然拒绝。他写过一首题为《钓》的诗,以东汉末年鄙夷荣华富贵、不愿做官的管宁自喻,来表达不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与来自家乡的几位作家朋友的聚会中认识孔延利的。朋友们说她是诗人,是近年来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不少实绩的一个青年诗人。于是我请她朗诵一首近作让大家听听,延利沉吟有倾,就站起来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小诗。她的敏捷文思,她的从容淡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延利不时把她写的诗寄给我看。这一来,便让我这个平日读诗不多的人,有幸沐浴诗歌的光芒和温暖。  相似文献   

9.
杨辉宗  庞国翔 《湘潮》2011,(4):51-51
我的外公唐庶成和聂荣臻的母亲唐雨衫是胞兄妹,聂荣臻是我的表叔。 我很幸运多次进京拜望表叔。我每次去,都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感受他对家乡亲人的关爱,对家乡发展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得意”四戒慎行唐代孟郊40多岁中进士时写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可算把他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十分喜悦、万分得意的心情披露得淋漓尽致,实不失为千古绝唱。然而,我却想试着对这首诗从另外一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楚青,原名詹永珠,参加新四军后,为防止家人受到牵连,改名为楚青。提起改名的事,楚青曾回忆说:“这个姓还是粟裕给起的呢!那天他在纸上写了一二十个姓,让我挑,我认为‘王’姓、‘李’姓什么的,太多,就没有选,看到这个‘楚’字,觉得上口,就选做自己的姓了。为此,粟裕还开玩笑地说,小詹啊,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属楚国,你就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相似文献   

12.
异乡遇知音,诗歌见真心   我和侯福林同志并不陌生,早在 90年代初就有了接触。记得那次我带一个小组到他所在的部队去体验生活。当时的高鹏团长特意把侯福林介绍给我,说:“这是我们的军中诗人。十几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写军营,写人生,抒发自己的胸怀和理想。有的诗写得蛮不错,很受指战员的欢迎。”因为都是搞创作的,所以也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临离开部队时,我还把个人的第一本歌词专集送给他留念。   今年 6月,我到海城出差,又巧遇侯福林同志,并得知他已于 1994年转业到地方,并在工作上取得了佳绩,同时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48年就听说过胡志明主席的汉文很好,但对于他还会写一手好的汉文诗,那是到了中国解放以后才知道。50年代初,《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扁通讯,引了他在1950年9月越南军队准备发起边界战役时写的一首汉文诗《登山)。这是我首次读到他的汉文诗。此后,由于工作上的关东,有机会看到胡志明更多的汉文诗。根据已知的,胡志明用汉文写的诗共有100多首,收集在《狱中日记》和《胡志明汉文诗》两本诗集里,  相似文献   

14.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个特别的下午。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基层某单位上班,却有幸作为基层业余作者的三个代表之一,参加了当时的文联举办的文艺创作研讨会暨表彰会。会上,同样也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宣传部长看了我写的小诗《春节》后给予了肯定,并当众作了现场点评。他说.你写的诗虽不长,但能将《春节》比作一本很美很美的诗集,正月初一是封面,正月十五是封底,  相似文献   

15.
我的起跑线     
魏巍 《党史文苑》2008,(10):54-56
1937年12月,我背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山西的古城临汾。当年我17岁,这是我离开家乡郑州的第一次远行。临行前,我的良师也是我最热心的忘年朋友——一个失去组织关系的老党员黄正甫,给他的那些熟人写了信,计他们把我介绍到延安抗大去学习。可是到了延安.要找的这两个人,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都推辞了。这样我就不得不贸然去闯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相似文献   

16.
他留下一个国家一座丰碑,有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他还有诗,不过写得很少,发表更少。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有那么多雄才大略有那么多大喜大悲,借诗来言情言志本在情理之中,但他却惜墨如金。他的诗存世仅五十余首,却连大诗人郭沫若也为之倾倒,说:我是有点目空一切的,但读了毛诗却使我五体投地。理论家胡乔木在诗人去世十年后,意味深长地预言:他的诗词将比他的文章更能  相似文献   

17.
在世人心目中,黄克诚大将和诗词似乎沾不上边。1992年4月,我为筹办《纪念黄克诚大将九十诞辰图片展览》去北京,找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征集历史照片,意外见到黄老1966年2月填的两阕《水调歌头》词,甚为惊奇。经唐大姐介绍,我才知道黄老闲暇时亦喜写诗填词,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黄老随写随丢,至今仅存一首题为《思亲》的七绝,是1937年黄老为怀念前妻所作。诗曰:大雪纷飞冻难支,衾单炕冷晓更迟。长夜不眠忆往事,铁石征人也相思。黄老和前妻结婚仅数月就远离家乡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他怕误了妻子青春,写信回…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同事好友老赵对我说,说不清楚到底是家乡把他丢了,还是他把家乡丢了。他说他好眷恋那句"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的歌词!他在努力地回忆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数说着……家乡是妈妈怀你生你的地方吗?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年代,妈妈怀我在关内,为了填饱肚子,妈妈一路乞讨生我在关外。不知是妈妈丢了家乡,还是家乡丢了妈妈。没"坐月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幽默     
《党课》2011,(6):127-128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耍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以写出一百句诗呢!”  相似文献   

20.
陈毅的一生,不仅为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也和他的为人和性格一样,直抒情怀,爱憎分明,而且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他的几首怀乡诗。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乐至县薛苞镇。1918年,17岁的陈毅便远离故土,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一面打工,一面读书,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以救国救民的大志时刻鼓励自己,千方百计节省一些钱去买马列的著作读,因此他比别人的生活更加困苦。尽管这样,他却时时不忘灾难深重的祖国,时时不忘贫穷落后的家乡;他对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充满了信念和理想。1920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