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华夏大地发生了最具民族性震撼意义的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肇始于《新青年》的诞生、并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一次是从一九六六年“破四旧”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前一次文化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2.
1915年一个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很快就波及到了湖南。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后,湖南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湖南的近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一运动加以简单的述评,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3.
开栏的话: 《新青年》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性谈话节目,其《新青年访谈录》版块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展现全国各行各业杰出青年身上“耀眼的光环和光环背后的酸甜苦辣”。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本刊编辑部与《新青年》栏目组联手出击,借用这些“酸甜苦辣”共同调制一份精美的“文化点心”──《新青年》故事.奉献给所有立志成才的读者朋友。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于2000年10月12日揭晓,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1、2)获此殊荣。这些作品或关注现实,或怀想历史,或思考…  相似文献   

4.
段家菊  梁桂磊 《传承》2011,(9):78-79
1919年发生的朝鲜三一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东亚两次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三一运动是朝鲜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性的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而中国人民以五四爱国运动为标志揭开了新民主主义的战斗序幕。  相似文献   

5.
刘玉珍 《传承》2011,(24):78-79
1919年发生的朝鲜三一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东亚两次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三一运动是朝鲜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性的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而中国人民以五四爱国运动为标志揭开了新民主主义的战斗序幕。  相似文献   

6.
1919年,毛主席在湖南领导革命运动时,创办了《湘江评论》。 1920年,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作为党的公开宣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运动的主将,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今天,考察陈独秀当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表现在他首先提出并积极宣传民主科学的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所谓民主,就是人权。他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  相似文献   

8.
距今80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作为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载入史册,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作为这一运动的先导并伴行的新文化运动,则高张着“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彻底清算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就称《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1919年9月16日,由周恩来等领导的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在天津草厂庵宣告正式成立。首批会员有周恩来、邓颖超、湛志笃、马骏、潘世伦等20人。该社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创办了《觉悟》杂志。觉悟社成立后,积极进行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天津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周恩宋等学  相似文献   

12.
若谈五四文化,必先读《新青年》,若谈《新青年》,则必先谈陈独秀。陈氏之于五四文化,实在踞一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四,如果仅仅孤立地把它作为一个时间的点来看,共所周知,只不过标示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的暴发,至多亦无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1915年9月,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次年,易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创办时,北洋政府对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打压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从1916年底到1919年五四运动,有29家报纸被封,16位记者或主笔因抨击时政被判刑或枪毙。《新青年》的创办需要勇气和智慧。《新青年》创办第一年,每期仅印一千份,筹办经费困难。但在短短的两年里《,新青年》由于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批判而轰动一时,发行量达一万五千多份,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1,(5):13-13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19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这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思想、新思潮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参加和组织学生运动,被选为南昌学联的负责人之一。1922年7月,为寻求革命真理,  相似文献   

15.
朵渔 《同舟共进》2014,(7):20-23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轫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新青年》浸染了整个时代,成了一代青年的启蒙圣经,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开启功莫大焉。据周策纵估计:“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杜威说,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是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又一帮假记者因劣迹败露而锒铛入狱,他们靠子虚乌有的《中华新青年》,短短三年就敛财数百万之巨!据报道,这帮人通过伪造记者证、非法出版《中华新青年》第27期,并以给企业宣传、打广告、为群众“伸张正义”、取得领导批示为企业解决问题等手段,大肆骗取钱财,同时还以对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办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新青年》,因为《新青年》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新青年》才有新中国。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促进了国人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得一批进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从(新青年)杂志创刊的1915年9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称之为“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有既相关但又各具内涵的两个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伟大的革命运动唤醒了万千群众,它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在这不平凡的岁月,出现了以陈独秀、李大创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他们上承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下启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同为先驱者,由于社会历史与个人因素的种种限制,他们的命运归宿以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却不尽相同,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代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踏船罗城铺     
蜀中场镇之多之密,实西南西北之冠。这是明末清初州县内逐渐发展起来相对集中固定的农村交易市场。商贩百工杂艺聚居,进而为街市、为城镇。健为县罗城正是这类场镇的典型。罗城起市于明崇秘年间。据说是因地势好,易交易,先是耕牛,继而土特农产品,罗而聚之,市渐繁荣而为城。《民国健为县志》载“场市区划”,当时有五十一场,包括“罗城场”,均是“分场设市,定有集期,以便贸易也”,“罗城镇”主要交易是“铁炭”。到清代,驿道开通,在此设铺,称“罗城铺”。罗城位于铁山北麓,铁山产铁,泪川通志》载三国武侯曾取铁山铁铸兵器。…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