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保华 《团结》2003,(6):66-69
孙中山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句话说,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构成法”;一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五权分立”着重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2.
<正>你怎样吃橘子?也许这是个简单无聊的生活问题。用刀切开,或用手剥开,放嘴里,吃呗!若你看了梁文道先生《味道之味觉现象》一书,也许会有所启迪,生出不一样的答案。书中"吃橘子"这段是这样写的:前几年,誉满天下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访港。在他主持的禅修营里,他教大家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吃饭,吃的时候不要交谈,全神贯注于眼前的菜肴,这就是所谓的"正念饮食"了。一行禅师曾用"橘子禅"说明"正念饮食"的方法:不要像平时那样一边剥橘子一边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一生,哲言妙语无以计数。闲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受益良多。书中有一段谈及他"不带人"的大实话,堪称高论,而且对于时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个主管、首长调动,许多扈从随之进退,胡适就此说道:"我到任何机关都是不带人的。我不带人,什么人都是我的人;如果带了几个人,人家就有分别了,说这个是我的人,这是什么人的人了。"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而河洛文化则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周易》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视为河洛文化的滥觞,儒学经典《周易》之来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是上古时期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有这样一副对联刻画得很形象:"睁眼闭眼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好先生"。"好人"本来人之向往,但"好好先生"味道和性质就变了。何谓"好好先生"?孔子称其为"德之贼",认为抹杀是非、混淆善恶、不扬正气、不抵邪恶便是"贼"之所在。"好好先生"就是好人主义,说到底,是一个"私"字在作怪。一位领导同志说:"对有问题的干部来讲,及时批评、督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午间读书情景时,有"手倦抛书"和"手倦拢书"两种版本,均传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认为后者更契合曹雪芹本意。袭人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判词中的"一床破席"之"破"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7.
林海 《民主》2014,(12):52-54
<正>中国人自古十分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斤"等,都是中国人对诚信鲜明的态度。《庄子·盗跖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用来形容坚守承诺,忠诚不渝。《史记》中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的说法;嵇康《琴赋》写道:"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相似文献   

8.
对概念的定义应科学、全面,尤其是引导学生的教材。本文针对《秘书写作》(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材编委会组 编)一书中讲述的"新闻"的概念,有偏颇、不全之嫌的思考后,笔者认为,作为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应科学而全面,不能 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9.
赵娜娜  马松红 《学理论》2015,(5):30-31,51
道家思想同基督教文明一样脱胎于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两种不同文明的核心象征"道"和"上帝"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精神面临困境时的出路。从"寻根"中求"立命",面对两种文明交融的情境,把两种不同文明象征的"道"和"上帝"等同起来是一种误解。道之本质特性和上帝的本质特性的比较表现为:道之无名与上帝之有名;道之无为与上帝之有为;道之无形与上帝之有像;道之二元辩证性和上帝之一统性;道之"出世"与上帝之"入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有不可识、不可道,独立周行无所不在和无为而又无不为等特性,道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人们寻道的途径的特殊性。《道德经》中人们寻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对自然界万物的效法和对社会中圣人的效法。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效法而法道之"空虚"和"无"之用;法道之上善若水;法道之复归本源和法道之守中。对社会中的圣人的效法主要有:法圣人之无为而无不为、为腹不为目和深不可识。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9)
正山海关书法篆刻家兰惠泉说,"在砖上凿刻古文字、画像、制作瓦当,从古就有之",而把砖瓦"当作印材,创作出系列组印",集诗、书、画、印于一统,"成为艺术品"则"实属不多"。长城砖之小大由之,青瓦之长短随缘,朴厚中见新潮,精巧里透古风,字体多变,印文多姿,布局谋篇,妙合天成,或大气雄壮,或雅秀细腻:这就是我们对"兰惠泉长城砖刻"的直观感受。如果想全面了解他的这门艺术,最佳途径是走进"雅汇  相似文献   

12.
晚唐作家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书中多写神仙诙谲之事,具有浓郁的仙道色彩,从仙道方面论述了成仙人物的各种类型:豪侠之士;崇道之士;痴情之士。  相似文献   

13.
张新生,西安书界之老顽童也.张老,不仅有年轻活跃之心态,亦有苍厚拙朴之书艺.虽已耳顺,然治学之状态不降于年青人之勤奋、执着.张老深谙毛颖之脾性,时常挥洒有节、伸张有度.先生作书常笔蘸墨饱,略作沉思,迅疾双手抱笔,挥毫若惊涛拍岸.或腾挪揖让,点滴井然;或奔泻千里,势如破竹;亦缓步慢行,若空中芭蕾;或疾风骤雨,亦纵横驰骋.擅长行草而不废魏晋楷度,有自然之憨态,亦醉中之八仙.其自然洒脱之状,尽在其挥洒使转中矣!  相似文献   

14.
朽木 《民主》2007,(3):45-45
老板嘴大,员工嘴小;老板霸道,员工无奈;老板为所欲为,员工忍气吞声。这种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状况,在深圳龙岗区的一家工厂的一份协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羊城晚报的报道说,这家聘用协议书中,竟赫然写着:“本人愿意宣誓:如有违反签名之保证,是畜生。”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夲论》发表150周年。一位西方学者曾这样评价《资夲论》:"书有不同的命运,有的书它一问世就立即被遗忘,有的书起初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变成了历史文献。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它不但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埋葬,相反,今天它闻名于全世界,并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这对于科学书籍是十分罕见的,未必能找到另外一本书,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命运"。我觉得研究方向上的正确(工人阶  相似文献   

16.
苏煜 《党政论坛》2011,(22):41-41
清朝宰相刘墉有一书斋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细思量,真乃怡情、励志、养心、修身之警言。 现实中,打发岁月之“闲时”.情趣不同,方式各异:有喜好垂钓,一坐半晌的;有三朋四友,结伴游玩的;有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有幽居麻雀室,嗜赌成性的;  相似文献   

17.
如今40岁以上的中年人,很少有不知道《欧阳海之歌》这本书的,人们互相传阅,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印数超过1000万册,这在中国仍至世界出版史上也是少有的.然而"胜也萧何,败也萧何"决定了这本书的命运. 1964年,在构思《欧阳海之歌》的时候,金敬迈就作了一个决定:在书里只引用3个人的话——毛泽东、刘少奇、林彪.道理很简单,毛泽东自不必说,刘少奇公认是毛的接班人,而林彪是当权的军委领导人,这两位不会倒.正是在这种判断下,在书里他为欧阳海的成长用浓墨重彩安排了这样的背景:在1960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深入广泛地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在部队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五好"运动,出现了一茬又一茬的英雄,其中就有欧阳海……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卖官之制和官员私下卖官之风,古已有之,两者的差别,前者是制度性的,而后者是非制度性的,但在不少场合,却又没有什么差别可言。在夏商周三代,官爵世袭,不成其为商品,故没有出现卖官之可能。对《管子》一书,一般认为非春秋时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的作品。其《八观》篇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大约是指卖官造成政治腐败,因而导致亡国。《韩非子·八奸》说:"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从柯文的思想和《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事件》(以下简称《历史三调》)一书中寻求历史解读与认知的方法;在对"历史三调"的解读中,品味历史解读中人的主体因素的影响作用;浅析历史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意识与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Z2)
正放风筝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爱好,尤其是农历二三月间,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那么,谁发明了风筝呢?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世界科技》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明确记载:"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风筝的国家。国外多以"飞唐"、"飞龙"誉之。风筝,是一种以线牵拉,借助风力升空的玩具,中国北方称为"纸鸢",南方称为"鹞子"。后来不断改进,在纸鸢头上装有竹笛或琴弦,微风一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