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桂林市东江市场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证经营、非法行医市场,庸医之多、药材之广、看病人之众,令人触目惊心。 在一处写有“秦师傅之命下山,免费为民看病”的标语前,记者与一名蓄着花白胡须的“神医”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为病人看病,只要给他一点生活费就行,因而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他的药摊前竟无一味药。“神医”看出记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5)
某市三级医院抖出有的医院倒卖病人,医生从中收取“转院费”的黑幕, 令人闻之切齿。医生不是商人,病人更不是商品, 而有的医生却干起了倒卖病人的勾当。病人被倒卖的背后,这些医生的良知也  相似文献   

3.
北京一家著名医院的医务部主任说本院也开有心理门诊,问及医生水平如何,他答道本院其他科医生不会到那里就诊。一位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精神科医生在谈到三级甲等医院这些同行的能力时,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统计表明,我国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20%。一方面是社会对心理医生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是“供给”的短缺与良莠不齐,常常使那些抱着高期望值的病人悻悻而返。心理治疗定价的“不公”,又使这个成长中的“行业”捉襟见肘。 在关注生活品质的今天,心理 咨询和心理治疗已经被越来 越多的人坦然接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博乐县城一所十多平方米的小诊所里,盲人推拿医生马自正一边给病人推拿按摩,一边向我们叙述他的故事。 马自正小时候,读过一篇描写盲人痛苦的文章,至今他能背诵其中的一些段落。那些文字,当时竟那样强烈地震颤了他的心灵。可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自己却成了盲者。 那是一九六八年六月的一个夜晚,随着皮带的抽打声,殷红的血从他的眼角流了下来。“快说!电台藏在什么地方?”造反派们声色俱厉地逼问着。 他是由上海支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  相似文献   

5.
林蔚 《瞭望》2006,(15)
日前,一位在出版机构工作的朋友谈起出版社生存之难后欣慰地说出一句话, 刺得笔者心里很不舒服。他说:“再难, 只要抓住教辅材料这块就能挣钱,这市场大了!”他没说错。全国有二亿多中小学生, 大中城市中小学生也达3千多万之巨。对这个大得惊人的市场,何止是出版商“虎视眈眈”,众书商也同样。在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6.
俞平伯先生对《浮生六记》的评价是:“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他物。”他把这本小书视为“一块纯美的水晶”,认为它的内含“有真的文艺潜伏着”。这“真的文艺”云云,是针对那些矫揉造作、缺乏性情的虚假文艺而说的。笔者少时多次读过沈復(三白)的这部似不经意而实可传世的作品。看来,从文词之洁媚和趣味之隽永来说,它在旧文苑中确是抒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梅 《学理论》2008,(20):84-84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保健工作本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主要任务,但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田 《瞭望》1991,(33)
在鲁迅先生心目中,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人杰是不多的。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猝遭暗杀,鲁迅怀着“无怖于死”的激情写了一首七绝《悼杨铨》,尊之为“健儿”,“为斯民”而哭之,可见鲁迅悲愤之深,也可见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憎恶之甚。 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清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中国公学,后留学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康奈尔大学学机械工  相似文献   

9.
王先生是南京口腔医院副主任医生,也是江苏移动通信南京分公司(下称“南京移动”)的一名模拟机用户。同许多工薪族一样,拥有中文寻呼机的他很少开启自己的手机,只是在身边无固定电话时偶尔使用。所以,每月话费一直在数十元左右,其中包括月租费25元。  相似文献   

10.
为官者应该给子女留下 什么,这是一个沉 甸甸的话题。南朝有个徐勉,梁武帝时拜中书侍郎,官至左仆中书令。他虽官居显职 ,却从不营产业,家无积蓄。有人对此不解,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不才,终为它有”。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认为给子女留钱不是好事,为此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肖,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中,有过这样的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江总书记对此诗十分赞赏,并语重心长地…  相似文献   

11.
一、艰难地追寻 刘永洋有着一段艰难的经 历和辛酸的回忆。 他1956年考入一所高等医学院校。1958年因有“右派过激言论”而被勒令退学(1986年落实政策给他补发了文凭)。在“极左路线”的影响卞,本应做一名医生的他,却与做医生无缘,命运无情地  相似文献   

12.
古人是很重视医德的,认为“医乃仁术”。也就是说,医生应当富有对病人的关怀、爱护、同情之心;如此,也才有好的医术。因而,在古语里,医术的代称就是“仁术”。现在,如果我们的医务工作者都能这样理解医术,患者对医院服务态度的投诉。就不至于列于“3.15”排行榜的前几名了吧! 医院里的服务问题,激起患者的怒气去投诉的,该都是些极端的、个别的事情。服务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一则新闻报道令我吃惊不少,骨鲠之语。不吐不快。报道大的意是: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469处差错(包括明显的“硬伤”和尚有争议的问题);主管部门认为这些差错在规定的比例之内;其原因是编审体制问题(据2000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笔者吃惊之一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差错竟有如此之多,不是三处五处或十处八处,也不是几十处,而是几百处。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并不是学生可以看后扔掉的“小人书”,也不是可看可不看的“街头小报”,而是非看不可、非记住不可并要接受考核的中学课本。呜呼!这究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科书呢,还是误人子弟、谬种流传的“教唆书”呢?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吃惊之二是:主管部门认为这些差错在规定的比例之内,言下之意是不必大惊小怪。笔者不以为然,这种草率的态度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更令人感到忧患的是,在当今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你批评他产品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多,他会说“别人  相似文献   

14.
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了,但关于“保送”的议论远未结束。 湖南隆回一中14名保送生中,有13名掺假。这13名学生的家长,不是正副校长就是县里带“长”字号的人物。这一见报事例,不过是冰山一角。要是对全国保送生来个普查,把所有掺假者一一展示出来,恐怕会让人吃惊不小。“保送”中的名堂多得很:送“良”不送“优”者有之,成绩倒数第4名者有之,上面指名保送者有之,权大压权小者有之,钱多挤钱少者有之,雇人比赛以获得“体育特长生”保送资格者亦有之…… 既然“保送”已成为滋长权钱交易、关系大战的肥沃土壤,就要考虑让它“休…  相似文献   

15.
壮族老“A”     
峭岩 《瞭望》1986,(14)
他,五大三粗,结实得象十万大山里的一块石头。他从对面走来时,却如风如飘,悄没声响。他就是当初从一千三百多名新兵里挑选出来的三名侦察兵中的一名。经过九年的火烧锻打,他成了闻名全军的“侦察英雄”。在最近总政组织的“前线英雄汇报团”的名单里,第一名写的就是他——覃显凡。 覃显凡是广西壮族人,他虽然不象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士,有着飞檐走壁、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的擒拿格斗技艺,却使越南侵扰我边境的特工胆颤心  相似文献   

16.
清风慕竹 《各界》2014,(4):64-6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白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他的书法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不过比他的书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范匡夫,在介绍自己如何保持廉洁作风、“拒腐蚀,永不沾”时,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先进文化可以养廉。  他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了那么多的好书,我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会全然不同。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考验中没有出现‘千古恨’的‘一失足’,除了党性观念、法纪观念等起作用外,文化防线或者叫文化屏障对我具有一种特殊的保护作用。筑起了文化屏障,那些歪七歪八的事情沾不上我的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进不了我的‘圈’。老实说,对有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不仅是不敢为之,更主要的是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18.
翻开报刊杂志,每每可以看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提法.我认为,这提法是不科学的,还是提“不说空话、多干实事”较为准确、严密.一、“少说空话”与“不说空话”,二者从概念上来看,不是多少之分,而是有无之分.多与少只是数量界限,有与无就起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好名     
好名曹金兴宋代李,“苏门六君子”中的小阿弟。他在《师友谈纪》一书中说,自己少时急进好名,曾三次献书公车。捷径没走成,但好名急进之心不改,“复多游巨公之门。”年长他一辈的苏东坡直言相告:“如子之才,自当不没,要当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门,何必时曳裾也...  相似文献   

20.
他不是钢琴演奏家,但他和钢琴却有着很深的缘分。从刘明担任营口东北钢琴厂厂长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爱全部奉献给了钢琴制造事业。 近几年,号称“乐器之王”的钢琴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持币待购的“热门货”。许多厂长不无羡慕地说:现在数钢琴厂的日子最好过。其实,这几年东北钢琴厂也有一段艰辛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