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律师职业境界是律师执业活动的理想状态.是对律师执业活动进行审美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保持和打造“律师职业境界”,既是律师管理的方向,又是律师文化建设的主要终极目标。它赋予了律师独特的职业趣味、职业思维、职业人格与其它相关的职业感觉,具有明显的职业印记。必须着眼于积极改变律师的执业现状,强化律师的职业修炼,努力打造律师的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2.
3.
律师职业的理想与现实:关于法律硕士研究生对律师职业选择的调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外行人以为.做律师就是走上了一条铺着金砖、镶着银边、布满鲜花和掌声的幸福之路;不少内行人认为,做律师是实现公平正义理想的自由通途。那么,为律师行业提供后备军的法学院学生,尤其是国家为培养复合型高级实务法律人才而招收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是如何看待律师这一职业的呢?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律师界良莠不齐,律师的好差不能简单地用胜或败来评判,本文以律师的法律地位及社会地位为基点,阐述建设律师独立的职业人格有必要性,进而如何培养律师良好的职业人格。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在律师职业中的应用,带来了对律师的人员结构、业务结构、知识结构、执业技能和监管制度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的律师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催生新的律师业务和法律从业人员,掌握人机协同执业技能的律师将取得竞争优势,而律师执业监管制度也应进行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7.
战后的日本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司法制度的变革引发了律师职业主义的变化。自新律师法通过以后,改革一直围绕着律师职业化问题进行,律师制度的变革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与其它国家不同的职业特征及相应的理念,但市场又不断给律师职业行为带来新的问题和不可避免的矛盾,为克服市场营利主义给律师服务造成的障碍,坚持与高扬职业主义精神成为变革之要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张震 《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8,(1):44-49
律师服务业与市场经济一脉相承,律师文化关乎律师业的职业生命。挖掘律师职业文化的逻辑内涵、抽象律师职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建构中国特色的律师文化直接关系到中国律师职业整体的职业走向、职业价值和职业命运,不可等闲视之。无论中国有关律师职业制度定位的具体涵义怎麽变迁,也不论这些立法制度定位的优劣如何,基于律师职业作为国家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服务主体与法律专业技术组织的特殊地位,中国特色律师文化作为中国律师职业整体的文化认同,均突出表现着公共服务性、专业竞争性、职业驰名性、市场稀缺性和政治边缘性持质。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中国特色的中间阶层,构建一个和谐的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中间阶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必须把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纳入社会的"中间阶层",使他们能够及时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和中坚,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归属感.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在研究社会结构过程中,必须突破西方学术界的"中产阶级"研究范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间阶层"概念,积极培育"中间阶层",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没有思想和个性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城市特色既是城市竞争力内涵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竞争力外延的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兴衰。研究如何挖掘和营造城市特色、保护和培育城市特色、解决全球化对城市特色的冲击、强化城市特色对于城市现代化的良性影响作用,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过程中的种种“短视行为,”而且也是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