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于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经验、改革中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造成当前农村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原因。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按照"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思想,坚决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借鉴"金股"制度,对农村土地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股份制改造,在保证国家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地流动制度研究——兼谈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农地流动制度包括废除以往农地流动的相关限制、建立健全农地流动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激励农地流动、加强农地整治、培植农地经营的新型主体等几个方面.日本的农地流动制度理论主要包括:自由农地流动难以集中配置资源理论;最小农地规模理论;物权由所有权向使用权转移理论;农业调控理论.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应作以下方面的创新:逐步放开对农地流转的种种限制,为农地优化配置提供更大的空间;建立健全农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规模化的交易成本;实行有利于农地规模化经营的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农地适度集中;扶植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培养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集体所有权与农民利益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农业的规模化要求与农地细小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是现有农地产权结构所没有解决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目标和取向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农地产权界定与土地交易规则的制定要坚持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土地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倍受学术界和政府关注,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民收入也有巨大变化。不同土地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民增收需要农地产权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农 业经营依赖于农业用地而存在 ,因此农业用地制度是农业经济的基础。而在土地制度中 ,产权制度无疑是其核心。(1)农民对自己经营权利的预期 ,乃是提高农民收入 ,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农业生产从总体上看是稳定发展的 ,农作物的增长尤其明显(如粮食产量除在80年代初得到很大增长外 ,最近几年也是连年丰收)。但农民的收入在最近几年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其中原因固然很多 ,但我国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及以此为基础的家庭承包责任制(2)的不稳定运行 ,无疑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  相似文献   

9.
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农地政策变迁的基本脉络,从“农地农有”经“农地农用”到强化农地管理,“有序释出”整个过程,与大陆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遇到的和面对的问题大致相似。台湾农地政策变革过程中注意发挥农民自治的作用,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法律手段提供保障等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地产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农地制度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制度的生成和导致制度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凸现出一些急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表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环境变化:一是进入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是加入WTO后农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两大变化迫切需要农业发展中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首先要解决提高农地使用效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农地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在于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文章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福建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鑫  李胜 《唯实》2008,(2):78-80,85
关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分析。从国外来看,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负效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全球化的关系。从国内来看,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美国社会保障保障制度内容框架和特点作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即为土地占有的方式和使用方式,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和规模.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对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威漩 《求实》2012,(5):89-9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非正式制度环境制约着农地流转:农本思想及官本位思想使农民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小富即安甚至安于现状的风险厌恶心理使农民不敢流转自己的土地;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人际关系网络使农地流转失范。实现农地顺畅流转的非正式制度环境重构的路径在于: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本思想;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民的农本思想和官本位思想;塑造农民的企业家精神以弱化农民的风险厌恶心理;塑造农民诚信理念以完善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式的关系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冲抵了农地制度变迁及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彻底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还原农地制度创新的绩效,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彦敏 《理论学刊》2005,2(10):90-93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其作用至关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在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农地制度和政府角色双重视角下的征地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行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导致土地市场失范无序、社会矛盾多重积聚.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现行农地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制度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下,在征地过程中表现出过分掠夺的行为特征,导致农户和国家利益双向受损.重新安排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制度,必须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回归政府角色,改革官员考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现行"公共利益"征地问题;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霞  任大鹏 《求实》2008,(3):86-88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社会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日本农地小而散的格局与我国极其相似,其农地政策演变过程及成功的制度措施,对于明晰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具有借鉴意义.当前,基于公平而导致的农地细碎化与基于效率而要求的农地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制度回应.既保护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同时改善农地经营的细碎化趋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能全  房国宾 《探索》2011,(4):179-182
理性认知检察活动的客观规律是确保其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对待我国检察制度的特殊性是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必要冬件。应当持续深化我国检察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检察制度的科学发展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分三阶段逐步梯度演进,一是现阶段继续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积极推进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进程;二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向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的中期创新模式转换;三是实现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向农地产权制度的远期模式--国有永佃制转换、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既与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相衔接,又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