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乐 《人民论坛》2023,(21):11-14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要素构成、属性特征上都发生了质的跃进,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遵循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规律,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论述,其中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人口现代化对于助力经济发展、重构社会文化、推进生态文明、保障国家安全以及推动民族复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现代化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然而,国内学界却没有与时俱进地拓展研究,较少对各类人口现象进行理论统合,或较少融入人口以外的其他现代化视角。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结合新时代人口发展的新特征,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四个维度,对人口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人口现代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机遇方面,讨论了质量型人口红利、长寿红利、性别红利和配置型人口红利等发展优势;挑战方面,分析了超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城乡区域发展不均、传统人口思维定式等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人口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思路与路径选择,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现代化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聚—宏观凝练和宏观主导—中观布局—微观细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条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并坚持了综合协调、人民至上、党的领导、命运与共等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群仲平 《群众》2022,(23):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指明方向。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黄园 《公安研究》2023,(3):5-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球现代化发展体系内形成的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体系,以公安治理的现代重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转型,能够为公安治理逻辑和方法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以“人民为本”的公安治理和现代化建设,重视“科技强警”和“改革强警”,以“现代性危机”的批判和反思为警醒,将“政治建警”作为道德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人口机会窗口、人口红利的变化历程,基于人口普查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人口红利随即产生,直至2050年左右消失,持续约60年的时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是人口红利收获的重要标识,合理的就业政策是同步实现人口红利获得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无法脱离人口机会窗口而存在,单纯利用就业政策无法持续延长人口红利收获周期。人口红利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转变,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应着力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期在人口红利和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持续优化。人口红利消失不可避免,一方面要探寻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之策,推动实现稳定人口;另一方面也要寻找经济发展之方,开发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各年龄阶段的就业潜力,持续发掘人口之外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现实,以十月革命为标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在创造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十月革命道路奉为历史样板,将其普遍性融于中国的现代化观念之中,又将中国的现代化观念提升到世界的高度。也正是在十月革命道路的引航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走出了旧社会的怪圈,打破旧社会的秩序,超越资本主义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的、具有中国印记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因此,我们要以史明鉴,察往知来,不仅要深刻体悟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质所在,更要明晰十月革命道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当代启示意义,从历史中解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密码。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反复学习二十大报告时,笔者特别关注并划出重点:报告中有50处提到“现代化”,其中5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尽早确立中国长期人口发展目标,是当前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政策决策基础的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一直存在着人口负增长战略和人口零增长战略之争。人口负增长战略追求远低于现有人口的适度人口规模,因此主张维持较低生育率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大幅削减中国人口规模,最终达到其适度人口目标。人口零增长战略则主张应该千方百计提升过低的生育水平,尽可能减缓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国内外人口研究和人口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作为人口负增长战略理论基础的适度人口理论并不成立,一味追求大幅削减人口规模,将把中国人口置于巨大且不可控的风险之中。因此,应尽早明确中国人口长期发展目标,坚决拒绝人口负增长战略,尽快完全放开生育限制,今后要实行更具包容性的人口政策,从而全面挖掘生育潜力和有效提振生育水平,营造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群众》2022,(21):18-19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最优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以社会全面进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现实保障。同时,要发挥人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主体作用,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这一重大关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需要在世界观层面深刻认识守正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与历史自信,在认识论层面深刻把握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关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在实践论层面始终坚定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关系的理论基点、实践支点、价值原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擘画的宏伟蓝图为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同时赋予了社会工作更加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从十二个方面对今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为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不少新的契机。其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战略任务中不少内容跟社会工作直接相关,是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的重点场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也对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需要在做好顶层设计、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服务效能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