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数字经济平台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一些平台企业垄断问题日益凸显,也成为国内外反垄断学者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经济组织相比,数字经济平台竞争激烈,呈现新市场化格局,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垄断现象和一系列问题因此产生。如何调整反垄断治理策略和规制方法,对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针对数字经济平台垄断问题,应是加强反垄断监管、完善反垄断体制机制、维护市场秩序等,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强调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应当适用反垄断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指南等,释放互联网平台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的明确信号。《指南》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指南》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制度、规制原则和分析框架适用于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但由于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和竞争生态复杂、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数据型经营者向深度演进,互联网平台逐步显现出既具有促进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正外部性,也可能具有阻碍市场经济公平发展的负外部性,最典型的负外部性莫过于垄断。当前,互联网平台衍生了以算法合谋为主要形式的垄断协议、利用数据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等新型数据垄断形式,给我国反垄断规制带来了诸多困扰。尽管我国对反垄断做了较多努力并修订了《反垄断法》,但是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要探索多维的反垄断治理机制:在治理原则上,应当坚持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在治理路径上,需要从政府规制向多元治理(企业自治、政府规制与社会监督)转变,完善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迪  孙晋 《长江论坛》2021,(5):69-75
在数字平台市场,大型平台企业对初创企业的大量并购已掀起全球性浪潮.传统评估标准在新业态下陷入效果失灵、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平台垄断缺乏监管,以致造成大型平台企业在并购初创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长期逃脱反垄断审查,经常出现"扼杀性"的情况.因此,我国应从行为、目的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大型平台企业并购初创企业或新兴平台的行为进行违法性判定,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制路径:首先,要通过完善经营者集中审查标准加强事前审查;其次,要通过完善反垄断执法方式优化事后评估;最后,还要通过倒置举证责任分配加强事中执法.  相似文献   

6.
王磊 《探索与争鸣》2022,(3):129-139+179
大型数字平台具有公共性,是一类新型的公共设施。平台对用户、平台内经营者、竞争对手存在事实上的支配力,且这种市场力量与竞争优势容易被滥用。对于大型数字平台,我国早期奉行形式治理理念,当下这一理念亟待转型,应从形式治理迈向实质治理。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垄断的治理不应局限于适用《反垄断法》,管制与反垄断的良性互动是践行实质治理理念的最佳范式选择。就事前与事中管制而言,行业管制部门应当以开放义务为中心创设管制规则,原则上要求大型数字平台公平、公正对外开放。就事后反垄断而言,可在《反垄断法》总则部分专设平台反垄断条款以强化反垄断执法与司法效能。以实质治理理念为指引,以管制与反垄断为两维,规训平台从私益性向公共性回归,有助于重塑数字市场的自由竞争格局,提升数字市场的创新活力与数据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钱贵明  阳镇  陈劲 《电子政务》2023,(8):90-104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迈入成熟期,诸多平台企业形成了多业务领域相互关联的平台生态系统。平台生态系统在初始业务领域具有垄断地位后,推动用户和数据优势与其他业务领域相融合,能够较为容易地在其他领域内实现垄断,从而逐步在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领域均实现垄断,最终达到生态垄断的状态。生态垄断带来了一系列新型的垄断行为,在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造成了诸多负外部性问题。为此,结合平台生态系统与生态垄断的特点,从双边用户与平台企业双重角度出发,构建出“双边用户+平台企业”生态垄断的治理新范式,并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平台企业层面提出了强化生态垄断的识别与治理、引导社会公众对生态垄断的持续关注,以及通过构建的新型治理范式规避生态垄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海量数据蕴藏的衍生价值更使数据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数据处理的技术门槛、数据寡头跨领域的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规模产生的网络效应使互联网平台经济天生就带有"垄断基因".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竞争行为逐渐背离了传统的价格理论,并产生了新型的居间关系.大型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9.
肖梦黎 《探索与争鸣》2022,(2):133-145+179-180
平台信用评分机制建构了一个新型的评分社会,用户通过持有数字人格生活其中。这种分布式评分在平台规则与政府治理的双重需求下逐渐集中化,与征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产生了双向度的联系,促成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相互嵌入与彼此塑造。平台信用评分机制对法治模式与社会信任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可能形成无需法律的秩序与无需强制力的执行。这种以降低交易成本为初衷,试图建构信任的自我规制机制,逐渐催生出新型的权力结构,并产生了非标化与不当联结、独立性缺失与歧视强化、未知情同意与退出困难、价值层面的不平等与错配等一系列风险。平台信用评分需要走上法治化的规制路径,要确立政府监管与平台自治彼此交融、增量赋权的理念,促进数据分享与控制的平衡,对评分算法进行有效治理,探索出程序化、法治化的评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欧阳卿 《岭南学刊》2022,(6):123-128
当前,全球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我国金融科技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市场应用日益丰富,为广东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广东金融科技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基础扎实,金融科技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但仍存在系统规划有待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平台有待完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下一步,应集聚发展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基础设施、重点企业等高端要素,培育涵盖各重点环节的高水平金融科技产业链,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体制创新行为。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应从政府政策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银行运营模式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等方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变革改变了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提高传统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赋能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新驱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资本意志和数字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数据实现了资本化和商品化蜕变,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平台资本将用户数据视为数据时代推行价值剥削机制的沃土,广泛开展数据“圈地”运动,无偿攫取用户数据,并进一步利用算法技术对用户施行精准剥削和循环剥削。应立足平台、数据、算法形成的三维市场结构,优化制度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与深化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诸多困境,并催生了监管科技的崛起。通过对监管科技运作机理的研究,发现其初具由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监管科技公司等构筑的监管科技生态,并在交易行为监控、客户身份识别、金融压力测试、合规数据报送以及法律法规跟踪等场景的应用不断深化。尽管监管科技具有高效、便捷、应用广与低成本等优势,但也面临着众多的监管挑战。对此,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重点剖析域外应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以探寻我国监管科技发展的路径,破解我国监管科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13]3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金融办《关于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胡义芳 《求索》2013,(12):34-36
科技金融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衡量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构建出包含科技金融资源指数、投入指数、产出指数的科技金融总指数体系,并对各指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科技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金融总指数和分指数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西藏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北京市金融科技带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深,促进了金融业的日益繁荣.科技的进步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催化、推动作用,使金融业受益并拉动了金融科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融科技关注度、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以及金融科技政策支持力度三个维度综合衡量各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具备信息效应、创新效应和治理效应,可以通过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创新投入与产出以及财务稳定性提升股票流动性。其中,金融科技的治理效应和创新效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在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显示出更为显著的股票流动性提升作用。因此,应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打造信息透明的资本市场环境,加快信息流动和获取;推进金融科技在公司创新领域的应用,增强公司创新能力;发挥金融科技的财务风险预警作用,提高公司财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盈利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结合2011—2018年我国4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盈利的影响呈现"U型"走势。初期金融科技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冲击商业银行支付、存款、理财等业务,降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盈利能力;中后期,随着金融科技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客户体验作用逐渐发挥,以及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共赢,盈利能力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9.
苗圩 《政策》2006,(6):4-6
民营科技企业是引领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入稳定成长阶段的情况下,武汉民营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推动社会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和科教资源高起点嫁接,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武汉民营科技企业总体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相似文献   

20.
张明森 《北京观察》2006,(10):42-45
国有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无可替代 --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国有大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力量,目前的国有大型企业,一般都在本行业中处于垄断或半垄断地位,从资源到市场都具有其它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地位,因此往往形成巨大的垄断效益.国内某些国有大公司年利润总额甚至达到1700多亿元.如果按最一般的比例提取,这样的公司每年可提取约70亿元的科研经费,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这是其它公司及经济实体、研究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