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嘉庚风浩荡     
嘉庚风浩荡任镜波有位朋友跟我讲过,1946年在香港曾经见过一种叫《嘉庚风》的刊物。“嘉庚风”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太有水平了,这是对陈嘉庚先生的社会贡献和社会需要陈嘉庚精神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风,本是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部》把风分为人种:“东方曰...  相似文献   

2.
致敬陈嘉庚     
说到我尊崇陈嘉庚先生,还真是有机缘。我在集美工作过五六年,深切感受到集美人对乡贤陈嘉庚的敬仰之情有多深厚。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我对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这份机缘,我的感情可能不会如此贴近陈嘉庚先生。  相似文献   

3.
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俭以奉用,穿粗布鹑衣,吃粗茶淡饭,而在办教育上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了他“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诺言。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虽已作古多年,可人们至今依然十分怀念他。陈嘉庚先生不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他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赢得人们的敬重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4.
在风光秀丽的福建侨乡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里,矗立着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格的楼房校舍.它就是已故爱国华侨实业家李光前先生四十多年前独资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李光前先生于一八九三年,出生在南安梅山芙蓉村的一个华侨家庭.他小时在家乡读私塾,十岁时随父南渡新加坡就学,后来回国就学于南京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一九一二年他重返新加坡,受聘于陈嘉庚公司,尔后被提升为经理.一九二○年与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结婚.一九二七年,他自创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树胶公司,经营树胶、黄梨(菠萝蜜)生意.由于业务不断扩展,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被誉为星马树胶、黄梨大王.李光前受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热心  相似文献   

5.
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封镜中国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和厦门市委市府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是中国第一部为华侨华人制作的大型传记性纪录片。该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陈嘉庚早年开拓南洋,...  相似文献   

6.
项堃与陈嘉庚家族李竹润,杨晓红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1987年去新加坡治病,故地重游时与一代侨领陈嘉庚先生唯一胞弟的儿子、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两届主席陈共存先生的合影。项曾经塑造过许多军人形象,无论是《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  相似文献   

7.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和陈嘉庚蔡祥淦陈嘉庚先生1939年冬发起红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在重庆逗留期间,中共领导人叶剑英、a伯渠、董必武和邓颖超等到代表协寓所拜访,并在中共驻渝办事处并行欢迎茶会。会后,嘉庚先生询问“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  相似文献   

8.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下旬,福建省厦门市陈氏研究会代表陈国良、陈枢龙先生第三次到固始寻根。陪同两位老人寻根的固始县有关人员,借此机会拜读了他们赠送的由陈嘉庚先生撰写的《南侨回忆录》,并聆听了陈国良先生讲述的有关陈氏在故里建造“龙湖(池)亭”和“七星拱月”的故事。从中不难推测出,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再联系“七星拱月”,可以得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固始浮光之陈。在《南侨回忆录》中,有陈嘉庚先生对祖籍故地的有关记述: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六日,即1940年4月13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率…  相似文献   

10.
王继琴 《传承》2009,(19):32-33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华侨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富强四处奔走。陈嘉庚先生一生依靠经商积累了亿万家财,却几乎全部都捐献了出来,致力于教育的兴办、国家的建设以及民族的复兴。陈嘉庚先生高尚的品格让无数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信守诚信、一诺千金的品质更是让人称道不已。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指出:陈嘉庚先生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人心的无形力量,这与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高度契合。全省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牢记嘱托、勇担重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成为推动福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汇聚起同心协力建设新福建、共圆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倪木荣 《政协天地》2011,(10):55-57
1940年3月,陈嘉庚(南侨总会主席),率南洋华侨慰问视察团到祖国慰问。陈嘉庚从重庆开始,赴延安等多处慰劳抗日军民,周历国内15个省,行程达3万8千里,凡当时国内所有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轿车、帆船、滑杆轿等都全部乘用过。福建作为家乡,为最后考察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13.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认为,国家要强大繁荣,必须依赖法治和科学,提出并实践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从1913年在故乡集美创办集美小学之后,又于1918年创办集美师范,1920年创办集美水产航海科及商科,1921年4月在集美学村筹办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8)
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精神尤其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值得中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从代表陈嘉庚精神的"爱国、敬业、诚信"三个方面引导中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16.
我接触陈嘉庚先生,从一九三七年"八·一二"上海的枪声起到他的弥留时刻终,凡二十五年.早在新加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陈嘉庚先生的名字,知道有一位大家敬佩的大实业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可是为人很严厉,从来不笑,他的孩子们都怕他.十多年后,我年二十五岁,以《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见到他,发现这位有名人物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对记者很亲切,不摆架子,严肃的外形藏着一颗刚正而赤热的心.《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陈嘉庚有限公司"收盘后,报馆易主,就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精神”或“陈嘉庚主义”单就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而论,其集中体现就是陈嘉庚所一贯提倡的“诚”、“信”、“果”、“毅”四个字。陈嘉庚的经商为人之道,很值得当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谢鸿轩先生,安徽省繁昌县保定乡人,1917年生,自幼入私塾,10岁学古文,12岁习诗词,年14习作骄文。原系黄埔军校16期学员,台湾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国史馆”特约纂修,在台湾军界、政界和文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金秋时节,桂花飘香。81岁高龄的谢先生携太太周泓女士、长子谢启万副教授、女儿谢启国和谢启祯小姐回乡省亲,并参加繁昌县人民政府为其举行的赠书仪式。心系家乡文化回馈谢先生怀着对家乡的一片眷恋之情,将毕生收藏的部分书籍无偿捐赠给家乡,愿为发展家乡文化事业作出奉献。他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地陈述了自己近60年来收藏字…  相似文献   

19.
已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先生,是广西苍梧县人。李济深先生生前与海外侨胞的交谊很深。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与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有过直接的面晤,并且想方设法将陈嘉庚和南洋侨胞为八路军捐赠的大批药品、器械等转运至延安,而且还为广大华侨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他倡导的“广西救侨运动”。  相似文献   

20.
一张汇单寄深情前不久,西平县县长郭绍伟同志收到同自忠先生寄自台湾省高雄市的汇款单,并附信一封,信中说:“寄上5000美元,作为对家乡建设的一点贡献。”同先生原籍西平县吕店乡人,离开家乡四十余年。他心系家乡,总是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家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