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根大通是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成份股公司之一。公司资产高达1.3万亿美元,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业务包括投资银行、私募股权、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及零售金融服务等。2004年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一银行之后,成为仅次于花旗集团的全美第二大银行,致力为美国数百万消费者及全球知名企业、机构及政府客户提供服务。摩根大通近来在中国受到特别的关注,源于其在中国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股市还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吗?出口还会有反弹吗?会出现通胀吗?投资呈现什么态势?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是当代全球化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走向金融和科技自由化条件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金融泡沫和全球治理结构缺位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全球化经济失衡的结果。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遭受巨大影响,但由于措施及时得力,率先走出低谷,并保持平衡较快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战略调整、生产体系、金融开放、市场开拓、完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中国积极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目前,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共同体框架内的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该组织作为中国的重要周边因素之一,其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与其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迎接共同体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挑战,并利用其提供的机遇,以促使中国与共同体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发达国家已陷入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减速,国际贸易和投资明显趋缓.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深化,2009年世界经济整体可能进入衰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5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增加及区内需求强劲和贸易条件改善,中东经济增长5.4%。 2006年石油价格依然高企,但由于中东地区谨慎的金融政策及石油产量、产能制约,GDP增长率下调至5%。如何突破石油产能瓶颈制约,合理分配巨额石油收入,成为影响中东石油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尽管有限,但随着油价上涨,以及双方合作关系的加强,中东经济形势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东 《亚非纵横》2003,(3):20-23
2003年新年伊始,当世界各国把注意力聚集在伊拉克危机以及伊拉克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同时,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非典型肺炎”正悄悄向人类侵袭而来。到4月伊拉克战争硝烟还未散尽,“非典”这一人类遇到的新的病魔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严峻考验。然而在危机中,中国开创了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的经济增长道路,使对外经济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抓住了机遇,实现了新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度增大。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始终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今后,中国寻求的仍然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世界共赢。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发展、停滞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仅用30多年时间,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为什么战败国日本可以从废墟走到世界经济第二强国,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当时特殊的客观环境,以及日本自身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日本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等有关。笔者认为,日本经济崛起除了以上原因和动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就是日本本身的文化机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民性格,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才促成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本文从分析日本经济崛起及停滞的主客观原因出发,探索未来日本…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南盟经贸合作制约因素及经济一体化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胜 《东南亚》2010,(1):33-38
中国和南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加快南盟发展和促进中国——南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对华贸易赤字,印度对中国的严重猜疑,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成为制约中国与南盟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提升中国在南盟中的地位,从次区域和双边合作项目着手,是推进中国与南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推行市场经济化,实现了很大的经济增长。外资积极地进行直接投资,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材料(资源)”将中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这种增长方式使得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厂”。  相似文献   

12.
日韩两国都有明确的FTA战略,各自都在积极推进广泛的双边FTA磋商,并积极评价日韩FTA的经济效果,把与对方签定FTA看成是最大的目标。日韩两国政府认为日韩之间经济合作将会产生巨大效果,加深相互间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克服历史问题的制约。日韩FTA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日韩先行建立FTA,将使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陷于被动。另外由于日韩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日韩FTA具有向心力。因此中国积极推进中日韩三国间FTA的同时,不可轻视日韩FTA进程及其可能触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和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的入世,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法制发展的关系,揭示世界法制发展的总体趋势,提出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制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所裨益。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世界法制发展按照目前多数学者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提高。但迄今为止 ,理论界尚未形成对经济全球化统一的看法 ,由此出现了不少分歧与争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济全球化也可以等同于经济一体化。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制度 ,并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从而对各国政府权力及国家主权、经济安全、民族经济、国际经济秩序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成因及争论的根源对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增强了促进双边投资发展的因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给予中国和东盟10国现有的经济合作以新的推动力,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具体集中在扩大区外资金的流入以及促进区内国家的相互投资方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邢瑞利 《和平与发展》2023,(6):105-133+158
东盟在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开展对华战略竞争重点争取和拉拢的对象之一。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总体上持积极认知,并采用了“借力”与“平衡”的双重应对策略,东盟与美国在该框架下围绕数字经济、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等核心议题领域的合作呈明显升温态势。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形成了分化双方关系的压力,但由于该框架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本质上存在竞争,因此也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鉴于此,中国应理性看待东盟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和提升制度合作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尽可能降低“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对"一带"与"一盟"的对接采取既支持又有条件、既参与又留有余地的态度。在"一带"与"一盟"对接中,俄方重视发挥西伯利亚大铁路作用、加快远东发展以及促进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并且利用中国投资缓解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面临的经济困难。与此同时,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对中国的竞争亦存在担心,目前不愿与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鉴于此,中国应与欧亚经济联盟就中国成为其观察员国进行谈判,此举将有利于开展"一带"与"一盟"对接合作。中国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对接合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期,双方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交往中,直接投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虽然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它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政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东南亚金融业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2008年东盟各主要国家的金融业首当其冲,股市、汇市急剧下挫.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9年9月《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的出台,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合作开始进入由优势互补向战略互动转化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亟须构建适当的合作模式来推动转化的顺利实现,开创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顺应现实需要,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张弛博士的专著《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