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中武 《台声》2011,(2):65-66
我现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台湾政治问题,到台湾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行程,终于让我实现了到台湾实地体验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台湾政治问题的博士研究生,到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六天行程终于让我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3.
王振林 《黄埔》2010,(4):55-55
2010年4月15日至24日,我随北京市人大农委考察团,应台湾有机农业研究基金会之邀,专程考察了台湾农业合作社和有机农业。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使我对台湾的农会和有机农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考察之余,走马观花地环游了台湾岛,从而对台湾有了浮光掠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航海节。1991年春节前夕,我被外派到一艘巴拿马籍的远洋船上工作,这艘船奉命驶进台湾的高雄港。在那里,我得知每年的7月11日为台湾的航海节。  相似文献   

6.
刘隽 《台声》2010,(9):59-60
7月3日至10日,我随河南省新闻交流团赴台开展新闻交流参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多年来梦想的地方。通过8天的参访,台湾给我的印象:美、洁、礼、新。  相似文献   

7.
宝岛行杂感     
刘志祯 《黄埔》2010,(6):55-56
今年4月22日,我随旅行团踏上宝岛台湾,沿海岸线环岛转了一圈后,于4月29日跨过海峡飞回大陆。此行虽是走马观花,但我见到了相别60多年的台湾老同学,可以说今生有幸永志不忘。很多同行者亲眼目睹了我与老同学真诚深厚的情感而颇受感染。进而对我羡慕、钦佩,沿途对我呵护有加。  相似文献   

8.
公元二零一二年九月四日至九月十一日,我有幸随团到台湾学习考察。所处所见,多年期盼;所感所思,几番纠结。台湾之美,台湾之情,已镌刻心间,更深热爱。  相似文献   

9.
祖国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应台湾学界同仁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佘日新教授的邀请,我于今年4月7—14日访台,参加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国际研讨会,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充满热情和神奇的中华大地。在台7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海绵吸水般地丰富了我脑海里对台湾的印象。尤其是我在台湾认识的几位企业家朋友,  相似文献   

10.
微博声音     
《台声》2016,(8)
正黄玉珊台湾导演近几年,性别研究在台湾受到重视,台湾女性影展已然成为鼓励女性创作很重要的国际平台。由于家族经历,我拍摄了几部关于台湾日据时期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展现了台湾人民在高压统治下所发挥的生命潜能和鲜活的生命力,我觉得大陆对于台湾来说是文化上的"祖国"。  相似文献   

11.
盛志耘 《台声》2001,(9):18-19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台驻点记者,我于6月29日至7月29日在台湾整整工作了30个日日夜夜,及时将台湾每天发生的新闻传回北京而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节目主持人,此次有机会能在台湾岛内和听众朋友亲密接触,更是我的意外收获。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 “我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这是台北听友陈小姐这些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小姐气质高雅,热情开朗,我与她相识在1989年。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与祖国大陆隔绝近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希望了解祖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常常会收到台湾听…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选"在2008年3月22日尘埃落定。作为台湾"大选"的前奏,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在2008年1月进行。台湾"行政院陆委会"组织了"观选团"。我应台湾方面的邀请,参加了"立  相似文献   

13.
台湾游记     
《松州》2007,(2)
走进台北我们来自8个省、市、区的30名赴台旅游观光团,于5月29日从深圳皇岗口岸出境,经香港、泰国,于6月2日晚11时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台湾导游热情的接待我们。她说:欢迎祖国大陆来台湾旅游观光的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导游,将陪伴你们共同度过这难忘的7天。我的名字叫刘绣凰,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第五代福建客家人。我的名字比较咬嘴,大家就叫我妞妞吧。我仔细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台湾     
杨斌庆 《世纪行》2011,(9):47-48
到宝岛台湾去看看,是我多年的心愿,谁知七月二十日只用两个多小时,就从武汉飞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15.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16.
得知抗日名将孙立人的公子将出席2019年9月3日在台北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暨中华孙立人研究会成立大会",我觉得仿佛历史与我拉近了距离,变得鲜活起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台湾第六十四届军人节。300多位台湾退役军人和社会各界在台北聚集一堂。台湾退伍军人协会理事长吴其樑中将精神矍铄,一早来到会场。  相似文献   

17.
感受台湾     
杨斌庆 《政策》2011,(10):75-76
到宝岛台湾去看看,是我多年的心愿,谁知八月二十日只用两个多小时,就从武汉飞到了台湾!我们到台湾的第一感觉不是陌生,而是浓浓的乡情。台湾《湖北文献》社社长、七十九岁的湖北老乡汪大华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08,(1):31-35
应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陈孝忠理事长的邀请,我和几位同事,随同由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年轻演员们组成的“北京京剧艺术交流团”一行32人,于2007年12月13日至20日赴台湾南部进行慈善演出。短短8天的宝岛之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台声》2013,(4):14-14
林毅夫:乡愁,就像我潜意识的一部分,年纪越大感觉越强烈。尤其现在清明时节,真的很希望回去祭拜过世的父母、再看看自己生长的地方、品尝台湾小吃。我是一个台湾囝仔,想要回台湾。——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两会”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作出上述表述。  相似文献   

20.
痛别民生     
卢咸池 《台声》2013,(12):78-80
10月22日上午,我在台湾会馆参加台海出版社为连横《台湾通史》第一版影印本出版举行的座谈会。开完会步出会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告诉我:苏民生名誉会长于昨天夜间去世了。其实,自从民生10月8日住进医院,我就知道,他的病情危重,医生已无回天之力。但是,噩耗传来,我仍然难以接受他已离去的残酷现实。几天来,我一直沉浸在悲痛和哀思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