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庆辉  朱高峰 《前沿》2005,(3):149-151
高校德育的困境使传统的德育理念面临着合理性的危机, 更新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德育要回归到人的主体性地位上来, 回归到人的发展的价值上来。关注个人成长应成为高校德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滞后性,导致很大程度上的无效性。本文在分析高校德育无效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德育的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转变着手探讨了化无效德育为有效德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趋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中生命关怀教育的严重缺失。高校德育面临价值取向偏离、内容口号化等困境,亟待将生命关怀充分融入到高校德育中。生命关怀乃高校德育之本质要求,重构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体系,既要建构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制度,又要构建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实践方式,此外还要营造以生命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蓝媛慧 《青年探索》2006,3(5):32-34
应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自足性缺乏、主体性缺失、忽视实践的问题,注重德育的人本特质,恢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及返回实践的生活世界,便成为构建高校德育有效性途径的依据和要求。由于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主体间“对话”与普遍道德共识的形成及道德主体地位的恢复;回归生活世界与道德本质和德育目的的契合;社会化融入过程实践与个体的自我实现三个特征,能够成为构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滕燕萍 《理论月刊》2007,(5):177-179
高校德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化趋势、社会转轨等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目标单一过于理想化、内容脱离现实、途径方法陈旧单调等诸多不足,革新高校德育应确立体现道德理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德育目标,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开放的现代道德教育观;适时更新德育内容,使道德理论与现实接轨;开发德育新途径,创新德育方法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式德育是指学校围绕某一特定的德育主题,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的系列活动。扎实、科学、有效地开展主题式德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开展主题式德育时,学校必须从目标、形式、内容和评价上着手,让主题式教育回归德育本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主题式德育目标清单化目标清单化,是指组织者在实施主题式德育时,结合育人目标,将相对笼统、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网络德育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良好的高校网络德育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的紧迫任务。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其一,建立德育网络系统;其二,开发网络德育软件;其三,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控制;其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五,建设高校网络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8.
王晓丽 《前沿》2007,(10):121-124
德育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为、为人和由人三方面的统一,简言之,德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德育目的的功利化、德育过程的单一化及德育内容的符合化都说明了"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造成高校人本德育确立、实施、发展等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着“知性化”的倾向,就是将道德看成一个单一的知识体系,以认知代替体验和情感过程,难以使道德理论内化成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克服“知性化”德育的困境,高校德育必须超越“惟理性”的观念局限,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内容、以内化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自主生成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个人本位法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本位大体经历了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三次变迁。其特点是愈益非集团化,也即个人本位化。它是通过个人权利/权力在法律上对各种团体形式的集团权力/权利的挤压、否定和部分替代来实现的,表现为个人本位与集团本位在法的支点上的不停转移。概括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即是梅因所说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权利法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它无疑也是一场人的解放与人权展开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德育共同体作为落实这一系统化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案,其根本在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培元的整体育人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践行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命。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新时代构建德育共同体的应然走向以及发展创新三个方面,以分析建设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和具体实践经验,为增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效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德育实效性偏低关键是学校德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主体德育需求的漠视;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方法造成对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忽略;在德育的载体途径上,以学校为中心的德育体系造成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在德育的评价标准上,以道德认知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造成主体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价值的过度强化带来了德育认识与理解上的种种误区,致使现实德育的低效。简单的、绝对的社会本位立场是工具性价值过度强化的根源。终极价值的介入会形成"个人——社会"本位立场,从而带来德育理念、内容与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工具性价值与终极价值的统一,是当今德育价值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也是德育实效性提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桂平  王晓华 《传承》2007,(7):122-123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重视生活道德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德育评价机制;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沈霞 《前沿》2007,(3):78-80
高校德育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教育价值、教育投入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入手,彰显教育价值,优化导向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投入机制;增强教育效果,优化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功利化、德育化、物质化、共性化、活动化、失范化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端正认识入手,处理好“两种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动态性原则,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真善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新 《前沿》2010,(14):197-200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高校德育之追求。高校德育体现真,即追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德育目标合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精神;德育方法适应新人类的特点。高校德育体现善,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学生性:德育工作为了全体大学生,德育工作依靠全体大学生,德育成果惠及全体大学生。高校德育体现美,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和谐性:高校和谐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元明 《湖湘论坛》2007,20(3):108-110
从宽恕到宽容的理念转换意味着德育方式的根本改变.德育宽容的核心是德育在世界、社会、人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合理多样化的理念支配下,在一定限度内勇于承认各种价值观的合理性.在高校德育中融入宽容的理念颇具意义.本文提出宽容德育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宋玮  廖薇 《传承》2008,(10):88-89
高校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渠道。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研究高校德育发展的战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成为新的课题。本文将立足于当前中国高校德育实施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分析当前中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应具备目标展望,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渠道.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研究高校德育发展的战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成为新的课题.本文将立足于当前中国高校德育实施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分析当前中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应具备目标展望,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