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它不仅影响农民收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60年代加快工业化进程之后,就开始出现三农问题。40多年来,为纾解三农问题及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困扰,台湾不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在,姑娘们眼光高,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心态不好. 我最近在讨论养老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女性发言总结说:"一句话,嫁人就要嫁准了." 我回复说:"不是嫁人问题,是做人问题.嫁人不是打枪,男人也都不是笨鸟,等着你来打的."  相似文献   

3.
人生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要踏上遥远的旅程.远方的风景诱惑着渴望的眼睛,让我们一次次穿越一座座城,抵达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旅途漫长,很多时候车窗外的仅仅是风景,与我们没有半点联系,所以旅途常常是让人昏昏欲睡的.但是,总有那么一座城,路过的时候,你是醒着的,炯炯目光几乎要通过车窗把它穿透. 远方的一座小城里有我的母校.  相似文献   

4.
花开云南     
来自台湾的芊卉公司不仅让更多鲜花开在云南,也带动一部分花农奔向小康生活。更有意义的是,它的进入让关注中国大陆三农问题的人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与现代农业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你有没有钱     
李敖 《法制博览》2011,(10):43-43
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他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常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他问:你家里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人家的钱?诸如此类。被问的人出来以后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  相似文献   

6.
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在,产权制度改革已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尽管人们还无从得出"善策",但问题逼近的时候,重要的是面对。  相似文献   

7.
均田免赋得到了彻底完善问:国家推行税费改革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答:1982年全国范围内推行大包干, 本质是全国范围内的均田。历朝历代的政府对农民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实是均田与免赋两个政策,我们均了田但没有免赋。所以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农业生产总是不景气。这次中央下了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免除农业税,实现了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8.
朱磊 《台湾研究》2008,(1):25-30
与常见的对外直接投资(FDI)不同,台湾企业FDI在技术能力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就尹于始大量出现,被西方学者称为“早熟的对外投资”或“跳跃式的国际化”。现有FDI理论无法圆满地解释这种较为独特的现象。本文提出“技术升级替代型FDI假说”,即台湾企业的FDI始于对技术升级的替代,因此很多台湾FDI的技术含量不高,  相似文献   

9.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2):67-67
撰写"开心投资主义理财专栏"已经快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开心投资的秘诀。也许有些人会喜欢,很多人则不会。你可能觉得它讲的东西太基本了,太不现实了,或太平庸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更糟糕的评语。你想说什么都行,看不看都可以,把文章保存下来或把它扔到一边也都由你。我无所谓。无所谓,这就是投资者的第一个开心秘诀: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想。不  相似文献   

10.
林泉 《台湾研究》2011,(4):54-58
辛亥革命时期,虽然台湾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辛亥革命仍对台湾同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过去历次纪念辛亥革命的时候,也多有一些关于论述辛亥革命对台湾同胞影响的文章,人们就此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开发新的资料,填补部分文献稀缺的学术研究空白。例如由于没充分挖掘新的材料,辛亥革命对台湾人民认同祖国、回复国籍并参与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影响之研究和论述偏少,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本文拟通过新挖掘的资料,重点阐述辛亥革命对台湾人民认同祖国的重要影响,以展示那些在尘封中的真实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1.
陈达明 《法制博览》2011,(17):72-73
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自我加冕,恢复了中华民国总统职务。毛人凤也重新当上了保密局局长。他以为,虽然在南京和重庆的时候,他总要受制于人;如今到了台湾,总算应该苦尽甘来,让他可以舒舒服服地在情报系统的第一把交椅上终老了。只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就在他自鸣得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 2004年一号文件的出笼,以及农民政治的种种迹象,无 不显示执政者已洞悉农民的苦难。此时,仅仅描摹农村的苦 难,不管煽情得多么成功,其社会效应已不复当年。且不论 资政价值是否式微,仅就中国农民问题的未来而言,一味地 痛陈和惊呼,会不会让公众最终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 众所周知,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新世纪的最大问题,业 已在中国权势阶层达成共识。知识分子和具知识分子气质的 传媒,当下的视野,当从为农民讨说法,转变到为农民想办 法。 多数时候,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到新闻记者,都像一 只漂浮在水面的"皮球"。从政界到学界再到新闻界,一个个 三农问题的药方接连开出,一个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接连 出台,但我们的三农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 解剖南平,或许能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 可以说,南平实验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它在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层面的系统努力,松缓了剑拔弩 张的乡村矛盾,剥离了过去数十年来我们对农民欠下的部分 呆坏账。它不仅为几百万农民争取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也为执政党完成乡村底层社会的结构重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近年持续僵冷,已跌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且尤以双边政治关系为甚。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日关系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向仍难以明朗。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利益,有已经显现出来的磨擦,也有隐性存在的问题,而在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日间无论显性或隐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一一凸显了出来,当中包括极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为何成为中日关系中最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因素,近来台湾问题何以在中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未来又将会如何演化?本文将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会”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法确认山西永济市的“农会”能否算作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家正式注册的综合性“农会”,但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农会”。一个惊喜的发现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很多学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怀有深深的忧虑。大家逐渐认识到,广大中国农民的贫困,并不仅仅是经济贫困,更主要是权利上的贫困,是农民没有办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台湾“合会”在两岸经贸交往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台湾“合会”在两岸经贸交往中的作用雷文平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已步入快车道,贸易额与投资额高速增长。被台湾人称为致富魔笛的台湾“合会”又重显其魔力。它作为重要的民间融资渠道,在两岸经贸关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台湾中小企业到大陆投资或进行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春的中央一号文件被很多媒体称为亮点的是:“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更是令人振奋地表示,“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变2000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爱德基金会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每年支出六七千万元用于中国大陆公益事业的非政府组织,爱德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低调的。很多人眼里爱德基金会有一种颇为神秘的色彩,而不少略有了解的人往往会把爱德基金会当作一个宗教团体。确实在中国它的地位有些特别,它和基督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由中国大陆基督徒在1985年创立的,主要发起人丁光训先生则是基督教协会的会长和三自爱国委员会的会长,而它所募集的善款更是主要来源于港台和欧美的教会组织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当你和它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时,似乎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他们会随时纠正你,告诉你爱德基金会绝不是一个宗教组织,而是一个"绝不涉及传教"的公益组织。  相似文献   

18.
於兴中 《南风窗》2013,(16):94-94
所谓寻求精神的家园,也就在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存在的自由,心理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合起来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从反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可能稍微容易一些,就是说什么是不自由。当你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发现,有很多束缚和障碍,因此你无法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想唱,但是别人要睡觉;  相似文献   

19.
共存的人生     
佚名  临海人 《法制博览》2008,(24):22-22
“良好的修养不是体现在你吃饭的时候,不会把菜汤滴到桌布上;而是体现在别人不慎把菜汤滴到桌布上的时候,你能不露声色。”契诃夫如是说。这话说得太好了。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们一直都自认为自己是很有修养的人,可吃饭时一旦有人把菜汤弄洒,大家就大惊小怪的。所以读完这句话后,我马上决定.以后就照契诃夫的话去做。  相似文献   

20.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抢救记忆,反省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要求自己的邻国以史为鉴的时候,这个栏目在为抗拒中华民族自身的集体失忆而努力, 它把一些历史见证者引向屏幕,面对大众说出压在心中多年的尘封故事,给中国人的近现代史记忆增添了丰富的细节。这一栏目不仅充分拓展了华语媒体的话语空间,而且它的很多工作都是抢救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口述历史》栏目和很多在当下中国做着类似工作的人们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