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十三团四连新工人杨俊启说:“现在要我离开四连,我才舍不得哩。” 1992年,杨俊启和爱人、父亲一起,从河南老家驻家店来到八十三团,被分配到该团四连,和  相似文献   

2.
我叫马良成,今年57岁,全家6口人。1995年底从甘肃定西县来到农六师军户农场二连。6年来,在二连党支部的关心帮助下,我的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儿子娶了媳妇,家里添置了新家具,买了摩托车、四轮机子,还盖了新房。 1996年我在二连扎下根后,大胆地承包了12亩酒花。从此一家老小起早贪黑,一天到晚都在酒花地里忙这忙  相似文献   

3.
春节后刚上班的第一天一大早,农二师三十团七连一位70多岁的老人便来到办公室,找到连队干部说:“麻烦你们帮我写一封表扬信吧!”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何占礼,是该连的一名病退孤寡老人,今年79岁了。病退工资低,加上体弱多病,身边没人照顾,生活十分不便。2003年,连长胡宝玉和指导员李春元来到七连后,得知这一情况,马上登门看望。针对老人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
"今后,我们两家就是亲戚,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的。"这是4月27日上午农二师工会主席梁永来到农二师且末支队生产三连困难职工罗玉玲的家中进行帮扶对接的一段话。农二师工会主席梁永、副主席王玉江一行9人驱车780公里,风尘仆仆来到农二师且末支队后,带着慰问金和大米、清油等慰问物品,到该支队生产三连挂钩帮扶贫困职工罗玉  相似文献   

5.
当连工会把近干元的捐款送到宋相青手里时,宋相青那堆满愁容的脸舒展了许多,感激地说:“你们这么关心我,我真不知该怎样感谢你们”。 宋相青是农四师七十三团五连的一名新职工,自1998年来到该连。2002年9月份,他的妻弟从河南到七  相似文献   

6.
人勤春来早,心喜憧憬多.农二师二十九团二十连承包户丁国栋来到自己的棉花地里开始忙碌了起来.丁国栋今年比往年更为积极、乐观.究其原因,丁国栋说:“是团场好政策加上二十连党支部对我真心帮扶,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职工蒋琼,3月18日我参加了由团宣传科、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举办的《心怀感恩,真诚奉献》演讲会,全团26个单位参加了此次演讲会,我是二连推荐的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花开春满园》,能够与大家一起弘扬"感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和喜悦!1994年,20岁时我从四川老家来到了一二九团十三连打工,2000年,  相似文献   

8.
我又一次来到北京的南锣鼓巷。沿着那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梭在喧哗的人群中,或许是就要离开的缘故,觉得连空气都弥散着淡淡的忧伤。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李永勤,是四十一团草湖镇七连职工,今年45岁,听我的口音大家就知道我是甘肃人,我的老家在甘肃天水。1997年怀揣着对新疆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同时又不甘心在老家受穷,便随老乡来到了三师四十一团七连,转眼,来新疆已快20年了,我在这块热土上了解了兵团,也成长为兵团的一名新兵,我为自己是兵团人感到自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今天开始干活了,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我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5月12日,四师七十六团十连的贫困户赛尔江的儿子阿依登激动地告诉笔者。今天赛尔江的儿子阿依登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一大早,他的儿子阿依登和自己的帮扶挂钩干部张萍一起来到了该连施工现场,他对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该团十连贫困户赛尔江由于妻子常年体弱多病,高昂的医药费使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家里的收入靠自己的本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9,(1)
一黄昏,枪声渐渐稀疏下来。我剿匪部队正抓紧打扫战场。指挥这次战斗的是解放军24团1连连长兼通道县五区区长张镇。这时,他离开指挥所,来到正在清理战场的战士中间:  相似文献   

12.
许或青同志离开我们了。战争年代,我和他是一起战斗一起工怍的老战友,每当我回忆起他的时候,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起我们同生死、共命运的一些往事。 我认识或青是在1938年1月,当时,我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四连政治指导员。一天,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罗桂华来到我  相似文献   

13.
上篇 1948年9月24日,我 们二纵五师奉“东总”电令,配属三纵队首先攻克锦州北45公里义州县城,保障我军主力纵队围歼锦州守敌。9月30日上午8时左右,师政委石瑛、团政委任茂茹和营长刘佩珍同志一齐来到我们十四连驻地,亲自给我们四个连干部下达命令:我部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冬天,我在中央警卫团手枪连当战士.一天早晨,模指导员来到我们班,一见我就说:“小杨,你准备一下,团部调你去,另有工作任务.”第二天,我告别了连首长和战友,来到枣园,副团长王金接见了我.他说:“小杨,你在一连表现很好,现在调你到毛主席身边当内卫战士,你有没有意见?”我一听,高兴地说:“要得!要得!”副团长语重心长地说:“你在那里工作是保卫  相似文献   

15.
说起种枸杞,在农七师一二四团四连没有人不知道何登芝的。今年45岁的何登芝是1997年来到四连打工的,她的老家在四川山区,那里很穷,为了供儿女上学,她来到新疆。她有着山区人  相似文献   

16.
我叫闫翠花,1991年随本县劳务输出队伍来到了农八师一五○团场二十三连,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伴随着团场改革的风风雨雨,我走上了小康路。 我的家乡甘肃武威,要说生活条件也不错,不说是小康,过个温饱是可以的。每口人有水浇地2亩,旱地3亩,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农七师一三一团六连职工张文斌,该连干部职工都会说:"张文斌那小伙真的不错,又踏实又肯干,是我连公认的诚信致富户。"2009年9月初的一天,刚采摘销售完头茬番茄的张文斌一大早便来到连队办公室,找连队干部还清了8万元的贷款。连长张效军高兴地说:"真不错,今年你又是咱连第一位还清贷款的职工,明年承包土地如需贷款,我们还为你担保。"  相似文献   

18.
一大早,农一师二团三连农工赵国胜和同连另外4名农工一起,兴冲冲地来到了二团园林二队蔬  相似文献   

19.
孤寂的心灵 4月下旬,我黯然回到11连.这期间,兵团副军级领导屈副司令员来到独立一团.团长手下数百人一攻,屈副司令没呆几天就走了,没啃动石某这块"硬骨头".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之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体健壮但性格腼腆的她说:"是团场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秦碧英今年43岁,1998年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以打工为生,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通过招工考试,秦碧英终于成为了园艺连的一名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