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两个膨胀。一个是消费膨胀,一个是浪费膨胀。消费膨胀是高消费人为地刺激出来的,而浪费膨胀的情况却十分复杂。研究产主浪费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策,是“双增双节”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先后进行过三次比较大的改革,分别是 1983年、 1988年、 1993年,但是成效并不明显,政府机构仍重复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县级机构改革同样没有摆脱这样的格局。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呢 ?笔者认为,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县级政府机构改革。   突破当前县级机构改革面临的阻力   我国县级机构改革难以向纵深推进,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深入探究其阻力,对症下药,予以破除。当前的阻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调整既得…  相似文献   

3.
徐蔚 《理论学刊》2005,(3):58-59
经济过热反映了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情况,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于膨胀,超越总供给,就会导致物价上升,直至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本文拟就当前我国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原因作些分析。一、我国当前经济过热的表现及危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日新月异,消费需求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总量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扩大的障碍仍然突出。未来,我国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是我国新阶段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法律权威和法治精神不足,体制性突破和创新不足,综合性、配套性和联动性不足,动力和压力不足等,是以往在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要努力做到规范与改革并行,重在改革;将规范与改革置于推进和深化我国政治改革大环境;将防止职务消费的腐败问题明确纳入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之中;将规范和改革职务消费、惩治职务消费腐败和犯罪纳入法治的轨道;将纪委牵头的党政部门自主式规范与改革,转变到纪委牵头促进人大来担当规范与改革的主角;适时总结经验,推动自上而下的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改革;取消"实物化",将"货币化"、"薪酬化"作为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6.
蒋玉林 《学习论坛》2007,23(12):76-78
如何遏制日益膨胀的公务浪费,将政府行政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而现行的公务消费制度是造成政府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现存公务消费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寻求一条在现行公务消费制度下的治本之路。就目前中国的公务消费现状来说,其治本之策应包括"公共性"的教育强化、《预算法》的呼之欲出、消费清单的公开亮相、新闻媒体的适时披露、人大的直接介入与监督等。唯有多管齐下,节约型政府才能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7.
通过治理整顿,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治理整顿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投资过热,消费膨胀、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除去主观上急于求成的老毛病造成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总量失衡外,改革以来,在企业活力增强、地方经济权限增大、市场调节作用扩大的同时,从总体上忽视了对商品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人们无不对之寄予厚望。然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机构改革不难看到,我国的机构改革始终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对这一“怪圈现象”进行研究,对于走出怪圈,重塑政府理想的行政模式,实现机构改革的新突破,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精简—膨胀的“怪圈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机构改革是在1982年至1983年。1982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这次机构  相似文献   

9.
机构改革——何时才能跳出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多次,然而却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跳出“三个怪圈”:即在人员数量上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机构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投资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活动市场化、投资资金多渠道化、项目决策分层次为特征的新格局,调动了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前投资体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投资总量膨胀、投资规模宏观调控困难、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从建国以来进行过九次精简和机构改革,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面一直是在探索中进行.从改革的效果来看,"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一直困惑着改革者和决策者.经济全球化和WTO的加入要求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整体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所进行的六次机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问题.要巩固新一轮改革的成果,就必须防止重蹈覆辙,构建出高效、廉洁、法治、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机构,并以此促进中国在21世纪全面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社会集团的合理消费,是国家机关执行管理职能、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或其它业务活动,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这种消费必须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突破了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收入所许可的范围,就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危害。我国近年来的社会集团消费不正常,已膨胀到不  相似文献   

14.
公车制度改革有利于节省政府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制度;有助于公务员树立廉洁、节约的行政理念;将会促进我国“车经济”的发展。在改革中,应有效控制政府自利性,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这次机构改革意义非同寻常:其一,它是在我国政府机构经过多次改革,但总体上说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我国经济发展在宏观动力方面存在严重依赖投资而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在中观动力方面存在过度依赖第二产业而三产发育不足的问题,在微观动力方面存在高度依赖投资的问题,同时政府行政开支膨胀等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必须三管齐下,宏观方面扩大消费需求;中观方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微观方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人力资本、实施管理创新;同时要更加强调推进政府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我国曾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但并未走出精简与膨胀的简单循环,主要表现为:改革形式简单,改革内容重复,改革目标的多重性,改革理念滞后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体制、利益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文化传统等深刻原因。要使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预想成效,就应不断更新政府理念,大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走依法治编之路,同时从多方面消除官本位影响,并加强社会团体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在差别消费中走向共同富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为指导对消费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引发了我国消费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一直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而广大县市的公共事业发展与改革相比则更为滞后。考察表明,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潜藏着巨大消费需求,一旦冲破体制束缚的障碍,必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拓展出巨大的增长空间,并带动第三产业的超常增长,进一步推动我国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一年,也是进入新一轮实质性改革的第一年,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其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根治投资膨胀,是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重要方面.当前,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基建规模,仍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投资膨胀曾经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体制性痼疾.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我们应当针对投资膨胀产生的根源.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