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90年),名墨翟,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约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这段时间.<史记>里说他是宋之大夫,一般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至于他为什么姓墨,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孤竹国王子伯夷的后代,大家可能都熟悉伯夷不食周粟的故事,但很少知道伯夷王子姓墨台,后来简化为墨.二说墨子之所以姓墨,是因为他长得黑,墨子脸黑,有书为证:<贵义>篇里记载,墨子准备北上到齐国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算卦的,这个人说今天天帝要在北方杀黑龙,您的脸长得黑,不宜北去.墨子当然不听他的,但也没对自己脸黑表示异议.  相似文献   

2.
杨菲 《侨园》2009,(11)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出生地一直是个谜.从1991许开始,山东省滕州市宣称墨子故里在滕州,而河南省鲁山县以诸多遗迹和佐证印讧"墨翟鲁山人也".8-7日,河南省平顶山网友要求"紧急叫停山东滕州关于墨子故里的错误宣传"的帜子,使墨子故里之争再起波澜.  相似文献   

3.
墨子,名翟,是一位春秋战国之交出身于手工业者的知识分子。墨子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的一整套的政治主张。他的“尚贤事能”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他社会理想的一个出发点。他以“尚贤事能”为武器向当权的统治阶级争权,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王公大人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本文就墨子的“尚贤事能”思想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0)
墨子是中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墨子砥砺前行、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智慧思想和理想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为我们当代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收集近年来有关墨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相关文献,对墨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加以梳理,对当代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6)
诸子学说百花齐放,其思想之迥异,也体现在他们对文献的态度上。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为贫贱者立说",故其学说获得了底层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墨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并立的"显学"。而墨子对礼乐文化与典籍的态度不同于儒家的传统观点,因其思想独树一帜,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观。  相似文献   

6.
墨于是公元前五世纪未中国最具独创精神的思想家,他出于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一生都在为改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为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斗争。而他的思想就是在这些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他提出了关于生产、消费、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理论,而在这些经济思想中又渗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本文从其生产观中运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论、消费观中运用的资源合理配置论,财富论中运用的生产需求与供给之间平衡性与不平衡性矛盾论、以及管理论中运用的改革与科学管理作用论等理论入手,分析墨子经济思想中的哲学元素.挖掘墨子经济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4)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子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的理论学说的思想家。墨子的"法仪"思想体现了以法治国、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他的兼相爱理论也进一步反映了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和谐、幸福、自由的社会的愿望,深入研究墨子的法律思想,探讨它是怎样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丹丹 《学理论》2014,(3):106-108
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变化,与当前国际局势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墨子"天志""非攻""兼相爱,交相利"等国际法思想的分析理解仍有其现代价值。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了墨子思想中反映出的国家平等、反对侵略、自卫和集体安全以及合作互利等现代国际法思想,并提出在国际争端解决中要注意"非攻"的有限性和"兼爱"的广泛性,这样才能更好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诠释和运用墨子的国际法思想,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朱,即杨子,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前约289年)之间.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翻遍史籍,寻找着杨朱,他可是在百家争鸣中名震一时的人物,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可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逃墨必归杨,逃杨必归墨".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时,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陶谷少有才名,史书上记载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良好的自身条件让陶谷很想有一番作为,成为一个让人仰视、受人尊敬的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很沉重的打击。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闲逛,无意中拿起一面铜镜,发现背面铸着一行小字:乾德四年铸。他大为吃惊,因为"乾德"  相似文献   

11.
墨子的政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思想史上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军事工程师。本文从墨子的国家起源说、政长选举制、贤人治国论、君主集权制等方面详尽地探讨墨子的政治思想。墨子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09,(2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萍 《理论探索》2007,102(6):92-94
近年来,随着全球家族企业交接班高峰的到来,继承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为此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混淆了"继承"与"继任",误判了"诸子析产制",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着偏颇等.这些误区的存在不利于家族企业继承研究的深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5):51-52
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在众多思想中独树一帜,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的产生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源,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他强调的兼爱是一种普天之下人们相爱相利的无差别的一种爱,这种爱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渐渐的演变,通过修身、尚贤、非攻、非命、节俭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发展,颇具特色,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纪尚坤 《学理论》2011,(23):33-34
中国史前文化的内在演变经历了巫教——宗教——礼教三个阶段,并具有着内在同一性与相似性。巫教文化是文化演变的内在基因;宗教文化注重个体生命的解脱与"道"的追求;礼教文化则由"道"下落为"术"。先秦诸子之学是通过各家之"术"返求于"道"的认知。通过分析可知,先秦诸子之学实则是对"古之道术"的发展与细化,并非单纯的人类理性突变式地觉醒与相互之间的表相上的对立与争执。  相似文献   

16.
跳跳 《各界》2011,(1):38-40
随处可见的“墨子” 近日读到一篇小文,作者说他小时候看《地道战》,日本鬼子为了防止我军通过地道接近堡垒,在护城河边埋设了很多大缸,通过大缸监听我军挖设地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隐士文化源远流长,肇始于上古尧、舜时期,在商、周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虽然这两个时期文献记载相对薄弱,可是从先秦诸子及后世学人的言论及著述里,不难窥见中国隐士文化早期的冰山一角.对该时期隐士言行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与孔、庄隐士思想及理论建构有着重要联系,这更有利于认识隐士身份及博士文化的传承性和贯通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匠精神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一个思想家、科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工匠大家。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墨子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剖析当前工匠精神的缺失,进而说明墨子工匠精神对当今培育工匠精神的借鉴意义;并从教育、媒体、制度三方面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礼崩乐坏、战火纷飞的时代,诸子百家兴起,儒墨两家尤为突出,墨子站在与儒家对立的立场上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孔子、墨子都积极探索社会动乱的原因,从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出发,从而形成自己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