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府谷县大昌汗镇山鸡塔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别具特色,对于新农村具有建设意义:村集体对征地补偿费的处理方式不应是按人头分钱一个模式;以公司方式把村民手中的资本集中起来,攥成拳头打出去,使分散孤立的农民找到投资路子;城镇化也包括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村民股份制公司有分有合亦公亦私的管理模式,既有规模优势又有管理简化之便;把农民组织起来投身市场大潮,需要有思想愿意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村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7,(2)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它既可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进城,还可以促进农村创业就业,对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经济竞争力、切实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农村地区宗教与民间信仰呈现盛行之势,这既有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又有社会根源、组织根源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的特点、成因及负面影响,文章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理性认识宗教,加强宗教管理;二是解决现实问题,关心农民生活;三是巩固文化阵地,丰富精神生活;四是健全基层组织,增强组织能力;五是铲除基层腐败,营造良好村风等,以期对促进农村地区宗教工作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落实中央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既加快速度,又防止急躁冒进,采取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收到实效,进而为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城乡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督教扩展迅速,而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对于基督治病、消灾、降福、积德的相信,因此可以把农村基督徒分为“遗传型”基督徒,“灵验型”基督徒和“传递型”基督徒,农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抗拒重大困难,更无法抗拒不可抗力的侵害,产生了心理上的无助和惶恐,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生活在无保障的生活中,他们在熟人社会中,以有限的社会资源盘活着自己的生活,但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农民往往境遇相似,谁也没有太大能力来帮助别人的,这种现实的压力产生了精神的渴求,希望能有一种超验的力量能够帮助无助的人们。农村没有排泄压力的途径,或者说很少有有效的途径,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们需要寻求相互的安慰,而忙碌的人们又没有这份闲暇,这也给农村基督教扩展提供了有利机会和空间;农村没有文化的有效宣传;农民没有公共生活的活动空间,而农村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这份需求,这是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深层原因。我们从访谈中发现,农村基督教的信仰并不是仅仅功利主义的“灵验”,农民在信仰基督时,也生发出心灵救赎的祈求,农民在信仰基督时是有精神上的要求的,他们生活在现实而又无新奇的环境中,内心同样升起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在这些基督教得以扩展的地方加以发展,把基督教提供的满足用新农村建设来提供,就能收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韩鹏 《学理论》2012,(19):83-84
生物质能源是指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生活垃圾、能源型植物等生物质内能量的有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既有利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还能有效保护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从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入手,分析了哈尔滨市开发农村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编制哈尔滨市农村生物质资源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生活边缘化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政治生活的观念和知识滞后,同时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不少误区,农民政治生活缺乏制度保障。问题的成因在于农民政治意识的缺乏,农村经济与教育的落后以及政治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解决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邓小平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从农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就并影响全国。在伟大的变革中,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被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蕴含未来,既体现了当代农民锐意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高奏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它是农村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场带方向性的变革。这个改革引起世人关注。国外友人称中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既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又包含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经济全球化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迅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事实。但是,我相信我们低估了它的脆弱性。国际社会必须作出选择,是建立一个由短期利润额驱使的全球市场,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市场;是创造一个使人类 1/5人口陷入饥饿与贫穷的世界,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是农村发展大趋势之一。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农民自身现代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这个大趋势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这二者既密不可分,又非完全同步。一城市化是指社会发展中城市作用日益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农村人口聚集到城市为主要标志。这是一条世界性规律。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城镇化。星罗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专家学者预测这种趋势将继续推进。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也在逐渐弱化。为了使农村未来的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参保对象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与配套,使新农保制度惠及每一个农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重视孝文化建设,在倡导政府养老的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真正使农村的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村人口,从1987年开始的“预选”取代“协商”的村民直接选举改革,既增强了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又切实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民主权利不受侵犯,是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创举。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法制意识还很淡溥,一些干部对这场民主变革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今天我们编发《黑泥湖村选举缘何起风波》这篇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抓住苗头,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这种具有广泛而深刻意义的民主变革须利进行下去,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使赋予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1)
作为一个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伦特的成就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而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她,思想上有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在教育哲学上表现出坚定的保守主义姿态。她果断指出了困扰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问题即教育权威的丧失。在她看来教育的本质是"诞生性",新来者既需要得到权威的庇护又需要以合理的方式介入既有的社会生活,而教育的目的,正是以行动切入世界,指向积极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农村宜居目标,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缩小了城乡物质生活质量差距,但由于根本性的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改革滞后,加上政府长期的城市中心论,使农民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依然困难重重,导致农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农民过度流失,严重抵消了新农村建设的努力。只有尽快进行根本性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我们才能提高农村的自主发展能力,建设既宜居又宜业的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朝鲜劳动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是在不继地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逐步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的落后面貌,从而消灭城乡差别。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顺利地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一場推进现代化的改革,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波瀾壮阔地展开。旧体制瓦解了,新体制还沒有完善;旧的生活方式过时了,新的生活方式还沒有形成。处于这样一个社会“阵痛”的时期,人们既欣喜,又惶惑;既充滿着希望,又有不可言状的失望;既有得到实惠的欢乐,又有失去什么的痛苦。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安情绪,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兆:一种新的社会覌、伦理覌、价值覌,就要从舟腹脫胎而出了。思想敏锐的青年人,以各种方式表达了新文明的要求。走在改革的前列,做覌念现代化的先驱,这是历史賦予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封建迷信的风行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庆 《理论探索》2008,1(3):107-109
由于历史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和市场经济冲击等原因,当前农村封建迷信又死灰复燃并风行开来,这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建设,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