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促进青年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社会职责。这种角色和社会职能的成功实现对人才的素质发展和推动两个文明的进程有着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因此,在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时期,学校应当着力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智能等,并通过知识传授和多元化载体,促使青年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最充分发挥。这是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应有足够的认识。一、创造性思维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创造…  相似文献   

2.
罗见旭 《学理论》2012,(15):51-52
建立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和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与其所属的社区能有效地互动,相互提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是完善教育功能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实现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在社区大力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凭借人才、知识、信息等优1势发挥对社区的辐射功能,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各类学校对妇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义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对不同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妇女分别进行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义务教育,提高妇女思想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人才现状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缓解和解决这个矛盾,归根结底在于“开源”,即要发展教育事业。谈到教育,人们的注意常局限在学校教育上。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学校教育受国力的影响一时还不能以理想的高速发展。那么,出路何在? 本文从此较教育出发,综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总特点,认为应将发展社会教育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决策,及时大力推行社会教育,以期尽可能短地结束我国人才的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5.
陆阳  杜桂娥 《学理论》2012,(23):53-54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条件的提高,有这样一类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家长入狱,以致存在监护缺失、贫困、失学、被歧视、边缘化等现象,这些已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解决家庭教育;二是解决学校教育;解决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志军 《民主》2006,(9):15-17
实施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创业教育还很不完善,为此,应积极构建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我国的整体创业水平提供人才和文化支撑。一、推进创业教育是一项战略任务1、推进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发挥企业、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优化创业环境,增强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而扩大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03年全…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类社会即将进人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战略物资,因此,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科学教育Q科学教育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成为这些国家社会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下面就我国目前科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谈点看法。(一)关于科学教育的目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官吏,因此,它们只选拔几个精英。诞生于工业革命后的科学教育(或者现代教育),它的宗旨侧重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它的教育对象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在其中了,资产阶级也懂得只培养几个精英…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面对当前高职院校90后独生子女的主体,家庭教育缺失使得教育又面临了复杂的问题和任务。通过实际探讨教育缺失的原因,来共同帮助学校和家庭想出对策,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丽丽  于贵军 《学理论》2015,(6):160-16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大学开展社会教育主要是利用大学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大学的教育事业推向社会,激励和满足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实现对社会教育的规范、组织、指导和援助。从历史经验、社会发展需要、大学自身调节三方面来探讨大学社会教育发展的动因所在,以期寻找拓展与提升大学社会教育效能及大学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彦飞 《学理论》2008,(10):71-73
《论语》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教师的品德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我们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公民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均有诸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智红 《学理论》2011,(16):261-262
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里发生的诸多事例说明,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通过追寻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发现,主要是缺乏教育导致,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根据教育规律探讨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能够发挥的不同的教育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从而重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完成大学生建设祖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3)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这一群体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范等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次是学校教育不足,再次是社会关爱缺乏。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显露。通过对河南省沁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凤凤 《学理论》2013,(24):230-231
文章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的主要内涵,并分析了这一观点对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可借鉴之处以及不合理之处,得到一些启示来促进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即教育目的观的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平衡;教育目的观取向应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目的应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瞭望》1991,(41)
1986年9月,上海真如中学诞生了一个跨系统、跨行业的群众教育组织——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此为我国开辟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新路。 社会参与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由社会各方面构成的上海市各级社区教育组织大致有学校牵头和区政府出面协调两种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区级社区教育委员会11个,街道(镇)级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这无论是从西方历史上,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经验包括: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把道德教育视为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采取有效方式,强调领导者的率先垂范等。重视中华传统伦理,加强道德教育,国家重视是前提,领导垂范是关键,小区试验是模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厌学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的教育理念落后和教育管理体制不科学.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关键是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发展,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改进大学教师任职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5)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上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力量是很难彻底解决的,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介入。应该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新春  刘芬 《学理论》2013,(12):360-361
新加坡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从不同层面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层次性。新加坡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并向不同领域覆盖,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结构。新加坡还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开展普通民众教育与社会精英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春富 《各界》2007,(6):41
青少年杀弑双亲和自残现象的频频发生。正中了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要害。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这是一个值得学校、家庭、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