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声音     
《南风窗》2010,(16):13-13
<正>会议积极,取得成果……(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热爱伊拉克民众,这是我发现的最不错的事情。——曾批评前总理阿拉维是美国政府"爪牙"的伊拉克"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在大马士革与阿拉维会面后,首次表达了支持阿拉维出任总理的意向。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刚好18岁,我把这次投票看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投票。”2月中旬,历时两周的伊拉克大选计票工作尘埃落定,各党派议席分配情况随之出炉。推举副总统贾法里出任过渡政府总理的什叶派“团结联盟”拿下半壁江山,成为组阁的大热门。现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什叶派组织以过渡议会中占据40席屈居第三,加之其与拥有75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     
《南风窗》2004,(13)
进入6月下旬以来,伊拉克出现了新一轮恐怖袭击的高潮,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认为,这只是恐怖分子在"末日到来前的绝望挣扎"而已。经由他的发函请求,北约可能会向临时政府提供培训援助,并将发表声明,表明北约对临时政府强烈的政治支持。但事实上,伊拉克未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新闻眼     
《南风窗》2004,(19)
9月份,美总统布什安然度过了驻伊美军死亡的千人大关,只遭遇了小小的"服役门"风波,支持率一路领先;克里不得不冒着引发内讧的危险,引入克林顿的顾问团替自己的竞选班子"换血",以求最后一搏。布什此刻的日子是好过了,可他的海外盟友却难言轻松:霍华德、卡尔扎伊都将于今年10月9日接受大选考验,而布莱尔、阿拉维、穆沙拉夫、小泉纯一郎和贝卢斯科尼等人,也要面对伊拉克绑架风潮甚至是针对自己的恐怖袭击。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转正"的胜算比较大,失败了也无损于美国的战略利益,霍华德就不同了。在西班牙转投德法阵营后,澳大利亚俨然成了捍卫美对伊动武成果的"西  相似文献   

5.
希拉克访英之前一周,英相布莱尔作为布什连任后访美"第一人"受到了白宫的热烈欢迎。布莱尔希望布什在6个月内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从而为自己明年的大选增添外交筹码。布什则把赌注押在明年1月相继举行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两场大选上。应布莱尔之请,布什还答应明年1月20日他正式连任后将首先访问欧洲。然而,彼岸的琴瑟和谐对此岸的一位刚刚访问过东亚的老人来说,却显得有点生涩难受。  相似文献   

6.
当伊拉克的临时宪法在3月终于出台的时候,布什政府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虽然国内大选的状况是一个深深的泥沼,谁也无法在这个时刻预计到底克里能够给布什多大的挑战,但如果他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在6月30日将13万美军安全转移出伊拉克这个血腥之地的话,那么这还是一支凯旋的队伍,能为11月的大选结果加分。然而,本当是春暖花开的4月,却迎来一个阴沉的开始。继3月底费卢杰的虐尸事件后,4月4日,在巴格达和伊中南部的几个城市,同时爆发了一系列美军与当地人严重对抗的事件,当天就有7名美军死亡--是美军占伊之后单次对抗中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伊拉克战后政治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伊拉克在年初进行了省级地方选举,年底还将举行全国大选;在这一年里,伊拉克军队将逐步取代驻伊美军,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职责。因此,2009年不仅是伊拉克政治权力重新组合的一年,还是战后伊拉克朝着真正掌握国家主权,向实现“伊人治伊”迈进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结束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5日,伊拉范举行了世人瞩目的议会选举.依据新宪法举行的议会选举,标志着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进程的结束.大选后,伊拉克将组建一个新议会,并产生一个为期4年、享有完全主权、有权决定美军去留的正式政府.然而目前看来,尽管大选进行的较为顺利,但选举并没有解决伊拉克的安全问题,目前有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局势发展的前景令人担忧,在新的一年中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局势能否一战定乾坤,牵系到美国大选, 牵系到未来国际情势。  相似文献   

10.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6):82-83
科特迪瓦大选后的政治奇观,堪与伊拉克大选后的组阁僵局相提并论,再加上苏丹、缅甸与吉尔吉斯斯坦富有历史意义的大选,以及乌克兰、英国与菲律宾的政权更迭,今年上演的选举大戏其实更能反映出民主在全球纠结、扩展和深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两党的政治斗争 ,实质上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政治理念的斗争。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里根上台并发动“保守主义革命”以来 ,美国政党政治进入新的重组周期 ,民主党向“新民主党”演变 ,自由主义趋于衰落 ;共和党重新上台后采取比里根更右的政策 ,保守主义更加得势。今年美国大选深受伊拉克战争影响 ,将又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大选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4,(14):95-95
<正>美国恣意入侵伊拉克,恣意操纵伊拉克的政治,美国也想不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其实是替中东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跑出了巴格达迪及ISIL这两个厉害的"精灵"。希腊神话里,有个充满智慧的古老故事,那就是"潘多拉盒子"。这个故事是说,人类的创造之神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火给人间,天神宙斯非常生气,就叫锻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做了一个美女潘多拉,送给普  相似文献   

13.
刘华 《南风窗》2014,(25):72-74
<正>若安倍在明年9月连任自民党总裁,则至少可以担任首相至2018年9月;若其得以成功修改党章,则还可以通过再次大选的形式延续自己政权的寿命。11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寿命"未满两年的本届众议院。其实,从今年夏季开始,就有传安倍将在明年提前大选,民主党等在野党也在做相关准备。但是,9月以来的政局变化,促使这一进程大幅加快。按照现行计划,新的大选将于12月14日举行。这一轮政坛"洗牌",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政经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伊拉克与美国大选2008年11月4日美国将进行新一任总统、新一届众议院以及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的选举。搅局的关键问题是伊拉克战争。人人皆知它的存在。人人皆知它是决定大选结果的首要因素。但却没人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能赢得大选。大多数政客关注的首先是本人(再次)当选,其次是本党赢得多数席位,而再次才是意识形态问题。只有少数人把意识形态问题放在首位。主要的总统候选人和大多数竞选国会席位的人都在盘算如何给自己定位,以便尽量少失去那些通常会投自己票的人,同时尽量多吸引“中间派”选民。有分析人士认为,决策不易作出,而这…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又回到了头条的位置,不过,这一次不再是荣耀与英勇,而是鲜血和牺牲。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媒体圈中,关于伊拉克的问号,越打越大,越打越多了。 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事结束以后,美国的媒体对于伊拉克的讨论消停了一阵子。人们曾经一度以为,经济问题将会成为大选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不仅仅是媒体圈内的想法,而且整个美国的政治界,共和、民主两党以及参众两院的辩论焦点都在经济问  相似文献   

16.
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全国大选,选举产生由275个议席的过渡国民议会.2月中旬伊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计票结果显示,伊全国1400万登记选民中855万选民参加选举,投票率为59%;约26.4万海外选民参加投票,投票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     
《南风窗》2011,(11):31-31
5月7日,新加坡举行了新一届国会选举,人民行动党拿下了87个议席中的81席,再度蝉联执政,总得票率为60.14%。工人党除了在后港单选区蝉联以外,还突破缺口,夺下了一个集选区,赢得了6个国会议席。虽然说,60.14%得票率对世界上大多数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或地区的执政党而言,都算是值得庆贺的高支持度。可是,对行动党本身来说,这却是独立以来最低的得票率,加上一些有重量级政治人物坐镇、向来被视为铁票区的集选区,在这次大选中都失去大量选票,有的降幅还在10个百分点以上,因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月7日,土耳其举行第25届议会选举。由于此次大选关系到土耳其未来的政治制度设计,因此备受关注。大选结果显示出,自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以下简称"正发党")执政以来的土耳其政治格局开始松动。"正发党"独大地位受到削弱,得票率跌破50%,面临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的选择。老牌的共和人民党仍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入议会参政有余,执政无望。新崛起的人民民主党后生可畏,得票率超过10%,首次参选并进入议会。有国外学者将此次大选比作"选举地震",大选结果将给土耳其的内政外交造成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布什睚眦必报的牛仔习性,在他连任后并没有丝毫收敛。且不说因为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在选前撰文批评布什主义,美国务院立马促请北京澄清一事,就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大选前一周指责布什攻打伊拉克"非法",如今也遭到美国最高层要求他下台的"秋后算账",就可以知道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站错队"的人物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20.
于时语 《南风窗》2014,(18):70-72
<正>直到遭遇直接进攻,库尔德族是"伊斯兰国"崛起和伊拉克内乱的最大赢家。而需要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与库尔德族一样的大赢家。最大输家则是面临解体的伊拉克国家。随着极端主义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和地盘迅速扩张,美国重新出动军力干预,伊拉克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乱局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发展过程也诡秘曲折。例如"伊斯兰国"的前身年前就控制了伊拉克安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