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雪晴 《人民公安》2007,(23):50-53
一听到他当保密局南京站文化组长时的化名,荆有麟知道事情全暴露了,不由得沮丧地低下了头。国民党保密局秘密布置潜伏特务,毛人凤接见"军统灵魂"荆有麟1949年2月初的一个夜晚,古城南京。借着街道两旁路灯射出的昏暗光线,一个瘦高个的中年男子,来到位于鼓楼傅厚岗的一栋别墅的院门前,按响了门铃。  相似文献   

2.
毛人凤看罢电文,目瞪口呆,身上打了个激灵,犹如丧钟在心底敲响,长叹一声:“完了,全都完了。”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刚刚诞生的北平市公安局义无返顾地担负起保卫新生政权的崇高使命,肃清敌特的斗争摧枯拉朽,风卷残云,北平的特务组织分崩离析,特务分子惶惶不可终日。金秋9月  相似文献   

3.
北平解放前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统治中心,特务组织应有尽有,星罗棋布。除有特务分子七八千人外,还有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惯匪、恶霸等不法分子数千人。因为北平是和平解放的,特务组织有转移、焚烧档案文件,隐藏枪支弹药和电台,策划潜伏组织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妄图长期潜伏,与我人民政府周旋,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东山再起。 北平解放后,在大批敌特人员向我政府交代自首的同时,仍有一部分敌特分子不肯悔改,继续受台湾美蒋匪特总部的旨意,千方百计进行破坏活动。 除了浮在面上的特务活动,更有潜伏得更深、危害更大的特务间谍组织、单线情报员和秘密联络员。因此,隐蔽战线上对敌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对“北平潜伏台”的破获,就是“深挖”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相似文献   

4.
杀手落网记     
1949年5月27日,大上海解放了。但台湾谍报机关对他们在这座冒险家乐园的失败并不甘心,他们先后派遣一批又一批杀手,企图暗杀上海党政军负责人上篇1949年9月的一天。台北市,国民党保密局大楼。毛人凤焦急地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怎么搞的,按规定联络时间已经超过,可现在还没有得到去大陆的人任何反应……老头子又该发火了。”国民党军政官员刚逃到台湾不久,蒋介石找来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上海虽然被共区占领,但保密局一定不能沉默。要充分利用各种潜伏力量,对上海的中共高级领导人开展一场隐形战斗。借此向世人表明国民党即使在沦…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当年国民党的军队像雪崩一样地瓦解了,但国民党保密局派一些训练有素的特务不断地潜入内地搞暗杀。面对严峻的形势,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主动出击,一举生擒企图暗杀陈毅市长的"天字特号"刺客。"天字特号"秘密任务1949年中秋节前的一个黄昏,蜗居在台湾岛上的蒋介石,对身边的国民党保密局长毛人凤说:"仿昔日暗杀伪人员的办法,制裁匪首和附逆分子。最好是派几个得力的人,先干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诞生后,北京的上空回荡着一种可疑的电台信号。毛泽东出访苏联的消息通过这一电台发出,毛人凤派出杀手企图炸毁毛主席专列。电波来自城区一隅,它频繁地飞向太空,飞过台湾海峡。新政权的卫士们,密切注视着这一敌情的发展。1950年1月4日,公安部将去年截获的国民党保密局在京津地区设立一个潜伏台的有关情况通报给北京市公安局,并迅速成立了由公安部政保局、北京市公安局和天津市公安局共同参加的侦破组,联合侦破此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民警根据截获电中所称的“和平门外梁家园东大院甲七号沈宅”及“计小姐”等线索,循踪秘查…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1,(3)
青岛由于长期处在德、日、美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敌情相当复杂。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机关有计划、有预谋地在青岛潜伏下大批特务,方针是“军事退却,特务坚持”,伺机进行破坏活动,阴谋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针对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的情况,早在1949年春天,中共就在两条战线上与之展开激烈的较量。青岛地下党为了掌握军统在青岛潜伏特务的内幕,派地下工作者、青岛葆康医院大夫王力然打入军统青  相似文献   

8.
李动 《人民公安》2010,(11):46-49
陈毅市长脸色凝重地望着惨不忍睹还在冒着青烟的一片废墟焦土,沉痛地说:“一定要迅速挖出潜伏的特务分子,绝不能再让轰炸机随意地轰炸我,们的城市,残害我们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破坏我们的新生政权!”。  相似文献   

9.
沈放 《乡音》2011,(9):37-40
上海解放后,逃窜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趁新生革命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秩序混乱之机,采取种种阴谋手段,疯狂地进行破坏和捣乱。其中派遣特务潜来大陆,建立和架设秘密电台、刺探情报,为飞机轰炸指示目标,就是破坏活动的手段之一。上海公安机关针锋相对,与部队密切配合,迅速及时地摧毁了"国民党保密局独立台"等一批敌特潜伏电台,斩断了为敌机轰炸指示目标的黑手,保证了大  相似文献   

10.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者快乐”,乐在安其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从事各项活动中都必须自觉地严格地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6,(1)
1950年5月,逃窜台湾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网罗从胶东地区逃到台湾的国民党特务头目、地主恶霸分子等组成了“国防部山东地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一、二纵队”,共105人,由“国防部山东地区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少将纵队长、“国防部保密局青岛地区流动组”组长郭立茂和“国防部山东地区反共救国第二纵队”少将副纵队长江振钰率领,在胶南县(今胶南市)大珠山东南方的南小庄海岸登陆。当时,我任中共胶南县委委员、县公安局局长,参加了歼灭登陆武  相似文献   

12.
日前,南昌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了一起曾令市民人心惶惶,谈之色变的特大系列入室抢劫、强奸案。当记者采访此案的一位受害人时,他讲诉了他的经历:当两名歹徒持刀进入他家进行抢劫时,他勇敢地与歹徒展开搏斗,从家里客厅打到单元楼道,同时高呼:“救命”!而此时正是各家各户人员最为集中的晚上7、8点钟,上下左右却大门紧闭,不见一人出来相救。情急之下,转而大叫:“救火”!只见倾刻间各家各户,  相似文献   

13.
一部《潜伏》引起了人们对中共隐蔽战线斗争的极大兴趣,剧中余则成、翠平假扮夫妻,深入虎穴,与敌人斗智斗勇,为党传递了大量情报.他们的原型之一就是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在北平秘密潜伏的王文、王凤岐夫妇. 假家庭真夫妻 1942年的一天上午,时任华北社会部副部长的钟子云,找到在此培训的王文谈话:“组织上决定派你和王凤岐同志一起到北平建立秘密电台.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两头受气一个初犯的盗贼在得手几天以后到警察局自首归案了,审讯中警察不解地问道:“在你偷窃的店铺中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你为什么只拿了些不值钱的货物?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贼气急败坏地说:“我简直吃不消了!就因为这个,我老婆一直在数落我,我实在烦透了,才决定自首在牢里清净清净,没想到您一来又提这个碴。”没有带纸一个富翁的仆人因有事离开了他,富翁准备再雇一个仆人,他先后雇了几个女仆人,却都因为这些人去完洗手间后不洗手,富翁就辞掉了她们。后来雇到了一位妇女,她每次从洗手间出来后都洗手,富翁很是满意。有一次,富翁发现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沉痛地说过:"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小萝卜头"宋振中在1949年8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派爪牙杀害于重庆"自公馆"松林坡,和他同时遇害的还有其父母宋绮云、徐林侠以及杨虎城将军父子3人。岁月悠悠,"小萝卜头"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年仅9岁)之一,算起来已离开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了,但一部长篇小说《红岩》和一部电影《烈火中永生》却使他那大大的脑袋和大大的眼睛定格在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心中。"小萝卜头"在狱中替地下党巧妙地传信、放小鸟重返蓝天以及他仇视国民党反动派、渴望自由的眼神,令无数的青少年为之钦敬为之动容。适逢建国49周年之际,笔者慕名拜访了  相似文献   

16.
曾高文 《今日海南》2007,(12):19-19
“谢谢!谢谢!”11月初的一天上午,当昌江县七叉镇保山村的黎族孤寡老人吉亚现阿公在接到所捐赠的衣物、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时,他非常感动地拉着在场每个人的手连声道谢。  相似文献   

17.
看过长篇小说《红岩》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杀人如麻的老牌军统特务头子徐鹏飞,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以现实中的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为原型写的。现实中的徐举较之小说中的徐鹏飞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前半生,疯狂反共,血手染红岩;全国解放前夕,他逃台未成落入人民法网,在改造中亦有洗心革面的一面。此文首次披露“徐鹏飞”血洗红岩后逃遁和改造中的轶闻。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天地     
说谎的职员 老板十分气愤地对新来的一个职员吼道:“你不但迟到,而且还编造理由,你知道老板是怎样对待说谎的职员吗?” 职员不慌不忙地说:“知道!立刻派他去当产品推销员。”  相似文献   

19.
李立 《两岸关系》2003,(3):42-46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好友,得力助手。后来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率“太子军”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蒋经国发誓要将贾亦斌捉拿归案,以解心头之恨。1950年,将经国又派特务跟踪至香港,追杀贾亦斌……待硝烟淡去,一切恩怨随风而去。80年代后期,蒋经国想要对历史有所交待,遂派人与贾亦斌联系,以探两岸接触与对话之路,进而达成两岸最终统一。遗憾的是蒋经国去世……本刊将陆续刊登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口述他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再复交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魏迟婴 《人民公安》2007,(12):54-57
戴笠以为是名片,拿在手里漫不经心一瞥,不禁大惊:这竟是一张印着中英文字的“搜查证”啊!他猛地站起来,面向勃郎问道:“勃郎处长,这是什么意思?”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赫然醒目的标题登载一则消息:中国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长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