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渠道十月革命前,中国人主要接受的是日本式阐释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久松义典的《近世社会主义评论》,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村井知至的《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原著的节译文,也是从日本译介而来的.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许多报刊如《民报》、《新民丛报》均在日本.十月革命后,由于中俄交通隔绝和新闻封锁,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仍然主要是通过日本.1919年中国人译介的日文马克思主义文章主要有9篇,1920年为9篇,1921年为12篇,1922年为7篇.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多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从日本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典籍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多也是根据日本译  相似文献   

2.
凌海金 《理论导刊》2004,2(3):20-22
毛泽东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果说《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基础,那么,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论》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即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扛鼎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因此,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新界定何谓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3.
1848年2月,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年来,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但是,《宣言》所阐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直到现在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其中一些重要结论和论断,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1975—1982年)相衔接,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它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就以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问题而言,邓小平同志作了很多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最好的教材,是指引我们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的纲领性文献. 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原则.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明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是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新宝库,其中包涵的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又一座丰碑。《江泽民同志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反映了近13年来我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站在时代前列,勇敢地迎接挑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新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我国马克思主义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文章以1991—2015年期间立项的5308项马克思主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29221篇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从项目信息、成果信息、研究热点、相关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较全面地展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25年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为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探讨》、《理论与改革》等是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研究论文最受关注被引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重要文献摘编》(以下简称《增订本》和《摘编》),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是当前各级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两本基本教材。《增订本》和《摘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党中央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八年多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9.
余金成教授1950年生,河南省信阳市人。现任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博士点带头人,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任研究生管理学院院长、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20多年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近年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研究的系列成果。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代表性的著作有:《劳动论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版)、《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赵曜1848年2月,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年来,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但是,《宣言》所阐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文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邑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2.
徐崇温,1930年7月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6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顾问。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撰写出版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论、分论和社会背景方面的专著共12种,主编出版有关丛书一套共42种,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被确定为高校文科教材,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获中宣部第8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获第一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围绕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问题发表论文16篇,有关文章入选1988年中宣部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并得奖;1989年度《新华文摘》曾两次全文转载相关论文;《中国哲学年鉴》在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辟专栏报道有关研究情况。1991年后,研究邓小平理论,先后撰写了多部专著和数十篇论文。论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奖;专著《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2004年完成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所写的《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谈了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等。近两年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些新情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对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影响深远。文章从《宣言》所包含民主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层面出发,对《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我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思想)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吴俊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选鸿篇巨著、博大精深,如何把握它的中心呢?我体会,必须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16.
袁垚 《求知》2021,(2):56-58
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发表至今,社会主义已经潮涌了500多年,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这一质的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则是1848年2月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问世。《宣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智慧结晶,第一次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论证了“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点上,重温《宣言》中“两个必然”科学论断,既是对当前各种质疑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一种坚强有力的现实回应,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左权  黄正平 《求知》2022,(3):19-21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新的表述,这个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150年》(周尚文、陈鸿寿著)一书。该书比较系统地对世界范围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和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作了分析,论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之不易及其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指导意义。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脉络清晰。作者从广阔的空间背景上回顾了15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既衬托了邓小平理论确实来之不易,又看到了邓小平理论的来源和流径,从而加深理解这一理论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3)
艾思奇终其一生走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漫漫长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其《大众哲学》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哲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简要介绍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报告及当代中国实际状况,具体探讨《大众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同1975-1982年卷一起,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了指南.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重点应当放在哪里?特提出以下几点供学习参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牢牢抓住不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