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光明的前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走向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复兴伟业面临诸多新的时代特点,对推进马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9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发展道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最广泛的社会力量;缔造和领导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参与领导了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付出了全部心血.他少年时代就树立了高远志向,为寻找“中华之崛起”的答案,他求学南开,留洋考察,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革命战争时期,他驰骋疆场、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夙夜吐哺建设,为中国人民谋福祉;在“文革”中,他苦苦地支撑局面,耗尽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虽然周恩来未能见到祖国和平统一和“四个现代化”实现,但他为这两大目标的实现作了不懈努力.他的一生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成立的、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包括所有爱国政治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和基本保证,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纪伟人毛泽东,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铸造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精神财富,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梦战略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邓小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实施三步走战略,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实行一国两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选择培养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国家虽大却无足轻重,人口虽多却备受欺凌。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重新走向崛起的转折点。抗战胜利60年后的今天,只要人们抛弃冷战思维,不抱有政治偏见来审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就会发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不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发展乃至于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我们会听到中华民族由古及今历尽辉煌与磨难、荣光与屈辱的脚步声,感受到它千回百转的沧桑巨变……今年10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60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难起步,历经成功和曲折,并在改革开放中涅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第一个提出先"建立小康社会",然后在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基础;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始终坚持和发展而尚未完全明确其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历史基础;规划未来中国发展宏伟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战略目标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所有坎坷曲折,都与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所积累的体会和经验,都与民族的利益水乳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必然选择和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我国发展实践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力量凝聚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不竭的动力。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博大精深,思想内涵丰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智慧及能量。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构建的目标,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三个代表"为强大思想武器和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达的物质文明、先进的精神文明、高度的政治文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使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的横向比较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文化立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在大国崛起中的地位凸显。十八大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q-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民族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给我们党推进民族复兴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党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民族复兴的伟业一步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热血沸腾,骄傲自豪!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在取得伟大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没有骄傲,没有歇息,而是带领人民开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这样的党必将无往不胜,这样的党带领的人民必将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最为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是最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使我们进一步深切地感受到党的伟大、人民的力量、思想的伟力、时代的召唤、使命的崇高.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  相似文献   

18.
30年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化,这一切来源于思想大解放。在30年沧桑巨变中,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胡锦涛6.25讲话和十七大政治报告掀起的3次思想解放大高潮,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促进了中国的大发展。它充分说明: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总结3次思想解放大高潮,对于今后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新局面,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发展、人民的自由与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不断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并在新时代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客观展现这一伟大历史探索的宏伟诗篇,能够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前行的决心与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40年代,所有中华儿女包括海外同胞,和各国正义之士,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在亡国灭种的危境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民族自卫战争。这场战争不但拯救了中华民族,显示了炎黄子孙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并对整个人类的和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民族尊严,并由此引起对世界各民族和未来的更深刻的思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回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全国上下以各种方式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寄托我们的衷怀和情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