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霞 《中国审判》2010,(3):88-89
1999年4月,李某、郝某与张某、张某某4人投资组建了一家有限公司,其中李某、郝某占公司股份的50%,张某、张某某占公司股份的50%,在经营过程中李某、郝某与张某、张某某之间产生分歧,造成公司于2002年底停止经营。2005年张某、张某某对公司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章程,并—直经营至今,期间张某、张某某曾用挂号信的方式通知股东李某、  相似文献   

2.
郭如新 《中国律师》2008,(12):62-64
张某、王某、李某3人与赵某于2003年11月共同出资创办了一家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各方共同制定的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赵某为该公司的负责人。在其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期间,公司经营一直亏损,股东从未分红。张某、王某、李某认为公司创办以后经营状况一直很好,却未向股东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查阅,因此对公司亏损事实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 安达公司是一家国家持股70%,某私营甲企业持有20%,其他112名股东合计持有10%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初,甲企业从国外调任一安全管理人员张某到安达公司任职。2005年5月,安达公司与德利公司(私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随后将张某等人委派到德利公司负责安全系统的维护工作,张某在德利公司中与德利公司的员工李某共同负责德利公司金库的开启,二人各持一把金库钥匙,需共同使用方能开启。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0年9月3日成立;注册资本60万元;由股东张某出资3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50%;股东王某出资15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5%;股东董某出资15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5%。2003年7月8日该公司与吴某签订了《联营合同》,约定双方共同投资23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吴某投资112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9%;公司出资1173万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孙某的儿子在A公司求职,A公司是由股东5人组成的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张某告知孙某:公司准备扩张,如果孙某出资5万将成为公司的股东,年终分红,其子工作也一并解决。孙某依约交纳了5万元,A公司发给孙某股东卡,其子也在A公司谋得一个职位,第1年孙某分红得红利4300元,但之后两年不见公  相似文献   

6.
赵靖 《法律与监督》2006,(11):42-42
案情 张某系某国有公司的总经理。2004年5月,张某之妻王某因注册成立一私营公司而欠李某10万元债务。2005年5月7日,王某欠李某的债务到期后,张某便挪用本单位10万元公款归还了该债务。2005年5月20日,张某被群众告发。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1993年,某国有公司业务科科长张某、副科长赵某从个体户徐某处拉煤××吨,煤款当年已结清,此事系张、赵二人经手,公司不知详情。1996年,张某、赵某与徐某合谋,由张某、赵某以公司业务科名义为徐某写一张欠其1993年煤款2万余元的条,然后由徐某上法院起诉张某、赵某(即起诉张、赵所属公司),以达到骗取公司公款的目的。后徐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张、赵所属公司支付徐某煤款本金及利息4万余元。在判决书生效但未执行时,事情败露。张某、赵某、徐某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罪立案处理。请问,张某、赵某、徐荣的共同贪污行为…  相似文献   

8.
朱慈蕴 《中国法律》2007,(4):9-11,59-6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新公司法增加了约束公司股东权利行使的规则,强调如果股东滥用权利损害了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称之为股东的诚信义务(或者受信义务)。这是中国在2005年修改後的新公司法中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立法创举。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7,(6):43-43
问:张某是一家经营货物销售公司的经理。2007年1月,A厂因大量产品积压,对外发布了降价销售广告。张某公司获悉后.立即与A厂签订了一份认购合同,约定由张某公司认购10万元指定产品,并当场交付10万元认购金.5天后提货。后由于别人开价高于张某公司,A厂便将张某公司已认购的产品全部卖给了别人。由于协商未果,张某的公司遂诉请法院要求A厂双倍返还认购金。请问:认购金可以双倍返还吗?  相似文献   

10.
张某系某农机公司职工,因揭发公司经理有经济问题,被调离原岗位待分配。待岗期间公司未给张某安排工作,也不发工资和考勤奖,张某只好在人秘科干些杂事。一月余,该公司以张某旷工30余天、不服从分配、不遵守劳动纪律为由将其除名。张某不服,遂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开庭审理之日,某县电视台对审理经过进行了现场采访录像,并将仲裁委认定的张某旷工30余天、不遵守劳动纪律等事实作为新闻在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黄金时间向全县播放。新闻播出后,许多群众对张某投以鄙视的眼光,亲朋好友也避而远之,张某精神上受到很大打…  相似文献   

11.
[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6,(9):58-58
法官: 张某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商务部的经理,负责全公司办公设备的采购。在更换办公电脑的采购中,张某私自收受了电脑销售公司15000元的回扣。后来,因该批电脑质次价高,在与电脑公司交涉的过程中,张某收受回扣的事情被查出来。请问张某不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  相似文献   

13.
基本案情张某,女,1996年5月任某商贸中心总经理,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9月兼任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1998年12月,纪检机关对张某的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经查,1996年6月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筹备上市。根据证券商的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应持有一定的本公司内部职工股,且在高管人员任职期间该内部职工股不得上市流通。该公司高管人员以工资收入低为由不愿个人出资购买。为此,张某与部分高管人员商定股本金先由企业垫付。6月19日,由公司最大股东某商贸中心(高管人员大多是该中心的领导干部)垫付资金46.2万元…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天津检察》2009,(2):16-17
刘某系某市某人民医院(公立医院)药械科负责人。2008年7月,刘某利用负责本院药品、器械采购、调配、保管以及货款支付审检工作的职务之便,收受某制药公司驻该医院医药代表张某(另案处理)贿赂的长安之星面包车一辆,并为张某谋取利益,导致张某公司提供的药品价格较市场同类产品虚高2%。为了掩盖受贿事实,刘某和张某于2008年9月办理了车辆赠与合同,由张某将长安之星面包车无偿赠予刘某,双方还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后刘某用张某的身份证到车管部门办理了过户手续。  相似文献   

15.
犯罪嫌疑人孙某,北京某计算机网络工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犯罪嫌疑人张某,该公司业务员;犯罪嫌疑人姚某系该公司副总经理。因涉嫌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06年4月26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2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6.
某公司因其变压器安装在张某家房屋前后,遂委托不是其员工的张某负责管理并代为缴纳电费,公司支付张某一定报酬,并给予其临时职工福利待遇。1998年3月,双方为此签订了一份合同。同年8月,张某以预缴电费为由,在某公司财务科支取了4万元现金。为了占有这4万元,早在同年6月,张荣就将某公司用电线路份改了,使电力部门无法计量某公司用电。同年9月,因电力部门查线路,案发,张某携款潜逃,被抓回归案。对张某行为构成何罪,争论颇大。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虚构事实,骗取某公司4万元,非法据为已有,构成诈骗罪;同时,张某偷改线路,…  相似文献   

17.
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本应是对公司及其股东的惩罚,然而,由于现阶段法律的不完善,它却成为股东逃避债务的最便利的手段。本文从维护债权人利益、保障交易安全的角度指出: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股东应当作为清算主体、承担清算义务;股东不履行清算义务时,法院可以依据侵害债权行为理论或者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判令股东向公司的债权人承担捐害赔偿责任。最后,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本文就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 2年8月1日上午,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离奇诈骗案。被告人张某于2010年10月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自称在某石油公司上班的刘某,后二人同居并打算结婚。张某的父亲找到熟人到刘某所在的某石油公司查询,发现该公司根本没有刘某这个人。张某觉得被欺骗了,对刘某谎称自己在沈阳某宾馆吸毒被警察抓获,需要缴纳6  相似文献   

19.
雇佣人负有禁止性骚扰义务的案例(日本福冈地方法院1992年4月15日判决)王敬毅译黄列校案例事实:单身女职员X,于1985年12月被一家出版公司聘为临时工。第二年转为全日制职员,开始负责收集信息和编辑等工作。因其工作出色,被不断赋予重任。该公司一位编...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6,(5):37-37
问:王某和张某有矛盾,一天,王某拿着大锤冲进张某的房间,打击了张某几锤,后被邻居拉开。当时张某被打到在地,王某占了上风。两人被邻居拉开后,张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刺向王某.致王某重伤。请问: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