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长顺 《求知》2006,(9):13-14
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无论是对天津市、环渤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还是对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极以带动中国北方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与滨海新区毗邻的中心城区,将无疑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霍兵 《求知》2007,(9):36-37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滨海新区的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给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务院20号文).明确将滨海新区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税收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突破,并形成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要提高滨海新区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也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通过创新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才能为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优质的规划保障服务.才能保证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滨海新区2011年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2011年.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动向.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以“十大战役”、“十大改革”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不俗业绩。  相似文献   

4.
尚德来 《求知》2008,(3):25-26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央颁布《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为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大的机遇.同时也为东丽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一个极大的机遇。东丽区现代服务业应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找出进一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王惠臣 《求知》2007,(11):40-42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对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强 《求知》2010,(10):34-35
<正>2010年8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报道《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介绍了天津市抓住滨海新区被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深化和创新金融改革,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7.
重庆两江新区日前宣告成立。这是我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后正式成立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政策除比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传统的发展方式也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以"三低"为生产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应对气候、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利益无法保障以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以及引导消费者行为的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邢春生 《求知》2009,(2):35-36
国务院20号文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改革创新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探索区域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中央做出的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刘长喜 《求知》2007,(9):4-5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以市九次党代会为标志.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塘沽地处滨海新区的核心区。无论从区位条件、经济总量。还是承担的社会功能,在滨海新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中都将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1.
梁春光 《学理论》2012,(26):83-84
伊春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林业城市,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多年来在生态保护和清洁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认真分析市情和低碳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发展清洁能源,构筑新兴能源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低碳化进程;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于树刚 《求知》2008,(11):20-21
2008年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08]23号,以下简称《批复》)同意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继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获得的又一重要政策支持。今年9月25日天津海关对综合保税区进行了预验收,10月底接受了国务院海关总署等十部委正式验收,  相似文献   

13.
刘东涛 《求知》2006,(1):34-36
中央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为之长期奋斗、企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它为天津发展赢得了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不可错过。  相似文献   

14.
邢春生 《求知》2006,(11):36-37
经济增长极的经济总量在所幅射的区域内不一定最大,但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开放功能、产业幅射功能、改革示范效应和经济发展活力。深圳市的经济总量只占广东省经济总量的20%左右,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也只有上海市1/4.但是它们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却是区域内最高的。天津滨海新区要担当起区域发展增长极的重任.就要苦练内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实施以下五个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5.
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态势及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一)后危机时代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态势。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也促使人们重新考量制造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世界各国逐步意识到制造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并纷纷重新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相似文献   

16.
黄树青 《求知》2008,(2):39-40
一、背景、现实与滨海新区的选择 1.滨海新区开发与深圳、浦东开发时的宏观经济政治背景的不同注定了中央扶持政策以及政策效应相对有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和滨海新区作为其龙头的战略在中央层面得到全面确认时间还很短.经济政治大背景与当年建立深圳特区开发珠三角和建设浦东开发长三角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发珠三角时还是大计划、封闭经济,深圳作为一个开放特区一枝独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确定深圳为特区本身就足以使深圳成为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惟一选择。浦东开发时这方面的优势就在下降。而当前开发滨海新区所面临的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对内,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由优先推动部分特区的发展向推动全国各个地区的全面发展转换。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在加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动机越发强烈。由此,在中央层面,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在同时推进。而地方政府建立区域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等的战略更是遍地开花。对外,我国正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尤其是加入WTO后.将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以全球变暖为基本特征的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必然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两型社会的不二选择.而作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广的乡镇,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客观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当前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对于缓解当前我国面临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国要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采用物联网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巴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城,如何改变原有的高碳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阐释了县域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歙县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