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雪 《侨园》2012,(10):10
近日,日本频频围绕钓鱼岛掀起风波,阻碍了中日两国的正常关系。专家指出,从法理上来说,二战日本战败,1943年的《开罗宣言》及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没有钓鱼岛。而从历史依据来看,1534年和1862年的文献都明确记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日本强行窃取了钓鱼岛,但改变不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李树果 《侨园》2012,(11):14-16
最近,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用了整整10年时间创作完成的《伪满洲国演义》已经正式出版。此书的出版,正值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公然对钓鱼岛采取所谓"国有化"等非法行动,严重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践踏了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伪满洲国演义》这部史书是对日本否认侵华历史的强有力回击,更有助于国人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3.
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由钓鱼岛、黄尾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的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日本在二战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美国托管。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擅自将…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列屿历来为中日之间严重的领土纠纷。对于钓鱼列岛归属,中日各执一词。中方一贯坚持钓鱼列岛历来属中国所有,后被日本窃据,并通过《马关条约》加以割占并强行占领至今,后根据有关国际条约应归还中国。而日方则认为,其是通过国际法上先占理论取得的对钓鱼列岛主权的。然而,在国际法上,国家领土的取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要件,这就是所谓的时际法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发现理论以及新型欧洲国家主权扩张时期先占理论的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导出钓鱼岛主权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从来就属于中国,对此无论是从历史的事实,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均能予以确定,而钓鱼岛争端的始末过程,也更加明显地显露出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窃取性.钓鱼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相互携手,才能开创亚洲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曾一巳 《党政论坛》2012,(20):19-19
日本侵华非法窃取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明清两朝都有大量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一些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而在18、19世纪,日本、英国等国所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38)
<正> 井上清:日本最勇敢的人井上清,日本京都大学著名的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家。1913年5月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高知县,2001年11月去世。9月14日,因外交部发言人提到其所写的《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一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井  相似文献   

8.
一月·环球     
《侨园》2012,(9):4-5
陈光标在《纽约时报》登广告声明钓鱼岛属中国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声明说,"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我呼吁美国政府和各  相似文献   

9.
刘洪亮 《党政论坛》2013,(16):40-40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在东京举行他的新书《中日领土问题的起源——政府文件讲述的失真事实》,通过对中日两国有关历史文献的对比研究,得出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明确属于中国版图的结论,明确地抨击了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入日本版图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染指钓鱼岛意味着什么, 从国际法的角度,我们如何 遏止日本“窃取”的企图。沈宏罡博士认为,钓鱼岛的实际价值并非只在岛屿本身。1992年联合国公布了《国际海洋法公约》,有“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而钓鱼岛的实际价值便在于以钓鱼岛为中心,直径为400海里的辽阔海域以及此海域内的海洋资源。事实上,钓鱼岛列岛海域蕴藏着巨大的资源——1967年联合国调查发现,钓鱼岛海域蕴藏着数量巨大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此外,钓鱼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它尽管距日本本土达1000余海里,但距中国台湾基隆仅百…  相似文献   

11.
损人必损己     
王文 《瞭望》2005,(21)
日本政府5月17日表示,有18名日本国民的户籍设于钓鱼岛,同时自5月1日以来,共有26人登记自己的原籍是日本海(东海)上一系列被韩国控制的岛屿。这是日本政府在国际交往中罔顾国际准则和道义,企图损人利己的最新损招。对这种挖空心思损害中日关系的做法,中国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中方对此坚泱反对,坚决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2.
<正>钓鱼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竭力寻求利用日美联盟加以应对,美国也表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在此背景下探讨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症结,有助于我国从总体上把握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基本方略。问题的由来钓鱼岛是一组群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北屿、南屿、飞屿等岛礁,陆地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其  相似文献   

13.
近日,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教授村田忠禧表示,钓鱼岛原本就是中国领土。这番言论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村田忠禧是日本民间少数坚持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同  宋晶 《学理论》2012,(30):23-25
钓鱼岛权属争端不断,引起数次华人"保钓"运动,在2012年以来呈现冲突升级的趋势。钓鱼岛权属之争有其背后的深层政治、经济动因。日本觊觎钓鱼岛潜在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美国干涉钓鱼岛事件是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体系;钓鱼岛之于中国则意味着最底线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文章认为,钓鱼岛争端武力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国应作好全面的战略战术准备,深入历史与国际法研究,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合"保钓"活动,最重要的是,增强我国国家实力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从“框架理论”角度研究德国;家主流媒体—《世界报》、《时代》周报和《明镜》周刊的官方网站上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相关报道的倾向性,发现作为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中的“旁观者”,其主流媒体在报道这起国际争端性事件时,对中国关注颇多,并且对岛屿争端的判断有失公正。而这与德国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失衡心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4,(1)
<正>《华尔街日报》诬中国"侵略"的背后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回顾与展望"专栏刊登的一篇题为《保护东中国海》的社论称,美国B-52轰炸机飞经中国新设防空识别区的做法看起来产生了"预期效果,安抚了盟友并向北京表明中国的‘侵略'将遭遇抵抗"。这篇社论呼吁"与日本军方联合展开空中及海上巡逻",以把"(美国承担的)条约义务更加具体化,来帮助日本‘保卫'这些(钓鱼岛)岛屿"。使用意味深长的"侵略"一词来描述中国对钓鱼岛的举动是"弥天大谎"式的宣传。在指责中国之后,文章接着提议通过军事局势进一步升级以及挑衅中国"对抗"日美军队来"加大赌注"。从这一提议来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篇社论背后隐藏的是不是那些其职业或生意能从军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17日《光明日报》刊登驻外记者姚立的文章,分析日本政府为何在钓鱼岛问题上执迷不悟。日本政府为何如此不顾历史事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肆无忌惮地挑衅二战受害国——中国的主权,甚至挑衅二战后国际社会在《雅尔塔声明》及《波茨坦公告》中早已确立的条款?个中原因很多,但从记者多年在西欧发达国家的观察看,还有两个重要原因恐怕也是日本在其错误道路上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两国文化血脉相容最深,历史交往最多,本应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却因对华侵略历史的认识、台湾所属和钓鱼岛等问题矛盾频生,关系日益紧张。将关注点放在了解和剖析日本的国民性,并以此为据分析中日目前关系复杂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目的是探讨中国如何在中日紧张形势中走出正确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一月·侨情     
《侨园》2012,(10):4
全球华侨华人组织借"九·一八"多种形式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在这一天,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及社团组织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强烈谴责日本"购买"钓鱼岛,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的可耻行径。英国、菲律宾、印尼、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国华侨华人纷纷举行"保钓"示威游行活动,抗议日本侵犯中国钓鱼岛主  相似文献   

20.
陈冬冬 《学理论》2009,(15):123-124
钓鱼岛问题经历了清朝政府、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中日双方的争议愈演愈烈。双方均有自己的理论在背后支持。本文,从先占的角度来分析钓鱼岛问题。日本当局一直声称自已是通过先占取得钓鱼岛的主权的,从最先的无主地的占有发展到奥原民雄教授的有效占有的先占,给我国提出了理论上的挑战。而大量的史实证明,钓鱼岛并非不是无主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本强占钓鱼岛之后,中国一直都没放弃钓鱼岛的主权,其所谓的有效占有的先占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