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符妹 《理论探索》2017,(5):58-63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历史逻辑表征了其历史必然性,理想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阶段性和长期性,动力主体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价值诉求规定了其价值取向和终极追求。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解放、政治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的四重维度对构建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和现实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资本主义解放乌托邦的纠偏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历史逻辑表征了其历史必然性,理想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阶段性和长期性,动力主体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价值诉求规定了其价值取向和终极追求。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解放、政治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的四重维度对构建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和现实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资本主义解放乌托邦的纠偏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视野中,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在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解放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必经的过渡阶段,因而无产阶级民主就成为其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高度赞誉政治解放,也指出了政治解放自身难以突破的边界.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在政治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是政治解放的继续和完成.马克思不断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路径.重思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所阐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超越了以资本为基础并以"分配正义"或"持有正义"为主题的现当代政治哲学,它是一种以"瓦解资本逻辑"、实现人的解放为旨趣的革命理论。它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寻找扬弃市民社会而使之过渡到"人类社会"的真实道路。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目标,而现实批判性是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根本品质。  相似文献   

7.
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渊源人物.国内外学界曾围绕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货币伦理、共产主义和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关系上发生争论和探讨.如果说没有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马克思难以创立唯物史观,那么赫斯就是引导马克思从哲学话语置换到经济学话语的关键人物,早年的马克思正是在赫斯等人的基础上推进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并将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从赫斯的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从而把人类解放理想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2)
马克思"人民"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理论术语,其确立源发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解放"的多维思考。马克思对从理论的解放到现实的解放及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逻辑转换的思考,使"人民"作为中介和目的得以出场。自哲学观革命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断深化,马克思"人民"概念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完整地展现出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实践"三重维度。新时代,重温马克思"人民"概念,对于把握经典、理解时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相对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辩证法,以思辨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思辨辩证法,马克思新哲学辩证法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辩证法,是相对旧哲学辩证法的、马克思新哲学的辩证法的属性和功能。实践辩证法对旧哲学辩证法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这种超越使马克思新哲学对辩证法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辩证法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10.
段虹 《理论探讨》2001,1(4):46-47
马克思的学说以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为宗旨,这集中体现于他刚刚弄清这个目标时写下的一句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P460)马克思倾其全部精力和心血,投身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8,1(2):25-28
政治理想致力于对政治现实的超越,力图改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命运,任何理想都具有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理想同样如此,它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逐渐成熟的.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考察可以追溯其政治理想之源,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借鉴,马克思确立了哲学变革的价值指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想的期望所在.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以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通过对政治哲学的颠覆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确立的"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从历时性看,对现实公共生活的批判和理想社会形态的指认,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符合马克思理论的本真精神。从共时性看,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可分为三个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公共性。其中,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构成了公共性的存在论前提;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表明了"彻底的解放"的公共性旨归,包含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和个体与类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公共性蕴含于人与社会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的名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总是伴随着科学进步不断再现,赖泽民先生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就力图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来否定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对以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学说科学性的质疑事实上是以科学名义对辩证法的质疑。马克思学说就是大写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的生成路径、存在方式、在场保证和发展根据。辩证法与耗散结构理论并不矛盾,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以之批判或取代马克思学说本身。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1)
马克思认为人权的存在并非只有永恒的、天赋的和抽象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的。其人权思想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人权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另一个是从物的依赖性社会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权的普遍实现和完成,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人权的超越,是马克思人权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肯定并超越了黑格尔的伦理思想.黑格尔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性主体,主张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世界精神,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而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基础,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克服市民社会,超越政治解放,最终达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6.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对人权问题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初步形成了自己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人权观。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并不能使犹太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真正人的解放必须超越政治解放的狭隘性。马克思在对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论述中阐述了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认识:政治解放带来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人和公民的分离和二重化,这种分离又导致了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化,人权是国家和社会的二重化导致人的异化的产物,要实现普遍人权,就需要超越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国家回归社会,公民权返回人权,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方向,对当前我们认识人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并不像阿尔都塞所说那样,通过"认识论断裂"彻底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模式,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深入批判的过程中,持续地吸收、运用和改造着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从哲学人类学维度、历史社会学维度、政治经济学维度对黑格尔辩证法展开了批判性"拯救"。这三个维度与具体问题视域紧密相关,随着问题视域的不断拓展,马克思逐步"拯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苗贵山 《理论导刊》2008,3(6):45-49
从破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主题.马克思在揭示政治解放所造成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压迫性的基础上,把消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压迫性,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同时.马克思还就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即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人民民主与经济解放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消亡、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宗旨和理想信念。马克思所追求的这一理想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并且在其国家理论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留下的思想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的研究加以诠释和发展;二是他在中学德语作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终生未曾放弃,其国家理论形成时期的文本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这一理想信念;三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呈现出受理想信念影响的痕迹并服务于其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解放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是一种历史活动,而非思想活动。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肯定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政治解放的批判,马克思得出了必须从政治解放进展到人类解放的结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克服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使命赋予无产阶级。这一使命在《法兰西内战》中被界划为"社会解放"。但社会解放还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而只是无产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是对政治解放的辩证否定性环节。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是一种辩证否定的批判性话语,呈现为辩证否定的动态结构性过程,人类解放也并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